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僅擁有廣闊的市場,還擁有如華為、大疆等諸多科技公司的配套資源,它們的存在將中國打造成了一片未來出行的沃土,而如何充分利用這片沃土,讓智慧出行迅速的開花結果,也就成了自主品牌和眾多科技公司該思考的最重要課題。
對眾多自主品牌來講,2020年1月7日是頗為難忘的一天,這一天特斯拉在上海臨港工廠舉辦了國產Model 3的交付儀式,并正式宣布了將國產Model Y的消息,興奮的馬斯克還在舞臺上來了一段尬舞。同樣是1月7日,位于美國西海岸的賭城拉斯維加斯CES2020也正式拉開了帷幕,與以往自主品牌爭相搶占C位的狀態不同,今年CES2020的亮點非索尼造車莫屬。
一邊是強勢的特斯拉火速進入中國,另一邊像索尼一樣大型企業大跨步的進入汽車領域,反觀國內原本火熱的汽車市場,尤其是新能源市場則變得“越發冷清”。今年同比基本持平的市場表現,和越來越多陷入泥潭的造車新品牌,為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外界越是熱鬧,越需要冷靜,在經歷了騙補、自燃、市場滑坡的洗禮之后,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發展邁進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平靜期。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能源市場會就此原地踏步,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新能源市場一定會有一個爆發期,而從“汽車新四化”的更廣闊視角來看,中國也必將具備十足的競爭力。
尤其是看過今年北美CES2020之后,中國市場崛起的感覺就愈發強烈。
“百花齊放”的CES2020
與以往類似,在今年的CES展覽上,汽車企業依然風采依舊,不同的是,少了一些自主品牌的身影。除了拜騰開啟預售和頻蹭熱點的FF在現場發聲之外,并未看到其他自主品牌整車企業的身影。今年車企在CES上的展覽重點依然在未來出行領域,不管是對未來出行概念的詮釋,還是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探索,乃至5G技術的應用,都沒逃出未來出行的概念,只不過這次,大家有了新花樣。
作為汽車的發明者,奔馳在CES2020上展出了一款充斥著阿凡達元素的奔馳VISION AVTR概念車,與十年前的電影一樣,奔馳也希望用“阿凡達”實現顛覆,重新定義未來汽車應該怎么造。取消所有按鈕或開關,車內各項功能均以感應操作的形式開啟,并且VISION AVTR的操作界面還會主動適應用戶,這樣超人性化的設計讓人們看到了奔馳對于未來出行的思考,正如戴姆勒公司和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Markus Sch?fer所言,VISION AVTR是一種非典型概念車,它主要展現了梅賽德斯-奔馳的勇氣和開拓精神。
與奔馳注重理念的展示不同,寶馬則顯得更為實際,在此次消費電子展上,寶馬不僅展出了一款自動駕駛汽車的擋風玻璃概念——BMW i Interaction EASE,還展示了裝載最新的ZreoG Lounger零重力座椅的寶馬i3 Urban Suite特別版車型。最為值得一提的是,寶馬宣布同三星達成合作,共同開發新一代5G通訊模塊,并將于2021年實現量產。
實干的豐田更為勁爆,宣布將在位于富士山底部的豐田汽車東富士工廠上建造一個未來城市模型——Woven City,在這里能夠進行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創新街道設計、智能家居技術、機器人以及新型移動產品的研發與測試。就如電影《楚門的世界》一樣,一切測試、研發和設計都可以根據真實的場景來進行。豐田章男在 CES 上表示東富士工廠將在 2020 年底關閉改造,Woven City 項目將在 2021 年破土動工。
與奔馳、寶馬、豐田類似,奧迪、現代、本田、日產、福特等參展企業均展示了其在技術領域的積累或對未來出行概念的思考。與整車企業不同,諸多零部件企業則分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努力將未來的出行生活變為現實。
其中,博世帶來了裸眼3D儀表盤、虛擬遮陽板、長距離激光雷達的極具科技感的產品,法雷奧則與展出了展出美團定制版無人配送車,還有大陸集團的系統解決方案,采埃孚的cubiX展示其在軟件開發領域的愿景等等等等,不僅展示出了各家企業的實力,更令CES2020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決戰還看中國
雖說單從整車企業來看,自主品牌在此次消費電子展上的影響頗為有限,但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中國在CES上的影響力依然顯示的十分明顯,諸多企業均顯示出了對中國市場濃厚的興趣。
例如,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在202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0)上宣布了與上汽集團和韓國大邱廣域市的合作,共同聚焦于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移動出行即服務(MaaS)領域。根據合作協議,上汽集團將采用Mobileye的路網資產管理?(REM?)技術,以推進L2級ADAS系統在中國的部署。同時,上汽集團將與Mobileye的其他全球OEM合作伙伴共同采集道路數據,以使全球實時高精地圖成為可能。
中國自動駕駛公司AutoX與歐洲汽車巨頭FCA正式宣布合作,聯手推出國內第一款可真正無人的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據AutoX發言人透露,FCA與AutoX合作的全無人Robotaxi車型計劃在今年正式在深圳、上海等地規模化投放,成為AutoX試運營車隊的一部分。與AutoX和FCA的合作相似,佛吉亞則與地平線達成戰略合作,為中國汽車市場開發基于人工智能的座艙解決方案。
像這樣瞄準中國市場的布局還有很多很多,但除了這樣布局之外,中國企業在未來出行中的影響也頗為值得關注。這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非大疆發布的廉價版激光雷達莫屬。
去年12月25日,大疆以一則CES的預告,正式對外宣告已進軍激光雷達產業的消息。在CES的現場,由大疆孵化的子公司Livox(覽沃科技)推出了兩款激光雷達產品,可用于L3或L4級別的自動駕駛,一款名為“Horizion地平線”,用于距離260米左右的近距離探測;另一款名為“Tele-15”,用于遠距離探測。
Livox公司表示,由于它的掃描方式特殊,可以創造一個比相同線密度的激光雷達更詳細的區域。通常,系統的繪制密度越高,設備可以為車輛感知創建的圖像清晰度就越高,Livox的激光雷達這種掃描方式也讓它的量產難度降低。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款轉為機器人和車企定制的激光雷達,價格都頗為便宜,Livox Horizon零售價為6499元人民幣,Tele-15零售價為9000元人民幣。這樣從產量和價格上雙重突破的舉動,不僅將極大的降低企業探索無人駕駛的門檻,更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
如果說在傳統的汽車制造時代,中國企業在核心零部件領域沒有強硬的競爭力,那在未來的智慧出行時代,中國企業的話語權將得到顯著的提升,這一點從大疆剛剛展出的廉價激光雷達和華為超前的5G技術上可一探究竟,在未來的智慧出行時代,雷達和5G的影響力不亞于傳統發動機、變速箱的影響。
從這樣的狀態中也不難看出,中國不僅擁有廣闊的市場,還擁有如華為、大疆等諸多科技公司的配套資源,它們的存在將中國打造成了一片未來出行的沃土,而如何充分利用這片沃土,讓智慧出行迅速的開花結果,也就成了自主品牌和眾多科技公司該思考的最重要課題。
來源:每日汽車
作者:徐進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07579
以上內容轉載自每日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