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Tesla鼓掌的同時,也必須看到一些不足之處,姑且潑個冷水。
Tesla創新者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中國有句名言為”南橘北枳”。《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曾寫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首先,曾經為小米創始人雷軍稱道的Tesla互聯網體驗,在中國暫時無法施展。一位同行曾在中國的Tesla里無比興奮地發了一條twitter,正當他認為”傳統的高科技已經顛覆了對汽車的基本認知”而想和小伙伴炫耀時,卻發現自己的手機端無法登錄twitter。當高科技的汽車遇到了中國環境時,似乎那些又新又酷的武器很多都失效了。在美國已經擁有一輛Tesla的易到用車CEO周航發問道:”在中國,如何解決地圖和音樂服務問題?”為周航所稱道的”全時在線診斷”功能也將碰壁。在美國,周航有一次很棒的體驗,”駕駛的Tesla在超級充電站充不上電,電話到Tesla支持熱線,客戶經理馬上在后臺查看車輛實時狀態,判斷車輛沒問題,建議換相鄰充電樁再試,搞定!”而在中國,是否能夠實現這樣即時而精確的服務,現在還不能肯定。
其次,Tesla無論如何創新,都逃不開作為汽車工具的使命。通常消費者真正拿到車(各類稅費),通常需要耗資上百萬元。擁有這樣一款車,通常會拉出去向伙伴們炫炫,但由于中國沒有多少充電樁、無法長途行駛。盡管有消息稱,將安排第三方公司為車主裝充電樁。但事實上中國能解決車庫充電電樁的用戶并不多。而在歐美主要市場,Tesla開展了”超級充電站”項目,理論充電功率高達120kW,20分鐘即可充一半的電,充電半小時約行駛170英里(274公里),相當于普通充電站的十幾倍。事實上,即使在充電基礎設備較齊備的美國,這也只是理想狀態。春節期間,周航駕駛著Tesla進行其北美之旅時表示:”仍有很強烈的長途恐懼癥。在Tesla的super charing station充了兩次電,基本上要半小時才能充50%,加上損耗,也就能跑個200km(真不敢多跑了,怕歇在路上)。電動車目前可以作為第二臺車使用,肯定不能作為唯一或第一用車,否則你會焦慮得很。”
作為一個創新型的企業,Tesla在中國將面對更多難題。如果它真如自己提倡的那樣,那么就不應該執著于多賣多少車,而是真正下工夫培育用戶體驗,哪怕自己砸錢建立配套設備來提高產品服務口碑。畢竟,現在購買Tesla的車主,多是一些容忍度較高的極客們。如果有一天他們也無法忍受了,那么Tesla在中國的發展將變得艱難。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吳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2836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