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資深一點的粉絲應該對我們兩年前的一篇文章《電動汽車廣告上不會說出來的黑幕有多少?》有印象,里面記載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里的一些“黑幕”,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到新能源汽車真實的一面。
遙想當年黃恒樂老師的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平地一聲雷,炸到不少新能源準車主的心坎里去。但也有不少粉絲表示,這還是對剛起步的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有些苛刻了,認為該給他們一些時間,更有甚者認為這說得有些嚴厲了。
首先我是認為,處在這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當中,肯定是需要有些人站出來質疑,新能源汽車才能走得更遠。
回首一看,距離這篇文章發(fā)布已經過去了快兩年,整個產業(yè)發(fā)展飛速,新能源汽車也非當年的吳下阿蒙。我們這一期“炒冷飯”的欄目,除了繼續(xù)給大家踢爆更多新能源汽車黑話以外,我們還想看看都0202年了,新能源汽車到底相比幾年以前有哪些進步?還有哪些用著各種虛假/夸張宣傳來吸引消費者?
無法達到宣稱續(xù)航里程 關鍵詞:續(xù)航里程續(xù)航里程,無疑是目前大伙買電動車最關心的參數(shù)之一,如果你買了電動車之后,除了“這車多少錢?”以外,你被問得最多的通常會是“你這車能跑多少公里?”
關于這個續(xù)航造假、以等速續(xù)航作宣傳這類常見問題我們早已吐槽過無數(shù)次,雖然隨著電動車市場逐漸成熟,這兩個問題的出現(xiàn)率有所下降,整體續(xù)航里程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如果你要買電動車的話,還是建議你在目標車型工信部續(xù)航里程成績的標準之上多加20%-30%里程為宜。
國標工況是以NEDC為參考標準
出現(xiàn)這樣的偏差,主要由于測試標準所致的,世界上常用的續(xù)航里程測試工況分別有NEDC、WLTP、EPA和JC08四種,其中我們國內采用的是標準稍微沒那么嚴苛的NEDC工況作為參考標準(我們常說的工信部續(xù)航里程也參照此標準測出)。
NEDC工況模擬市區(qū)低速和郊區(qū)通暢兩種狀態(tài)的行駛狀態(tài)得出的綜合行駛工況測試標準,雖然看似比較接近實際,不過從測試速率圖能發(fā)現(xiàn),其實它的加減速較為平緩,平均時速不高,這兩者與日常駕駛習慣不太相符,也較為利于得出較好的成績。
NEDC工況測試速率圖
所以如果你有純電動車購車需求的話,建議還是往續(xù)航里程大的版本方向去選,另外可以根據(jù)我們打榜測試的續(xù)航里程成績作參考。對了,還要提醒一句,如果你生活在東北、西北這種冬天高寒的區(qū)域或者常年高溫的熱帶地區(qū)的話,實際續(xù)航還得打折扣,我們常說的NEDC續(xù)航里程也不太符合實際,更多只能作為一個橫向對比標準。
目前沒有真正意義的自動駕駛 關鍵詞:自動駕駛不知道大家在買車或者看各種汽車宣傳片時都會聽到關于自動駕駛的概念,“這車可以自動駕駛”、“在高速上你可以松開雙手”……各種措辭直接刺激到腦內多巴胺分泌,買這車牛*。可是我在這里想潑個冷水,目前是真的沒有真正意義的自動駕駛,不僅現(xiàn)在沒有,未來近幾年也不可能達成。
此前皆電也聯(lián)合太平洋汽車網測試了部分車型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自動駕駛我們通常分為L1-L5五級,級別越高,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目前大部分宣傳搭載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車型,都僅能到達L2的級別,最多只能成為自動輔助駕駛技術,說白了,一些車型就搭載個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等功能就勉強可以稱自己可以達到L2級了。
當然,也有部分品牌車型能達到級別更高的L3級自動駕駛,受限于環(huán)境因素、法規(guī)要求和技術發(fā)展,現(xiàn)在大部分的L3只能說是起步階段,更多功能還要求車企積累更多數(shù)據(jù),讓系統(tǒng)進行更深度的學習。另外,在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標準中,也明確說到,搭載L3級別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仍需要人類駕駛者提供適當應答,就是遇到一些系統(tǒng)難以解決的問題,還是得駕駛員接管。
拋開這些技術問題,自動駕駛在國內還受到法律法規(guī)限制,除了在部分特定區(qū)域且經過申請的汽車可以進行開放道路的自動駕駛實驗以外,一般人在開放道路上松開雙手雙腳的行為警察叔叔很有可能找上門,在這種情況下發(fā)生事故,保險公司也有權不進行賠償。
對于自動駕駛,我們要認清兩點,第一,L4級別以上才有資格稱為自動駕駛;第二,真正要普及自動駕駛,沒個十年八年別想了。
萬能的OTA真的萬能? 關鍵詞:OTAOTA成為了繼自動駕駛之后,又一大家常聽的“新能源汽車黑話”,聊新能源汽車不說個OTA相關的都不好意思加入群聊。OTA是什么,OTA英文全稱Over the Air,即空中下載技術,OTA升級就是通過無線網絡下載,升級設備所需要的更新,好處就是無需通過線纜來連接更新,一改往常需要去往4S店才能完成對汽車軟硬件功能的更新麻煩費事費時的繁瑣操作。
