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的一組科學家使用微觀方法測量電勢,或找到制造更持久、更高效電池的方法。
(圖片來源:桑迪亞國家實驗室)
研究人員之一Alec Talin表示:“固態電池的主要問題是其不同部分間的邊界處,比如陰極和一層離子導電電解質,會干擾電子的流動。”
固態電池采用固體電解質代替電化學凝膠和液體,且通常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在電池內部接口處存在電壓或電勢損失,但接口不會造成電池內部產生大量電阻。因此,五年前,該研究團隊開始進行測試。
Talin解釋說:“通過此項研究,我們希望發現更好的燃燒特性,以開發出更好的電池材料,以及找到合適的接口設計方案,以減少電阻。在試驗案例中,接口與研究使用的硅陽極中鋰離子的移動速度有很大關系。”
研究團隊采用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測量表面電勢。桑迪亞研究團隊可能并不習慣創新使用儀器,但該方法為全球首創。
此項研究人員之一Elliot Fuller表示:“計算和測量電池電極之間的電壓對于研究人員而言相對簡單,但確定電池層內電壓下降的位置卻很難。了解電壓下降的位置至關重要,因為它與性能限制電阻密切相關。而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技術能夠幫助測量電壓下降發生的位置。”
Talin稱:“這項技術的開發已有很多年,一直被用于測量局部電壓或電池部件。我們將電池縱向切成兩半,各元件堆疊起來就像一層蛋糕。但我們仍然可以對其進行充電和放電,因此對整個電池進行了測量。”
研究小組發現,電池的大部分電勢是在電解質和陽極(負極)端子間的邊界處丟失。
Talin還表示:“大多數人認為最大的變化將發生在陰極(正極)和電解質之間的界面。了解測量值耗時較長,而通過測量鋰離子在充電過程中不同狀態的位置,我們將驗證數據。”
為實現這一目標,該研究團隊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中子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Center for Neutron Research)的研究人員合作,使用一種稱為中子深度分析的技術,以測量鋰離子在特定時刻的位置。
Talin表示:“我們將使用這種技術來研究其他電池以及其他固態電氣系統,例如桑迪亞發明的電化學隨機存取存儲器,以開發出理想運行的設備。”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劉麗婷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16310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