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比亞迪真的憤怒了!而他的三味怒火直接指向了北京政府。
事情這樣子的。此前為了一炮打響,比亞迪旗下的首款DM II代雙模混動車型”秦”雖然已經亮相很久了,上市時間卻一再拖著,從10月改到了11月,然后最終確立在12月17日。
時間一再變動原因主要有兩:一,新能源補貼政策尚不明確,消費者觀望心理嚴重,”秦”要坐等政策。其次,距離競品榮威550插電混動上市時間太靠近,比亞迪想先看看對手價格,然后制定價格,形成后發優勢。
但是等了許久,比亞迪等來的卻是失望。雖然比亞迪現在”后發優勢”是有了,但是這并不是比亞迪理想的上市環境。在最重要的目標城市帝都,號稱”亞洲車市風向標”,比亞迪始終難以啃下這個硬骨頭。
比亞迪對北京很有期待,尤其是其對地方的新能源示范效應。按照此前9月由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正式出臺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示范城市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采購外地品牌車輛。”
在各地方政府中,深圳和北京是熱情最高的兩個市,上報的推廣目標也最高,為3.5萬輛,遠遠高于同級別城市上海和廣州的10000輛。到2017年,新能源汽車(不含公務用車)規模將達到19.5萬輛。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北京市政府目標明確規定,為此,北京市政府也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執行細則。比如,五環路內,兩成公交車都是電驅動車,一半左右是天然氣車,污染物排放減少50%左右;郊區客運天然氣車輛比例達到50%;出租車每6年必須強制更新,到2015年北京市將更新5000輛天然氣出租車等。
但是希望越大,失望可能也是成正比的。媒體報道說,一直在坐等補貼政策比亞迪秦卻沒有進入在北京制定的《北京市當期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中。
首先如果上市之后還無法進入《目錄》,那么秦將無法享受到3.5萬元的國家補貼,再加上地方的3.5萬元補貼,秦最終將失去北京7萬元的補貼。無疑,秦的吸引力將大打折扣。
雖然這份《目錄》還沒有最終確定,價格影響還有可以解決的可能。而且,政府 很可能為了做作樣子,讓比亞迪產品順利進入,問題也正在于此,可能真的是做個樣子,雖然進入目錄,但按照”游戲規則”,我不買你的,不帶你玩,就悲劇了。
坊間的結論是,北京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最終可能由北汽、長安瓜分。比亞迪絲毫沒有辦法,要知道北汽可是帝都的”嫡系公司”,而長安也早在2010年宣布在北京建立生產基地,而這一基地將生產長安中高端轎車以及新能源車型,這也是”思密達”級別的親熱公司。
實際的情況也正是如此。現在,在帝都的通州區,北汽生產的E系列電動車E150EV)已經開始作為出租車在大街小巷盡情撒歡了————這是政府采購一部分。而且,即便《目錄》還沒有出來,北京政府已經表態,符合北京市機動車搖號資格的京籍、非京籍、外籍、港澳居民和軍官,訂購E150EV,并可獲得中央財政和北京財政專項補貼。
而比亞迪,即便進入《目錄》,沒有龐大的政府采購支持,在十分渺小私人市場市場,比亞迪要獲得銷量很困難。
新能源蛋糕很大,但是比亞迪可能只能聞聞香味:比亞迪怎能不焦躁,怎么能不憤怒。
比亞迪秦
于是,12月9日,比亞迪宣布,要把秦的上市地點從原定在深圳總部上市的地點改到帝都去。我完全可以想到比亞迪的心情是怎樣的:你丫不讓我進入你的市場,我就讓全國人民都看看你們嘴臉。
這不是瞎猜的,也不是因為帝都污染特別嚴重,有襯托意義。
對于車企而言,新車上市的地方很有指向意義。比如奇瑞,一直想塑造新的品牌形象,上市的地方就選擇了時尚的上海,奇瑞的E3和瑞虎5都是在上海上市的。現代要表明自己對華南市場的野心,名圖的上市地點就選在了廣州。
比亞迪的選擇帝都,很有叫板地方政府的味道。或者更準確的說,這是想倒逼政府,是宣戰北汽、長安等央企和地方國企。無奈,比亞迪的民企身份決定了,”秦”永遠是排在最后面領政策紅利的。
目前,地方保護是新能源汽車在推廣過程遇到的最大的甚至是難以突破的瓶頸。在如何進入地方上,比亞迪采取的方式都是在當地設廠,換取通行證。目前,比亞迪在西安、天津、云南、長沙建立了新能源車生產基地,以繞過地方保護這個無形的障礙。
眼下,盡管今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已經在考慮突破地方保護,但是效果可能不大。所以,叫板歸叫板,罵完了”你大爺”后的比亞迪還是要面臨與地方政府之間周旋的難題。
來源:頭條汽車
作者:郭有信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2525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