一提到造車新勢力,就有人會沖動一小下,認為造車新勢力的Leader都是腦洞大開,為我們帶來了最前衛的出行理念。然而,并非如此。
中國汽車市場中的一些造車新勢力賣情懷、賣理念、賣技術、賣設計,這種“賣藝不賣身”的宣傳并沒有給自己帶來多少銷量。在上半年造車新勢力銷量統計來看,炒的火熱的蔚來汽車沒有奪冠,榜首位置被威馬汽車獲得,其上半年累計交強險上牌量8536輛。
如果說歷史悠久的汽車品牌可以靠賣情懷來生存,那么,這套路并不適合中國的造車新勢力。“PPT造車”、以騙補為目的都不可取,就算有人一心想造車,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千難萬阻。蔚來ES8自燃事件,小鵬汽車由于營銷問題導致車主“粉轉黑”等都是赤裸裸的案例。反觀威馬汽車的成功,確實值得借鑒一番。
融資也不容易跑,沈暉自信的布局
威馬汽車成立于2015年,前身為聯合創始人杜立剛的三電系統研發企業。今年3月8日,威馬汽車完成了3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此輪融資由百度集團領投,太行產業基金、線性資本等參與投資,截至目前,威馬汽車累計融資金額已近230億元人民幣,算是一個腰板很硬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如今,威馬汽車正面向海外投資者啟動D輪融資,融資將用于技術研發、品牌推廣、用戶服務及渠道擴展等領域,進一步提升體系競爭力。
盡管融資C輪以后威馬看起來財大氣粗,但其重資產也不是小數目,不過,威馬溫州工廠是威馬汽車為了保證產品交付率而不得不組建的。從小鵬汽車的生產和交付問題來看,威馬汽車這樣做沒什么問題,畢竟有錢有地什么都好辦。
而在專訪中,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也幽默地說,“在別人看來,我們的重資產是劣勢。但在我看來,這是我們威馬的優勢,這些重資產是消費者可以信賴我們的理由,因為我們不容易跑。”
“不容易跑”的沈暉為威馬汽車樹立了強大的自信,也為威馬汽車創造了令人關注的三個“Living”。在2019年4月12日,“Always On · 進化不止”威馬汽車品牌之夜在上海舉行,威馬汽車正式發布由Living Motion三電動能系統、Living Pilot智行輔助系統、Living Engine全車交互智能引擎構建的核心技術矩陣。分別從電動車三電“內核”、智能駕駛、人機交互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布局。這樣的布局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主流發展方向,從特斯拉開始,人們就關注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未來新能源車型的發展離不開這三點,并且只會更多。
EX5的成功在于“很適合”
蔚來汽車的ES8算是一個明星產品,主要是打豪華和高端路線。然而威馬汽車并沒走這條路。威馬汽車量產的EX5系列車型是更接地氣的產品,主打的是走量,售價區間13.98萬元-23.98萬元,可以實現300km-460km的綜合續航。
這讓在城市上下班以及跨市短途用車的消費者滿足了代步所需,同時,威馬EX5最全的L2級別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以及AI小威語音交互系統也為用戶帶來了便捷和智能化體驗。
在今年7月1日,威馬實施了動力電池終身免費質保政策,成為全球首個對動力電池終身質保的新能源整車企業,這一消息為擔憂新能源汽車電池問題的用戶吃下了定心丸。
此外,2019年7月13日,2019款全新威馬EX5又獲得C-NCAP碰撞五星認證,這也證明了威馬汽車產品除了智能與科技外,對于安全并沒有忽視和馬虎,這對于未來要上市的EX6等車型都是一個很好的鋪墊。
威馬更聰明的是,用EX5的走量來獲取真實數據的打法。通過EX5真實跑出的數據以及對用戶偏好和需求的數據收集,從而驅動其軟硬件一體的OTA升級,做到“常用常新”的用戶體驗。這個算盤,威馬汽車打的呦西呦西的。
想要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大多數消費者或許不接受只有科技感的產品,也不愿接受續航里程高卻沒有高品質體驗的產品,更不會選擇玩情懷和理念而不務實的產品,威馬汽車似乎在務實、科技、續航以及售后服務方面做到了一個較好的平衡,因此獲得了造車新勢力的銷量之王。威馬汽車抓住了“適合”這一要素,讀懂了中國消費者。
能夠啟動D輪融資說明威馬汽車的規劃和現狀,得到了業內外的認可。而從產品技術以及產品規劃來看,威馬汽車EX5以及未來的EX6車型確實符合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的高品質標準,同時,合理的售價又給銷售終端帶來了自信,給消費者帶來了購買欲望。
威馬汽車除了對于產品和技術的重視以外,還在做出行業務-即客行,其包括了公共充電業務、旅游租車業務以及網約車業務等。如今,威馬汽車的觸角伸的原來越遠,這樣的成績似乎是一些造車新勢力應該嫉妒的。不過,盡管上半年造車新勢力中威馬汽車表現最佳,但未來同樣是造車新勢力的合眾汽車以及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型,如吉利幾何等,也都會虎視眈眈地瞄準威馬,所以在新能源產品更新迭代方面,威馬一絲不能松懈。
此次,威馬汽車的佳績對于一些造車新勢力來說,的確是一種示范甚至是告誡。但對威馬汽車自己來說,同行們所暴露出的問題也是一種警示,唯有居安思危才能穩步前行。威馬如今的表現,令人佩服,但對于喜歡產品的我來說,銷量只是衡量品牌和產品的一方面,EX6究竟產品力如何,未來將有哪些更有意思的打法,更值得期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587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