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中國一研究團隊提出使用交流誘導(AC incentive)方法為鋰離子電池快速充電的策略。比起現有充電方法,該方法具有諸多優勢。
(圖片來源:MDPI)
鋰離子電池
隨著社會電氣化和脫碳進程加快,人們迫切需要可靠的儲能設備。鋰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可靠性和耐用性,在電動汽車中得到廣泛使用。然而,這種電池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尤其是在低溫條件下,可能出現電解液離子導電性弱、SEI膜導電性弱,以及化學反應速率低等現象。此外,由于離子在負極石墨顆粒中的擴散系數較低,其充電速度可能較慢。
在較低溫度下充電的另一關鍵問題是,電池負極表面可能形成枝晶。鋰枝晶長期積聚,可能破壞電池部件,縮短電池的使用壽命,并引發安全問題。
當前的電池低溫充電策略
為了提高鋰離子電池的效率、耐久性和可靠性,需要一種可靠的低溫快速充電策略。近年來,研究人員開發了若干種內部和外部加熱策略。
外部加熱策略包括,使用液體和暖空氣等方法提供必要的溫度。但是,這些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溫度分布不均勻、加熱速率低、效率低,從而阻礙其廣泛應用。
因此,人們日益關注內部加熱方法,以實現快速可靠的低溫充電。常用的方法包括脈沖加熱、自加熱和對流加熱。
此項研究
此項研究提出一種創新策略,以實現在低溫下對鋰離子電池快速充電。該方法可以解決在這些條件下進行充電的若干常見問題,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該策略通過在充電過程中實現足夠的溫升,滿足電池的充電需求。研究人員探討充電速度和選取頻率,以獲得最佳充電參數。此外,還將該方法產生的容量損失和充電效率,與目前使用的CCCV(先恒流后恒壓)充電方法進行了定量比較。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選擇使用熱處理室,提供外部溫度條件。電池容量由BTS 600機器校準。通過逆變器提供的交流電進行充電,對電池的充放電過程進行計算機控制,并記錄數據和進行分析。借助于溫度、電壓和電流傳感器,提供實時監測信息。
在實驗室內,在0℃和5℃的外部環境溫度下評估溫度效應。將電池放置2小時,以確保電池溫度達到環境溫度。在不同的SOC(車輛蓄電池的剩余電量)和溫度下,對CCCV和交流誘導充電策略進行了評估。
通過CCCV充電,將電池充電至指定SOC點,隨后使用測試室進行溫度調整,使其在2小時后達到所需溫度。然后,使用這兩種策略,將電池充電到所需的電壓。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測量溫度、電流和電壓。
研究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交流誘導策略適合低溫快速充電。比起CCCV方法,使用交流誘導策略,達到所需充電值的速度要快20%。此外,研究人員觀察到,采用交流誘導策略時,波動電壓上升,導致溫升更快。
與CCCV策略相比,交流誘導策略的平均溫升為2-4 ℃,顯著減少了在低溫條件下為鋰離子電池充電所需的時間。在研究中評估的所有溫度和SOC條件下,采用交流策略可顯著縮短充電時間。
總結
該項研究展示采用交流誘導方法為鋰離子低溫快速充電的優勢。在所有測試條件下,交流充電法的效率均高于CCCV充電法。
研究人員指出,未來將利用這種方法在低溫條件下為電動汽車充電,以評估其實用性。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Elisha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17646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