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13年中國工業通信業運行報告》預測:201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可能有所回落,而新能源汽車卻有望成為新的增長亮點。
在居民汽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我國能源、交通和空氣質量壓力不斷加大,采取限購政策的城市將進一步增多,而新能源汽車往往不在限購范圍內,更多消費者會考慮購買新能源車。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實施和相關公共配套設施還將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加快發展。
我當然也希望新能源汽車能更好更快發展,畢竟,更低的能耗和更少的排放會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美好。但是,以目前的技術能力與市場環境、用車環境來看,要說新能源汽車將成為2014年新的增長亮點,是否過于樂觀了呢?
近年來,在政府的積極鼓勵和大力扶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3年,就有上汽榮威550Hybrid和比亞迪”秦”等多款重量級新車上市,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增幅也將超過40%,然而,即便如此,要想達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所提出的”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的目標,仍然存在明顯差距。其實,新能源汽車從發展之初到現在,始終就沒有擺脫過制約其發展的一系列困境。
雖說新能源汽車的困境總結起來,無非就是技術能力、配套設施、產業化水平這幾個方面的不足,但要真正有所改善,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最關鍵的技術莫過于動力電池,它在電力驅動系統中的成本比例往往占整車價值的一半。然而,我國眾多電池企業當中,真正擁有電池核心技術的企業少之又少,而對于進口產品的依賴程度卻非常高。雖然國家在這方面提供了相當大的投入,但我國新能源汽車尚處于起步階段,想要突破關鍵技術上的瓶頸,不是一年兩年的事。
相比技術能力上的不足,目前國內新能源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顯然更為棘手。雖然北京、浙江、山東等地已經相繼建立起一定數量的充換電站,廣州等地的充電設施也在規劃或建設中,但是現有的充電站數量與網點密度對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運行來說尚且不夠,更不用說大規模應用后的龐大需求。另外,即使是眾多已建成充電站,其使用情況也遠未達到建設之初的預想,多數處于閑置狀態,即使是使用中的,大多是為公交車、工程車等特殊車種充電,并不對普通私人電動車提供服務。配套設施的滯后,無疑將降低眾多潛在消費者的購車積極性,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而市場化不足又會影響產業化的進程,產業化水平不足又會拖累市場化的進度,這幾乎是一個死循環。
正如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所說的:目前國內汽車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熱情高漲,但大多數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更多的還只是在造勢,吸引眼球。
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曾說:”政治是追求‘次好’的藝術”,其實節能減排又何嘗不是一種追求”次好”的藝術呢。的確,新能源汽車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國家也以巨額補貼大力扶持,但要想讓新能源汽車要真正發揮節能減排的規模效應,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那么,在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應用,充分顯現節能減排效應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也把注意力也更多地投入于傳統動力汽車的技術升級上呢?客觀地說,這才是節能減排更為現實的途徑。
首先,市場就個最現實的因素。在中國,過億的龐大汽車保有量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所占比例實在是微乎其微。在2013年超過2000萬臺的汽車產銷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甚至不足1%。毫無疑問,從目前來看,想通過新能源汽車來實現節能減排,顯然是杯水車薪,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見效。
比亞迪秦
相反,巨大的傳統汽車市場,也就意味著巨大的節能潛力。通過環保科技的應用,傳統汽車所取得的節能效果,無疑會更為明顯的。以2000萬左右的年汽車產銷量計,如果每臺汽車油耗降低5%,所節約的能源將何等可觀!
第二,從技術上看,傳統動力車的節能減排仍有大量的潛力可挖。諸如奔馳、寶馬、大眾、馬自達等國際汽車企業無不在傳統動力的環保升級上投入巨大,當然,收獲也是十分可觀的。
比如大眾的藍驅,這種以改進的TDI為核心的技術,其渦輪增壓柴油直噴發動機不僅保持了足夠的動力性,在燃油經濟性與降低有害物排放及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同樣表現出色。以帕薩特藍驅版為例,該車在改進了動力總成,并增加了發動機自動啟停系統與再生制動能量回收之后,比傳統車型每百公里可節省1.2L油耗,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28g/100km。
此外,無論是在一般家用汽車方面的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本田”地球夢”科技以及豐田”云動計劃”等;或是在豪華車方面的寶馬Efficient Dynamics科技、奔馳Blue EFFICIENCY方案,也都在傳統動力的環保升級上有了較大的提升。
另外,在實際的技術推廣方面,升級傳統汽車的動力技術,也無需額外在配套基建上作出巨大的額外投入;而在產業化水平方面,更是相比新能源汽車有著巨大的優勢,因此,也更具有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固然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國家在大力扶持其發展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把傳統汽車的環保科技提升作為發展的關鍵加以支持,比如,加大針對節能汽車的補貼力度等等。這些措施,或許在現階段對于節能減排的實際作用會來得更為直接更為明顯。
或許,新能源汽車真的將成為2014中國汽車行業的年度亮點,但從現實的立場來看,我更希望2014年的行業亮點是中國人能在傳統動力的環保升級上實現突破。而在國內的車企中,無論是”國家隊”的上汽、一汽,還是草根出身的吉利,都在傳統動力升級方面不遺余力,希望2014年他們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
來源:鳳凰汽車
作者:MiVo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2733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