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張截圖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并成功登上了知乎的熱門話題討論。一家知名汽車企業表示,今年的校園招聘,對車輛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工業設計(車身結構)等專業暫停招聘。
一石激起千層浪。
證券時報·車資本注意到,在微博、知乎等平臺,該話題持續擴散,不少車輛、機械專業出身的學生紛紛對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產生了擔憂。
根據這家汽車公司公開給出的理由來看,暫停對車輛工程等專業學生的招收,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汽車市場面對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汽車企業皆在進行轉型調整。
而這也引起了更多汽車行業從業者的關注,不少從業者表示,這是否意味著行業景氣度的下行已經波及到了就業層面。
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下稱“汽車人才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劉義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其實這種趨勢,研究會早在去年就已經關注到了,當下各個企業都在布局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相應的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因此車企暫時拒收車輛專業的學生的消息,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劉義認為,其實通過觀察這家汽車公司的產品線就能察覺到,目前該公司的主力車型仍然以傳統燃油車為主,由此可見,目前無論是在產品還是人才招聘上,該公司已經略微滯后于市場了。
汽車人才研究會理事長朱明榮在一次論壇中曾提到,隨著汽車向新四化發展,企業轉型變革帶來了汽車人才結構性矛盾:一方面,企業人員的總量龐大,特別是在今年行業呈現兩位數負增長的大趨勢下,一些企業的生產產能有所冗余;另一方面,新能源、智能網聯、AI、軟件等方面的跨界人才依然奇缺,招聘困難,制約著企業的轉型發展。
證券時報·車資本了解到,針對汽車行業的“新四化”轉型,不少高校也對其專業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劉義告訴我們,目前很多高校的車輛工程專業已在轉型,分了很多細分方向,以適應當前的形勢變化。其中,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等均更新了最新的培養方案。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曾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從2017年起,他就從教學工作中感受到了行業的變化。此前他所教授的智能交通課程,并不會涉及到與自動駕駛相關的內容,但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內容以及逐漸融入至課程中。
而對于汽車人才本身也應該注重自身的轉型,劉義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目前車輛工程類的人才在車企內已經趨近于飽和了,如果是仍在高校就讀的學生,建議選擇新四化發展方向的專業,或者輔修第二專業。
事實上,目前已有一批有先見之明的汽車企業正在主動探索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今年4月,清華大學與一汽豐田成立了聯合研究院,這是迄今為止清華大學與國內外企業合作的第一家聯合研究院,也是豐田汽車公司在全球與高校開展的最高級別合作。
7月,中國一汽—吉林大學紅旗學院正式揭牌。據悉,在實踐過程中,高校突破了體制機制,讓企業參與到高校的教學計劃調整中,并把企業的專業課程納入其學分管理中。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車企暫停招收車輛工程等專業的學生,并不意味著行業的下行壓力已經傳到至校園招聘端,而是表明了行業的轉型速度在加劇,未來對于“新四化”領域的人才需求將越來越旺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878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