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連的幾起電動車自燃事件,把電動車的安全性能推上了風口浪尖。8月31日下午,一輛懸掛著綠色新能源牌照的純電動汽車當街自燃爆炸,自燃車輛系力帆650EV車型,照片中咱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車輛底部不斷有火光閃現。9月2日,一臺江淮iev5在北京自燃。而即使是目前最貴的電動車,也未能幸免,9月4日,又有網友在網絡上曝光一臺特斯拉Model X在長春街頭自燃。
電動車起火自燃的原因,有業內人士也總結過。有可能的原因是在充放電時,電流過大或接觸不好導致電池太熱,會引發自燃。也有可能是充放電時,電池包溫度控制不好導致著火。還有一種可能起火的條件是在劇烈碰撞或高速碰撞后,電芯可能會產生內部虛短路。在持續高溫下,電芯隔膜熔化,將會造成直接短路,從而起火。
目前的汽車行業,純電動車正置身于風口之中,一路起飛。但是近段時間之內,接連發生這么多起電動車起火的事件,這似乎又代表著電動車在安全性能方面的欠考慮。純電動車是不是應該回歸理性的發展?它是否真的不安全?未來的新能源車行業又將如何進化?對此你有哪些看法呢?
【車知事】@歪歌——
觀點一:問題急需解決
當下電動汽車的問題不斷地暴露,引起很多人深思。現階段所暴露出的問題也急待需要解決。就拿泡水車輛換電池要比原車還貴的單一事件就能看出當下電動車在維修使用中的難題,而頻繁的自燃也致使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購買欲會更一步降低,至于電動車全面化是不是世紀騙局,時間會告訴我們。
【車知事】@Wang——
觀點二:大勢所趨但忌操之過急
可能是迫于政策的壓力,但是各個車企加快速度推新能源車確實有點操之過急了,多起“自燃事件”無疑是給朝著新能源狂奔的車企敲了一個警鐘,也鬧得人心惶惶,新能源車是很火,節能減排也沒錯,但是大街上燃油車依然是“主力軍”,我覺得讓所有人真正的完全接受新能源車還早得很。
【綠牌上路】@荷葉鍋鍋——
觀點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電動汽車作為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之一,發展很是驚人,但同時有些電動車在安全試驗上還未完全成熟,特別是在電池的安全方面,最近更是陷入輿論漩渦。不過,畢竟是行業新星,受限于電池技術和充電技術的水平、能量密度、續航里程等制約因素,電動汽車電池還無法得到完美解決。在正式投入市場前,車輛的火燒測試、振動測試、加速度沖擊測試、擠壓測試都要嚴格數據把關,確保足夠的安全性。總之,電動車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綠牌上路】@小艾——
觀點四:勿忘初心,回溯根本。
面對能源的緊張和污染的加劇,新能源出行方案的全面普及只是時間問題。我國電動車技術還算位列前茅,如比亞迪新能源已經能全面做到垂直化生產新能源汽車整車配套,目前其他任何國家的車企還沒有一家能夠做到。但在政策的利誘下,儼然很多車企有點忘本。一心想著被扶持,卻沒把錢花在刀刃上。接連發生的自燃事件,也在為純電制造敲警鐘。再不從根本嚴控生產技術,寒了消費者的心,遲早要涼。
【言車有徐】@Cassie——
觀點五:安全是電動車發展的首要前提
對比這么多的自燃事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節奏似乎過于“快”了。一個便是電池的高密度問題,在新能源技術并不是很成熟的情況下,一味地強調能量密度,并不是妥當的做法。另一個便是行業競爭的問題,粗制濫造和產品價格戰隨之帶來的就是不可避免的安全隱患。
安全面前無小事。這不僅僅是電池供應商應該解決的問題,車企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只有兩者全方位合作,才有可能將安全問題最小化。
【言車有徐】@Felipe——
觀點六:氫燃料電池車同樣受困于安全性
電動車自燃,讓我想到了氫燃料電池車。同樣是電動車,只不過一個是動力電池,另一個是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車首先制氫儲氫的過程就特別麻煩了,到了使用層面還需要特別留意車上儲氫罐的安全。
看看,相比起氫燃料電池車的安全問題,動力電池車的安全問題不知道簡單到哪里去了。可能這也是氫燃料電池車至今沒有大規模量產銷售的主要原因吧。
來源:言車有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76620
以上內容轉載自言車有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