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東方IC”
Uber成立于2009年,從2011年獲得A輪開始進入了融資與估值提升的快車道,到2019年上市前一輪估值已經達到720億美金。Uber在美國的成功快速吸引了國內大量模仿者。滴滴成立于2012年,在團隊的奮斗與資本的夾持下,滴滴戰勝了國內眾多對手,估值在2018年達到560億美金的頂峰。
這一現象與當年Groupon引領的國內團購風潮非常相似,Groupon的快速崛起帶動了國內的千團大戰,然而團購玩家轉型的轉型、倒閉的倒閉,如今已經沒有一家以團購業務為主。Groupon上市之后,還在持續虧損,股價不到上市頂峰的1/10。個人判斷Uber、滴滴也會經歷這樣的行情,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展開探討,我為什么做這個判斷。
Uber、滴滴的高估值邏輯:出租車是個極其分散的市場。滴滴通過互聯網進入這個市場,打破了出租車的牌照壟斷。資本預期其能夠利用互聯網的網絡效應形成壟斷,享受紅利。基于這個假設,資本給了Uber720億美金、滴滴560億美金的估值。可我認為,這個邏輯假設根本就是錯誤的 。
Uber與滴滴的困境:在高人口密度城市,專車市場規模效應不足。例如在杭州,2000臺車與2萬臺車,單位訂單履約成本變化不大,即使滴滴靠補貼消滅了競爭對手,一旦滴滴想盈利,對手又會重新出現在戰場上。特別是高德這樣高效連接用戶的平臺,使得在一個城市運營專車平臺的門檻大大降低。滴滴最有網絡效應與護城河的業務是順風車業務,由于時效性、線路的多元化,使得供需雙方規模越大、匹配效率越高。由于各種原因,滴滴的順風車業務暫停了。Uber面臨的問題與滴滴差不多,通過大規模補貼坐實了行業地位,但自身無法盈利。
移動互聯網在出租車領域的合適定位: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我們在評估移動互聯網在出租車領域的機會時,要合理評估。我的判斷是,移動互聯網替代了原先出租車電話呼叫中心,更好地連接司機與乘客。但是通過這層連接,形成平臺,由于網絡效應的不足,平臺邏輯不成立。所以,移動互聯網在出租車市場的合理定位應該是高德這樣的連接器、或者曹操出行具有品牌定位的出行公司(雖然品牌差異不大)。“贏者通吃”的平臺,個人觀點在出租車領域不成立。
自動駕駛對出租車市場的影響:目前非常火熱的自動駕駛行業,會被認為是影響出租車市場格局的一個關鍵因素。個人觀點,自動駕駛技術會影響單一輛車的運行成本,但是無法影響這一領域網絡效應不足的特點。除非,這一技術會成為一兩家公司的壟斷,不然,出租車市場的行業格局,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綜合以上的探討,我認為:移動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出租車市場,給用戶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然而,資本對于這一市場過高的預期,是建立在錯誤的假設之上。隨著這一預期的打破,Uber、滴滴的估值會迎來一輪劇烈的下跌。
來源:億歐
作者:周響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97581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