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車的產業化發展仍相對艱難,混合動力的發展似乎成為熱點,包括豐田等企業強調推動云動戰略,強化混合動力的中國市場推動。
但近日看到日本與印度達成稀土出口長期協議,感覺混合動力的發展有其特殊性,在中國市場的混動車型仍是進口車相對較好,合資企業發展相對艱難。
一、印度成日本豐田新稀土供應商
釹和鏑等稀土元素是制造電動車馬達磁鐵的必需品,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車、本田Insight混合動力車、日產聆風純電動車、通用汽車沃藍達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新能源車等都是稀土元素的應用典型。
近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枝野幸男出訪德里,并于4月30日就稀土進口與印度政府基本達成協議。8月起日本將從印度進口超過年使用量一成以上的稀土資源。為此,印度國有稀土有限公司將與豐田通商株式會社進行合作,計劃向日本出口約4千噸稀土資源,這相當于日本年使用量(2萬7千噸)的15%左右。
本田擬大量提取稀土金屬進行循環利用。近日報道,本田已同其合作伙伴研發出新的處理方法,可以將鎳氫電池中80%以上的稀土金屬元素提取出來。本田計劃將這一方法運用到其它零部件中。
二、混合動力的價格特殊
我一般不用車型說事,但普銳斯是代表性的產品,而且其銷量也很低,好評或錯誤評價也不會改變其中國國內很低銷量的命運。
豐田的混合動力的車型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很有特色,合資企業的產品價格偏高,而進口車的價格相對優勢明顯。凌志CT200h的價格是27.9萬起步,其豪華車的品牌定位遠強于豐田PURUIS的國產豐田非主力車型。
普銳斯的國產車型的價格是遠高于凱美瑞的主力車型價格,而且經典凱美瑞的價格更低。一個普通A級混合動力車型的價格遠高于B級車價格是不可能被百姓接受的。雖然我們看到新款普銳斯的價格明顯較老版的價格下降2萬元,但仍是嚴重偏高的。現在的凱美瑞與06年的價格也有明顯的降低,因此新款普銳斯的價格難說改善。
但凌志CT200h面對的是主流進口豪華車,其定位于進口豪車的最低端,與其他品牌的常規動力車型競爭的性價比優勢明顯,因此銷量遠高于普銳斯。
三、混合動力的基礎元件仍產在日本
日系的電池、電機等優勢是世界認同的,其電池的優勢是寶貴的財富,而豐田控制電池企業運作早已完成。因此進口的凌志CT200h才能有如此的低價格。
日系對技術控制很嚴。未來在混合動力車的國產化過程中,中國的相關廠家和零部件廠家有很多參與的機會,得以進行相關技術在中國的轉移,通過廠家之間的交流,這個技術必然能在中國落地生根。因此日系企業考慮強化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的日本本土生產。
類似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情況下的最簡單方案是到中國設廠生產電池、電機等。但豐田等堅持從印度長期進口稀土資源,而不是把電動車的核心產品放到中國生產,然后把生產的混合動力總成出口到中國,這樣確保技術和利潤的最大保留。
混合動力的電池和電機等產品一般是獨立的生產企業配套的,不會單獨隨整車企業建設一個完整的電池廠。而國產的混合動力配件需要很多的企業流程,中間加價成本不低,到合資整車企業的價格不會低。
四、不應拿環保意識說事
中國客戶選購車時比較偏重考慮價格因素,但是在美國、日本,很多混合動力車的用戶都有很強的環保意識。但這樣的環保意識也是建立在補貼基礎上的。日本和美國的混動車型價格明顯低于中國,普銳斯的價格在美國是4萬美元,美國的沃藍達為何嚴重低迷,就是價格高,這樣的代表奧巴馬和美國汽車形象的產品仍受阻于價格,因此中國的混動問題是價格和成本。
在中國政府之前,奧巴馬領導的美國政府就希望通過電動汽車產業化來擺脫石油束縛和本國燃油汽車技術落后于歐洲和日本的局面,并提出一個宏大的目標:到2015年,1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并于2009年開始通過補貼的方式鼓勵消費者購買。
但幾年過去,電動汽車在美國仍然難以被消費者接受。今年3月,通用汽車公司被迫宣布,在3月19日至4月23日期間暫停被奧巴馬政府寄予厚望的雪佛蘭沃藍達電動車生產,以緩解庫存壓力。去年,在政府給予消費者高額補貼情況下,沃藍達銷量僅為7671輛,未完成其1萬輛的銷量目標。
五、中國的國產混動產品使用成本并不合算
憂思科學家聯盟UCS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純電動車或混合動力車年均使用開支比汽油動力緊湊型車節約1,200美元,即便將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計入,總排放量仍然更低。UCS報告以汽油價格3.50美元/加侖為前提進行計算:對比一款電動車和一款新型汽油動力車,后者燃效為27 mpg(英里/加侖),如果每年行駛1.1萬英里路程,則電動車能夠節約750至1,200美元。以整個壽命周期為觀察對象,純電動車總能耗為0加侖汽油,5,200美元;燃效50 mpg的混動車總能耗為3,300加侖,9,800美元;燃效27 mpg的汽油動力緊湊車總能耗為6,100加侖,18,000美元。根據計算結果,純電動車可比汽油動力車減少成本接近1.3萬美元。
買混合動力車型在中國的一般就是特色需求,要不就是政府類的不差錢的部門,或者是競品企業研究拆車的,很少有百姓腦子進水去買普銳斯這樣的高價車型。
買輛同級別的豐田卡羅拉等產品相對普銳斯要相差近10萬元,使用功能完全相同,而且可能更大更氣派。而10萬元差價是1.2萬升的汽油錢,十年周期的每年要省1200升汽油,每月要省100升汽油,這是靠省油無法實現投資平衡的。而普銳斯的維修保養成本是很高的。電池壞了咋辦?維護保養成本多高?我當年見到的普銳斯就是電瓶壞了兩塊。買這樣的車遠不如買個卡羅拉。
六、合資企業混動車型很難熱銷
當然新能源車是趨勢,福特仍然持續看漲電動車市場,認為這將是漫長的征程。39,200美元的福克斯純電動掀背車銷量低于5,000也不算遭遇失敗,電氣化車型2020年占據福特總銷量的25%比例,其中混動車比重最大。
混動戰略面臨水土不服。進口車的混合動力賣的不錯,但國產合資品牌混動近幾年走不起來,因其零部件和進口配套體系不支撐低成本發展。今后應該商定合資企業的量產規劃和監控。
這次車展的新能源車遍地都是,似乎早已突破,但我感覺很遙遠。我們的自主的技術和產品價格體系近幾年并不支撐新能源車規模量產。我們的百姓還是需要普通的節能車,而且面對世界市場的出口還是普通節能汽油機車更合適。中國轎車市場的發展機遇在于普及,而近年中國車展體現的是豪華大排量趨勢,我們似乎總被人牽著走彎路。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搜狐博客
作者:崔東樹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1242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