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車展開展首日,參展的人群中出現了不少科技作者,試圖去一睹在“特斯拉”們沖擊下的汽車行業。
在互聯網成功改造手機,顛覆PC后,汽車行業被認為很可能將是互聯網下一個入侵的行業。不過在現場作者并沒有發現太多互聯網的影子,包括語音控制也很少見,只有部分后裝設備廠商展示著內置Android 4.0的后裝多媒體娛樂系統樣品。
不過作者也發現,在汽車行業仍然潛伏著互聯網的巨大機會。
概念橫行 營銷乏力
從別克到馬自達,從長安到斯巴魯,各大廠商在極力渲染的除了車型外觀和配置外,還有各種專業術語構成的新技術概念,LDW、FCA、CMB、SBZA、ACC、RCTA等幾十種連營銷人員都無法說出全稱的概念在展館中飄蕩。
作者咨詢了現場的一些觀眾,多數人表示對這些概念的意思并不了解,別克展臺的一名經理表示,這些概念橫行一方面是國際通用,可以用標準化的方式概括車型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車企強調這些概念在消費者面前顯得比較專業,也比較高檔。
同樣令人感到迷惑的還有同一款車的各種版本,包括精英版、豪華版、尊貴版、都市版、精銳版、舒適版、精英版、標準版、普通版……林林總總的版本除了排量之外還有一些細節差別,不了解汽車的消費者要弄清楚各個版本之間的差別并不容易。
這也給了車企的銷售人員足夠大的“忽悠”空間,而在現場作者發現的另一個現象就是車企營銷方式的單一。當天沒半個小時就有五六場發布會同時進行,在各大展臺都可以聽到這樣的描述:“XX車外形動感、輕巧、流暢,駕乘安全舒適……”,類似籠統的描述幾乎適用于90%的車型。
電動與自動駕駛技術大熱
在比亞迪展臺,王傳福親自登臺發布了第二款混合動力車“唐”,該車的純電力驅動續航達到了85公里。
寶馬展臺展示了今年將在國內上市的電動車型寶馬i3,純電動續航可以達到160公里,不過寶馬為其配備了一臺650cc雙缸汽油引擎,這臺引擎將負責為i3的車載電池充電,讓其續航激增至300km。
英國汽車廠商蓮花汽車也推出了L3 NEV純電動版車型,續航在200-300公里之間。
從現場發布的情況看,大部分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已經可以滿足日常使用,不過作者并未發現有超過特斯拉480公里電動續航的車型。
對于充電問題,特斯拉目前正在與中石化談判,比亞迪和戴姆勒合資的純電動車品牌騰勢選擇與ABB公司合作,寶馬則通過i360項目在各地開展充電設施建設。不過各大電動車品牌充電接口不一,充電站或無法像加油站一樣提供統一服務。
同時車企自身也正在尋求技術突破,自動泊車、駕車、倒車、剎車等技術也被應用到各種新車型中,在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亮相后相關技術也逐漸被應用到各個車型中。
互聯網機會潛伏 特斯拉遭詬病
本文開頭提到的現象恰好也潛伏著互聯網的機會,有調查顯示中國50%的車主不知道怎么打開引擎蓋,車企熱衷玩概念,導致車企和消費者之間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對稱,而互聯網生來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手段。
首先在渠道上互聯網仍然無法代替傳統4S店,不過在價格上有著明顯優勢,同時更方便用戶橫向比較,解決參數復雜、版本混亂等問題,“微車”APP開發商布丁移動CEO徐磊認為,未來汽車渠道的電商化是必然趨勢。
同時通過記錄、分析行車數據為車主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也將是一個機會,包括違章查詢、養護信息、保險服務等。
在車展上作者并沒有看到哪款車型采用了類似特斯拉的超大屏幕操控方式,配備觸屏車載娛樂系統的高端車型也并沒有拋棄傳統的實體按鍵,同時多數沒有配備語音系統。
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大塊觸摸屏看上去很酷,但缺陷在于不看屏幕基本無法操作,而實體按鍵則可以通過手感就解決問題,在駕駛的時候哪怕掃一眼液晶屏的時間都可能造成事故,不管是特斯拉還是使用全觸控操作的車型都會面臨安全問題。
不過液晶屏仍然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操控更為復雜的APP,如訂餐、搜索加油站等本地生活服務搜索,以及道路救援等通訊服務,目前也有汽車廠商已經研發出了導航版微信,不過由于微信無法同時多設備登陸等限制,這一功能更偏向概念化。
此外作者發現在很多已經上市的車型中,有很多觀眾在談論該車型的各種問題,包括斷軸、變速箱抖動、TCU缺陷、發動機轟鳴聲大等,即使是福特等老牌廠商也未能完全擺脫技術硬傷,一名同行表示,汽車行業需要幾十年的技術積淀,在整車方面,基本上不存在類似手機的被互聯網廠商顛覆的可能。
從本屆車展來看,新技術和新能源已經開始在汽車中廣泛鋪開,未來理想的模式或是汽車廠商推動技術前進,互聯網公司則提供服務和娛樂。
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3070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