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納米技術,據稱可使高壓鋰離子電池的壽命延長一倍以上,為實現更高密度和更低成本的儲能解決方案鋪平道路。
(圖片來源:昆士蘭大學)
該團隊設計了一種只有原子厚度的正極材料,可以減少鋰離子電池中的腐蝕行為。這種材料表現出更好的高壓循環穩定性,經過10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接近80%。
該研究團隊由昆士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和澳大利亞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AIBN) 的人員組成。研究負責人Lianzhou Wang教授表示,該團隊已經展示了一種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可在超過1000次循環中保持穩定。“研究人員在高壓正極表面設計了一種獨特的原子厚度功能層。正極材料是鋰離子的來源,也是影響電池循環壽命的關鍵方面。這種新方法的特點是,在可擴展的工藝中使用最小的保護涂層,為在下一代高能電池中部署這些豐富的高壓材料鋪平了道路。”
電池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種腐蝕現象。新工藝將提高各類設備中使用的電池壽命,如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這項新技術涉及在氧化鋰鎳錳(LNMO)正極材料上應用外延工程潤濕層(epitaxially-engineered wetting layer)。該團隊表示,這種原子厚度潤濕層可以長期抑制正極上的過渡金屬溶解,而不影響正極動力學。
在全鋰離子鈕扣電池配置下進行測試時,該涂層LNMO結合石墨負極和非水電解液,在290 mAg?1下,經過1000次循環后的容量保持率約為77%。最終放電容量約為80 mAhg?1,平均庫侖效率(CE)?>99%。
隨著行業脫碳壓力越來越大,開發成本更低、能量密度更高、循環壽命更長的鋰離子電池,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相信,這種納米技術將擁有廣泛的行業應用,包括消費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儲能設備。
澳大利亞VSPC公司的技術專家Dr Rosalind Gummow對這一進展表示歡迎。該公司是鋰電技術商Lithium Australia NL的子公司,專注于領先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開發和商業化。Gummow博士表示:“使用外延表面層來提高高壓正極的循環效率和壽命,對于提高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這種新方法具有重要意義。這項研究所開發的方法,也可能有助于穩定其他在循環過程中迅速降解的正極材料。”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Elisha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17141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