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的養老金收入年年都在增加,但地球人都知道目前的養老金規模早已入不敷出。而正在創造巨額養老金的中國人類,最終都將落入新時代的”龐氏騙局”。
對于一胎化的中國來說,養老問題已經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而對車企來說,老齡化中國或許也是機會所在。因為中國人從來都很吃苦耐勞,都想多攢點錢老了花。而年輕人大多很孝敬長輩,對老年人的需求有求必應。試想,當老年人日常的路程變得漫長而艱難的時候,他們是不是需要有一款交通工具去維系日常的生活圈子?
而我們市場能夠提供給他們的產品卻十分寒磣。
目前市場上的所謂的老年人代步車,要么是三輪車,要么是低速電動車。
這兩種車子的特點是:1、跑不快,時速通常低于30公里。2、跑不遠,滿電范圍最多幾十公里。
雖然這些車輛從技術參數看沒有絲毫亮點,但對老年人來說卻足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跑不快意味著相對較多的反應時間,同時也意味著相對的安全。跑不遠是因為他們的圈子已經相對固化,也不需要跑很遠。
而問題是這些車輛都存在如下問題:
1、被動安全性太差。2、產品可靠性不高。3、不夠人性化。
如果車企們能夠正視這部分市場并且為這部分日趨龐大的群體開發出適合他們狀況的人性化產品,不僅會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是對社會的巨大貢獻。
而鄰國與歐美等國家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可以參考,這就是他們的福祉車。他們為行動不方便的人士開發出許多的福祉車,又或者叫福利車、無障礙車。這些車種類多樣,有的可以只用手或者腳來駕駛,有的配備旋轉滑動式座椅,有的具備升降電動輪椅的功能等等,吉利的英倫出租車也算其中一種。
但是他們的福祉車卻似乎不特別的針對老年人,而我國的駕照對駕駛者的年齡是有相當限制的。另外由于老年人幾乎不太可能考取機動車駕駛執照,他們的需求將更多的局限于低速電動車方面。
山東近年來大力發展的低速電動車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只是太作坊化的產業并不有利于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而對汽車企業來說,他們雖然紛紛推出了新能源汽車產品,但一直未能解決市場問題。
要想真正的光大其新能源汽車產業又或者是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運作,放低姿態進入這部分市場倒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況且,給老年人開發低速電動福祉車本身也是實踐企業公民社會責任感的重要環節。即便賺錢不多,在進入者相對較少的情況下,依托龐大的消費群體,不是很容易占領品牌的制高點嗎?
看看數據吧:2012年,中國的勞動人口(年齡在15至59歲之間的人口)近年來首次出現下滑,這一數字減少了大約350萬至9.373億。而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占到了總人口的13%。世界銀行估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34%。
最后簡單算一下,按照2012年13.5億人口、13%的老年人和百分之一的購買力,其規模就是175.5萬輛。對于大多數年銷量不足尚50萬輛的車企來說,你不動心嗎?
來源:鳳凰汽車
作者:王概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2366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