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電動車企業已經賣出幾十萬輛,但車企并不愿以灰色身份生存。他們和關注這一領域的專家一道,呼吁承認微型電動車,同時施以分類管理。
6月28日,由第一電動網主辦、亞洲制造業協會協辦的”2013新能源汽車創新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微型電動車的生存與啟發”。與會的代表無論是學者還是企業主,都提及微型電動車的身份問題,認為對其實施準入管理、分類管理,有利于該行業良性競爭。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首先在會上為微型電動車鳴不平。他說:”國內有官員反對發展微型電動車,他們片面強調電動車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一步到位發展高速遠程電動車。他們寧可高水平的電動汽車賣不出去,全由政府買單,也不讓消費者使用節油的微型電動車。”
楊裕生認為:”政府應該放手讓企業自主研發,生產多層次的車公平競爭。應該允許發展微型電動車,耐心研制高速遠程電動車。但是不能因為要發展高速遠程電動車就限制不允許發展微型電動車。”
官員中反對聲頻出加上政策不明朗,是當前阻礙微型電動車市場走向正軌的最大問題。無法上牌的微型電動車被認為是山寨產品,其使用的鉛酸電池被認為污染環境,大多數駕駛微型電動車的消費者沒有駕照,但與會人士大多認為上述問題是政策缺失所致。
近年來”血鉛事件”頻發使人”談鉛色變”,而大部分微型電動車都使用的鉛酸電池,如果發展微型電動車,鉛酸電池的使用量更多,由此帶來的問題可能會更大。但楊裕生說:”鉛酸電池的污染問題是‘政府管理缺失所致’。鉛酸電池使用環節沒有污染,在回收環節中,如果加強管理也不會有污染問題。”
由于管理缺失,一些正規企業不敢大規模生產。而小作坊式的企業則生產大量生產價格低、品質差的產品。短時間內,一些消費者貪圖便宜,劣質微型電動車長期的維護、更新問題尚未暴露出來,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競爭環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流通室主任王青認為,”對于微型電動車,要有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監管方法。比如可以通過分類管理,制定一些具體的管理措施。比如允許在二級以下公路行駛,國外也有相關經驗可以借鑒。”
雖為傳統汽車企業代表,但奇瑞新能源副總經理張勇也呼吁加強分類管理,將微型電動車納入管理中來。張勇說:”當前微型電動車行業本身也面臨著巨大的危機,一些小的不具備資質的企業,可能會把市場弄得很糟糕。”
作為自主品牌,呼吁對微型電動車進行分類管理,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微型電動車市場政策明確、管理規范,相應的電池回收制度也相繼完善后,自主品牌也能”光明正大”的進入這個蘊含巨大生機的市場。
對于微型電動車的管理問題,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魏學勤曾提出過三點意見:國家應允許在山東搞低速電動車的示范試點;對低速電動車實施分類管理;國家應盡快制定符合國情的低速電動汽車標準。
目前,山東已經在多城市開展試點,在部分地區也嘗試進行管理,發放地方牌照,2011年出臺了行業自律標準。但這些嘗試僅限于部分省市,國家層面的政策仍然沒有出臺。山東省經信委一位負責人表示:”地方上的政策僅僅是試行。”
”微型電動車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很多官員將問題當作(不應該發展的)原因。”王青如是說,監管不到位才是問題的原因。他進而主張,把低速電動汽車納入到新能源汽車中長期發展戰略里來。
來源:第一電動月刊
作者:王慰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2031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