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家企業希望在通過美國國會補貼來緩解缺芯陣痛的同時,還能將更多的芯片供應鏈留在國內。
日前,包括福特汽車公司、通用汽車、蘋果公司和英特爾在內的50多家公司的高管近期致函美國國會,敦促通過芯片法案,該法案將為美國的芯片生產、設計和研究提供520億美元的補貼。
這一法案的主旨是:利用520億美元的補貼以及其他激勵措施,鼓勵半導體制造商在全球芯片供應短缺的情況下在美國建立新工廠,將更多的芯片供應鏈留在國內。
民主黨議員Debbie Dingell強調,芯片立法更多的是為了保護美國芯片制造業的利益,不要過分依賴外國的供應鏈。
缺芯陣痛
今年,芯片短缺對汽車行業的打擊比其他任何行業都大。
全球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發布的預測稱,芯片持續短缺對全球汽車行業造成的損失將翻番,預計2021年汽車減產預期達770萬輛,汽車行業收入損失將達2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萬億元)。另外,AFS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芯片短缺已致汽車行業今年累計減產超1000萬輛。
芯片供應短缺的嚴重性已促使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和商務部部長吉娜·雷蒙多在內的美國政界人士開始呼吁,必須提升在美國的芯片產能,以支持汽車等行業的零部件供應。
在上述致函信中,企業高管們指出,持續的全球芯片短缺導致美國汽車工廠關閉,并阻礙了蘋果iPhone等商品的制造。這證明該國需要將更多的芯片供應鏈留在國內。他們警告說,美國芯片工廠的缺乏穩定的供應鏈將構成威脅,而這種威脅的持續時間可能比全球當前的制造和物流瓶頸所持續的時間更長。
除了呼吁政府大力建立本土半導體供應鏈外,美國汽車巨頭也在不遺余力的尋求解決確信難題的方法。
11月,通用汽車總裁馬克·睿思在一次投資者會議上透露,公司將與高通、意法半導體、臺積電、瑞薩電子、恩智浦、英飛凌、安森美7大半導體廠商聯手,共同開發能兼顧更多功能的新一代汽車芯片。福特汽車隨后也宣布與半導體巨頭格芯在芯片領域達成合作。
美國的野心
目前,許多美國半導體企業均沒有制造能力,他們習慣將最先進的芯片生產工作交給臺積電和三星等芯片代工廠。因此,美國芯片供應商所銷售的大部分芯片均從地球另一端進口,這些工廠大多位于中國和韓國。
芯片制造商長期以來一直警告說,美國在半導體產業建設方面落后于其他國家。其中部分原因是與其他國家相比,在美國建造和運營芯片廠的成本飆升。
芯片法案將提供520億美元的補貼以及其他激勵措施,令芯片制造商投資在美國的工廠。此外,該法案還支持建立一個國家半導體技術中心,以開展研發工作。作為另一項名為“美國創新和競爭法”的法案的一部分,芯片法案于今年6月通過了美國參議院的決議,但它已在眾議院擱置數月。
今年11月中旬,美國參眾兩院達成協議,就該法案的新版本開展談判,該法案可能在參眾兩院獲得通過。
第一電動認為,這一法案既是為了解決缺芯瓶頸,更是為了能讓美國將芯片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畢竟,美國此前以提高芯片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跨國芯片企業于11月8日之前提供各自企業的芯片庫存數量、訂購明細、各產品的銷售、客戶公司信息等26項供應鏈相關信息。
此舉被業內稱盡顯其虛偽與霸道的作風,無疑是“明搶”。有韓國媒體甚至表示,如果美方認為相關企業提交的信息不夠“核心”,不排除會繼續施壓。
據悉,行業領導者還在游說促進美國制造半導體法案,該法案已在參議院提交,將為美國芯片工廠和芯片制造設施制定投資稅收抵免。這封信還敦促美國國會擴大半導體法案的適用范圍,并為半導體設計提供資金。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孫銘青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16304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