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電池技術,目前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大多都帶有一絲續航焦慮,而且充電樁/充電站現在還不像加油站那樣遍地都是,無法讓想充電的人隨便一搜就能立馬充上。那么,如何消除大家的續航焦慮呢?第一肯定是加大車輛本身的續航能力,第二就是增加充電樁的數量了。
充電樁正式被納入“新基建”
2020年3月4日,國家再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范圍涵蓋: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七大領域。可以說,這一消息的公布,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再次注入一劑強心針。
有句話說得好,“要想馬兒跑,就要先吃草”。傳統汽油車之所以能成為社會最主流的家用車,遍布全國各地的加油站居功至偉。可見,純電動汽車想要獲得更長足的發展,加速充電裝置的鋪設是必然之路,這也是國家將充電樁正式納入“新基建”的主要原因。
充電樁2020年要建60萬個
當然,單單納入“新基建”只是一個積極信號,如何落實才是關鍵。4月9日,國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應對疫情影響、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工作情況。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表示,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國家將從三個方面繼續加大對充電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
第一方面,要在老舊小區改造的時候,引導開展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支持“一車多樁”,及時解決居民區里的建樁難題。第二方面,在高速公路、城市和鄉村加快公共充電網絡的鋪設,以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并且鼓勵開展換電模式的應用示范。第三方面,加強新型的充電技術研發,提高充電服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另外,蔡榮華基于行業協會的摸底調查情況預計,2020年新增公共樁大約20萬個,新增私人樁約40萬個,新增公共充電站4.8萬個,全年將完成充電樁行業投資100億元左右。
要知道,截至2020年3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才有126.7萬個,其中全國公共充電樁數量為54.2萬個,隨車配建充電設施72.5萬個(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最新數據)。如果真的可以實現年增公共樁約20萬個,那充電便利性將會大大提升,同時也能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
政府在行動,車企也在加速布局
也許是受到國家政策的鼓舞,天津市政府和國家電網公司在4月11日“云簽署”了《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能源革命先鋒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該《協議》顯示,雙方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項目配套電網工程建設、加大“外電入津”比例、支持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等。其中推動“外電入津“通道建設將有望降低天津新能源車主充電成本。
除了地方政府,車企也在行動。據悉,大眾零部件公司和初創企業上海度普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計劃在中國合作打造“移動充電站”。目前,雙方已經簽署了一份協議,待必要審批程序完成后,兩家公司最終將各自持有合資企業50%的股份,系列化生產將會在2020年下半年啟動。
充電樁增多,續航焦慮將徹底消失?
不可否認,國家在充電樁建設方面給出了十分積極的態度,而且也在逐步落實,但是,要想徹底消除大家的續航焦慮,這還遠遠不夠。
目前,我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在380萬輛左右,即使2020年能如數增加60萬個充電樁,也無法徹底改變車多樁少的局面。另外,充電樁的布局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充電樁在高速上數量較少,導致排隊充電的人越積越多,這種情況在節假日尤其嚴重。
當然,針對車多樁少的問題,國家也在研究優化充電設施建設的獎補政策,進一步調動地方積極性,加快充電樁的建設進程。不過,買車君還是建議,直接在加油站增加快充充電樁最好,畢竟加油站布局完善,數量也夠多,足以滿足新能源車主的充電需求。這一點與蔡榮華所提的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三個方向也算是不謀而合。
雖然目前仍無法徹底消除續航焦慮,但是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的確在不斷完善,說明純電動汽車已經可以成為人生第一輛車的首要參考對象,而不再是燃油車的替代品。
來源:汽車頭條-行業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1377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頭條-行業,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