支持OTA升級固然是好事,但最近的各種OTA事件,讓人感覺這OTA有點被玩壞了,特別對于造車新勢力家的OTA。新勢力造車周期一般比較短,許多新車研發(fā)時間不夠,在一些細節(jié)功能方面可能沒那么講究,又或者一些功能未達目標,它們便心生一計,將功能所需硬件裝進車內,再提前宣傳配備此功能,買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些功能需要后期OTA更新版本后才可使用。
此前試駕一款熱門的新勢力品牌新車,在試駕前工程師給我們科普了它們新車上的各式各樣先進的功能,大伙都興致勃勃,最后試駕時被告知這些功能需要等到后期版本更新后才能使用。直到現(xiàn)在,那位工程師介紹的那些功能里還有超過50%的部分未能完全實現(xiàn),這樣的操作可太秀。
再舉一個例子,此前特斯拉宣布開放部分Model 3車主可以付費在線升級激活后排座椅加熱功能。這看著貌似沒什么毛病,但細思極恐,到底這些新勢力車型上埋了多少沒有調用的硬件,汽車和電子產品一樣,各種功能后期慢慢和你算賬,部分硬件成本還被分攤在了消費者身上,更別說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部分未公開硬件的安全性問題了。
雖然這里吐槽了OTA這么多問題,但OTA技術總體來說還是利大于弊的,起碼讓一些小問題小故障可以通過遠程在線升級解決掉,用戶不用動不動跑4S店,但真的拜托了,不要再什么都甩鍋給后期OTA,先把車做好吧。
偽純電平臺泛濫 關鍵詞:純電平臺平臺的概念大眾集團玩得最溜,一個平臺可以誕生多個級別不同的車型,除了利于廠家成本的控制以外,生產的品控環(huán)節(jié)也更加容易控制,平臺化確實是一個雙贏的做法。
大眾MQB平臺示意圖
時間來到新能源汽車盛行的時代,為了彰顯自家研發(fā)實力和車型純正的新能源血統(tǒng),一些廠家開始宣傳他們的純電平臺,但里面許多都只能算是半桶水的水平,甚至根本只是稍微優(yōu)化一下的“油改電”而已。
使用純電平臺開發(fā)的車型有什么優(yōu)勢?
其實使用純電平臺開發(fā)的車型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有更加靈活的車身結構。純電平臺開發(fā)的車型由于專為純電汽車打造,充分考慮到了電池、電機等部件的布局,自然就擁有更佳的空間利用率。另外,純電平臺開發(fā)的車型,通過擁有集成度更佳高的三電系統(tǒng),各部件間配合自然更加默契,性能與續(xù)航方面也會更有優(yōu)勢。
目前,純電動車的研發(fā)方向大致分為四種:
第一種,完全正向開發(fā)、專用于純電產品的平臺,譬如說大眾/奧迪的MEB、歐拉的ME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都采用這種路線;
第二種,同樣是全新開發(fā),但是動力兼顧了純電、燃油和插混多種動力的平臺,其中代表是比亞迪的BNA架構;
第三種,由燃油平臺衍生而來的純電平臺,譬如說奔馳的EVA電動平臺(Electric Vehicle Architecture),該平臺與奔馳的后驅平臺MRA共享結構,說白了就是高級一點的油改電;
第四種,簡單粗暴,直接在燃油車上換裝動力總成。
這四條路線中,最推薦前兩類產品,而第三種存在進步空間但不推薦,第四種請大家盡量避坑。
看到這里,你會有疑惑,為什么“偽純電平臺”泛濫,卻很少有人指名道姓提出質疑?
這是由于這其中的概念界限還是比較模糊,也沒有一個指導標準,為了宣傳和銷量,幾乎所有車企都會申明自己是純電平臺,哪怕改了一個鋼梁,也要理直氣壯說自己是新研發(fā)的純電平臺。如果有人敢公開質疑,公關團隊的律師函分分鐘就寄過來。所以我們這里也只能教大家方法,不能給定論。
超長時間質保的“貓膩” 關鍵詞:超長質保雖然現(xiàn)在新能源汽車被各種看好,但說實話,大部分買新能源汽車的小伙伴,要不就是為了指標,要不就是為了省點油費和其他后期使用成本。而且與需要“呵護”的發(fā)動機相比(畢竟一旦發(fā)動機發(fā)生故障,后期維修成本較高),各家廠家給到的電池、電機超長時間質保確實還是能吸引到不少消費者的眼球。
但在車企始終不是慈善機構,賠本的事他們還是不會做的,以免費換電池的噱頭為例,你真的車子用一輩子,他們就給你換一輩子的電池,這樣你覺得有可能么?
首先各種的限制條件肯定是質保的前提,通常車企會要求車輛處在第一手車主的名下才能滿足質保要求,當你車輛用了幾年,通常會賣掉轉手,這樣的情況下,質保往往失效;電池往往需要衰減到某個嚴重的程度才滿足換電池的要求,非極端使用情況,往往幾年很難達成衰減程度;質保不等于保修,有部分車企還有特別說明質保范圍為電芯而不是電池包……
圖中第7點為比亞迪唐DM關于終身質保的補充說明
其實以目前平均車輛使用年限來看,常見的八年或15萬公里的電池質保周期已經完全足夠,我們在購車的時候,更多需要關注的是質保里面的詳細說明,可以查看購車時相關的質保手冊或者其他文件,一些銷售人員口頭的承諾也不要盡信,不然車用了幾年,電池真壞了,換電池的成本真不比燃油車換發(fā)動機便宜。
有感而發(fā)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編輯,吐槽了那么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問題,并不代表著我對新能源汽車存在什么偏見,反而我是真心希望這個行業(yè)向好(畢竟行業(yè)不好,我也難混得好)。在一片新能源汽車叫好聲中,還是希望大伙不要捧殺了它,做得好的地方自然要表揚,做得不好的地方自然也要指出來。
不知道你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或者看到一些新能源汽車廣告的時候,還看到過什么“黑話”,歡迎分享你的“黑聞”,我們來交流交流吧。
(圖/文:皆電 羅順鵬)
來源:皆電
作者:羅順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128738
以上內容轉載自皆電,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