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中使用的鉑催化劑成本很高,限制了其在電動汽車汽車中的商業化。因此,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替代性催化劑,以提高燃料電池的成本效益,同時保持氫燃料電池的高效率。
(圖片來源:阿貢國家實驗室)
由于氫燃料電池加氫速度快、能量密度高,而且不會產生有害的排放或副產品,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將其作為車輛和其他應用的替代能源。
據外媒報道,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最近研發了一款不使用鉑的燃料電池催化劑,是一種可以加速重要燃料電池反應的化學物質。該項研究對讓此類催化劑更高效的機制有了更好的見解,有助于生產出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催化劑。
目前商用氫燃料電池都需要依賴氧化還原反應(ORR),該反應會將氧分子分解成氧離子,并與質子結合形成水。此類反應是整個燃料電池工藝的一部分,能夠將空氣中的氫和氧轉化為水和電。ORR反應相對緩慢,限制了燃料電池的效率,而且需要大量的鉑催化劑。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氧化還原反應由鉑合金催化劑促進,而鉑合金催化劑是燃料電池電極中最昂貴的部分。如果要大范圍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可持續商業化,就需要大幅減少鉑的使用量,或者利用鐵等地球上儲量豐富且廉價的材料制成催化劑,以取代鉑催化劑。”
(圖片來源:阿貢國家實驗室)
ORR反應中最有前景的無鉑催化劑是以鐵、氮和碳為基礎制成的催化劑。為制造出此種催化劑,科學家們將含有此三種元素的前體混合在一起,并在900至1100攝氏度的高溫中對其加熱,稱為“熱解”。
熱解之后,該材料中的鐵原子會與四個氮原子結合,嵌入至單原子厚碳層-石墨烯中。每個鐵原子構成一個活性位點,或是ORR反應可能會發生的位點。該材料中的活性位點密度越大,電極的效率就越高。
研究人員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先進光子源(APS)的材料分析協作訪問團隊(MR-CAT)進行了現場X射線吸收光譜研究,以揭示在熱解過程中,該材料的原子行為。研究人員讓X射線穿過鐵、氮和碳前體,觀察哪些元素會以化學方式相結合,以及如何結合。
科學家們發現,在鐵、氮和碳前體混合物的熱解過程中,首先會形成氮-石墨烯位點,然后氣態鐵原子會插入此類位點。他們還發現,通過利用摻雜工藝,首先將氮插入碳中,然后在熱解過程中將鐵引入該系統,而不是將此三種成分一起加熱,就可以在催化劑中產生密度更高的活性位點。
在此過程中,科學家們將摻雜了氮的碳放入熔爐中,氣態鐵原子插入四個氮原子中心位的空位上,形成活性位點。此種方法避免了鐵原子在碳塊中聚集和掩埋,增加了石墨烯表面活性位點的數量。
此次研究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種提高材料活性位點密度的途徑,該小組將繼續研發活性更強、更穩定的無鉑催化劑,以用于氫燃料電池。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余秋云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11855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