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說:國網將分類開放四領域引入社會資本,其中對分布式電源并網、電動汽車充換電實行市場開放,抽水蓄能電站、調峰調頻儲能項目則實行投資開放。
另有消息說,高速公路的充電站建設也將放開。
這真是兩個好消息。可以說電動車走入市場走入社會的最后一道難題即將破解。
可是且慢。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爭奪,有矛盾。電動車充電,就像傳統汽車要加油一樣,一輛電動車一生都要用電,如果將來普及了,那充電站只會比加油站多不會比加油站少。而且,由于油箱是固家的,加油也非常快,還不存在充換電之爭; 另外,這個行業是新生事物,許多事情前人從沒有做過,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所以,試錯機制一定要建立起來,及時修正。
首先是充電站的標準。據說一些高速公路的充電站建設準備放開。那么,投標之后,是否有統一的建站標準?誰來認證,誰來監督?還是各自為政,各家建成各家的樣子?
第二就是大家最關心的電價。是執行民用電價還是商用電價?還是對不同用途車輛進行區別?峰谷電價有區別嗎?
第三充電站一開始肯定是虧本經營,那么,國家是財政補貼呢還是政策優惠?由于峰谷電價本來就有區別,那么,充電站一定希望夜間的谷電能夠得到更好的利用,如果充電的汽車不夠多,那么是否可以實行換電模先行儲存?跟汽車生產商間的溝通做好沒有,換電是否比充電更方便?電池成本由誰負擔?還是跟車商合作,協調好一切環節?另外,換電時的安全誰來保證?
這是跟車主密切相關的問題。也就是充電站的問題。至于第一個消息,無非是更上游的問題,看似跟車主關系不大。
其實,哪能沒有關系呢,同時也是有著很大的關系。這些上游的投入更大,他們生產的電、儲存的電,最終還是要賣給消費者的。國家一直是想要更好地利用谷電,也就是希望夜間用電低峰時,這些一直浪費的電能能儲存起來,另外,還有一些質量不好,平時無法入電網的電,比如風電等也能被儲存起來。儲存起來,當然是換電模式了。如果換電的話,成本巨大的電池就會至少多備一些,按半數來算也不是個小數目。如果換電的充電站只收入電費的話,你覺得可能嗎?他們豈不是虧死了,這種事有人會干嗎?
說來說去,還是成本問題,電價問題。這根本的問題不解決,一切都不會順利啟動。建什么樣充電站要用相應的成本,電價如何執行,有沒有補貼?上游的那些各種各樣的電,水電,風電,儲存的電,如何執行電價?換電的電池,什么規格誰來提供?汽車廠商生產的車上電池要統一嗎?至少就眼前情況來看,并沒有統一。
所以,盡管這些都是好消息,但是真的實行起來,問題會很多,想到想不到的問題都會發生。一定要做好完全的準備,事前充分調研,事中嚴密監控,事后要有良好的試錯糾正機制,反應及時。
來源:鳳凰汽車專欄作家
作者:孫曉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3176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