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雙極板(BPP)是現代燃料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對于促進乘用車和商用車電動出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外媒報道,作為“AKS-雙極”(AKS-Bipolar)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y of Stuttgart)、弗勞恩霍夫物理測量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PM)、蒂森克虜伯汽車系統工程公司(thyssenkrupp System Engineering)和德國科路德實業化工集團(Chemische Werke Kluthe)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找解決方案,以在生產金屬雙極板的過程中減少廢品,并提供能源革命所需要的高組件數量。
斯圖加特大學金屬成型技術研究所的測試設施(圖片來源:斯圖加特大學)
燃料電池由許多堆疊膜電極組件(MEA)構成,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在這些組件之間,通過雙極BPP供應必要的反應氣體,并排出所產生的水。在現代燃料電池系統中,根據類型和尺寸,需要安裝300–600個BPP。
用于分析BPP類結構壓印缺陷的樣品組件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石墨制成BPP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然而,由于金屬BPP的成本更低、導電性更高,這一趨勢正在向金屬BPP轉變。為了制造這樣的BPP,研究人員正在使用金屬成型工藝,比起機械加工工藝,這類工藝成本更低,周期明顯更短。然而,在金屬板材的成型過程中,即使工藝參數稍有波動,也可能導致撕裂、起皺或回彈等缺陷。這使電池組的組裝變得更復雜。
整體過程控制和質量保證體系
目前為止,金屬BPP的大多數缺陷模式,無法統一進行檢測或避免。因此,要在成本和時間密集的樣品測試下游進行質量檢驗。在這種情況下,“AKS-Bipolar”項目(高精度壓印雙極板系列生產過程中的主動過程控制)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個整體的主動過程控制和質量保證系統,并計劃將全表面3D測量技術直接集成至組件生產線上,在整體模擬(工具鏈)中繪制所有工藝階段。
該項目合作伙伴正在使用高度精確的3D數據(受益于Fraunhofer IPM的數字全息傳感器技術,首次可以大規模實時獲取這些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斯圖加特大學金屬成型技術研究所(IFU)用于工藝設計的模擬結果進行了快速而準確的比較。在這里,IFU使用了金屬板材和固體成型領域眾多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之前兩個關于金屬板材建模的DFG項目。
基于這些數據,在項目中開發的仿真工具鏈,能夠生成并優化正在研究的成型工藝的數字孿生件。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對反復出現的制造問題,如裂紋、褶皺或回彈效應,進行數值記錄,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
計劃演示器的示意圖。
項目獲得成功后,將通過特定工業制造示例的演示器進行演示。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人員正在建立實驗系統(首先是實驗室規模,然后擴展至工業規模)。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Elisha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15774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