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參觀過2010上海世博會,那么你多半就坐過滬產新能源車。在世博會召開的184天內,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超級電容等多種方案在內的千輛上汽新能源車天天在園區內外為”世博客”奔忙,出車超過110萬車次,運送游客超過1.1億人次,行駛里程超過720萬公里,完好率超過99%。在這次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能源車示范運行背后,就有不少像黃晨東這樣的”螺絲釘”。
被上汽高層”苦追”3年的45歲”海歸”黃晨東,曾是美國宇航局”冰與火”航天計劃動力系統設計的負責人,也曾在聯合國燃料電池大巴開發動力系統項目中挑大梁,更獲得過福特汽車研究院最佳發明獎。如今,他是上汽新能源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作為一個助推上汽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幕后人物,4年前黃晨東回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全國各地”摸底”。他發現,盡管燃料電池汽車在當時的中國媒體上是一個火爆的字眼,但由于國內汽車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很多跨行業的集成技術無法合理運用,所以這一新產業雖然起步不晚,但與國外先進水平比還是有10年的實際”落差”。
”彎道超車怎么趕?”黃晨東反復思量要找出一條適合上汽的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圖。他帶領團隊用11個月趕制出30輛世博用燃料電池轎車,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又把自己”變身”為世博車上的”螺絲釘”逐一跟蹤、維修、保養,”貼身”保護世博燃料電池轎車的安全”上崗”。那半年間黃晨東只”敢”生兩次病,一次是世博開幕前一天,因為萬事開頭難;一次是世博閉幕后一天,因為繃緊了2年多的神經終于可以”松一松”。
世博會示范運行后,滬產燃料電池轎車在國際上到底算啥水平?去年在全球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清潔、環保、節能汽車技術的比賽必比登挑戰賽上,一心要上國際賽場比拼的黃晨東甘愿給自己的”作品”當”車保姆”,”鞍前馬后”幫助熱身熱場,最終讓”上海牌”在燃料電池汽車組拉力賽中位列總分第三,僅次于奧迪和豐田的”賽車”,讓過去只能在看臺上做觀眾的中國”汽車人”,如今也有機會在世界的新能源擂臺上拿銅牌。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1539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