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比亞迪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
從次日(22日)資本市場表現,比亞迪(002594.SZ)的財報并未對其股價產生太大影響,一切似乎都在市場的預料之中。
隨著2019年下半年補貼的大跨步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有些“失速”,一眾車企年初定下的目標幾乎都沒實現,整個大盤最終以-4%的同比黯淡收場。而在整個汽車市場中,2019年的銷量同樣下滑了8.2%。
雖然,比亞迪依然以較大優勢領先其他新能源車企,但距離自己最初30萬輛的銷量目標依然有不小差距。燃油車方面,其累計同比也下滑了15%,2019年全年銷量為23.2萬輛。
那么,在逐漸變冷的2019年,比亞迪究竟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營收凈利雙雙下跌
財報顯示,比亞迪2019年全年營業總收入為1277.3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14億元。
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78%,基本維持了2018年的水平,毛利率也基本維持了2018年同期水平,但在歸母凈利潤一塊下滑幅度則較大,降幅達41.93%。
根據披露信息,比亞迪2019年的總營收中,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 632.7億元,同比下降 16.76%;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 533.8億元,同比上升 26.4%;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 105.1億元,同比上升 17.38%。三大業務占本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49.53%、41.79%和 8.22%。
而在汽車相關業務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人民幣 401.5 億元,同比下降 23.42%,于比亞迪總收入的占比從40.31%下降至 31.43%。
毫無疑問,2019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史以來補貼降幅最大的一年,補貼退坡及部分地區提前切換國六標準拖累行業首次出現產銷同比下降。即便在2019年比亞迪的王朝系列推出了多款迭代車型,但依然沒有幫助比亞迪跳出市場的羸弱。燃油車方面,同樣沒有新的強力增長點,最終呈現出同比下滑態勢。作為主營業務的汽車板塊對營收的貢獻率也從2018年的58.44%下降至49.53%。
手握超百億現金,持續研發不放松
雖然在主要指標上未能實現正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經營性現金流有了顯著提升。財報顯示,2019年比亞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47.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2.18億元,上升約17.71%,持續三年保持凈流入。同時,貨幣資金余額126.5億元,亦維持較高水平,現金相對充裕。
不過在比亞迪看來,面對疫情,目前的現金流情況或許并不保險。
4月21日上午,比亞迪發布公告稱,將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以下簡稱“本期債券”),用于疫情防控。根據公告,本期債券發行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0億元(含20億元),最終確定的債券票面利率為3.56%。
面對走向還未知的疫情,各大車企都不敢有一絲松懈。即便是手頭有6萬億日元(約3902億元人民幣)豐田汽車,同樣在本月登記了最多3000億日元(約195億人民幣)的公司債券發行額度,預計兩年內發行。
因此,在保持較寬裕的現金流前提下,發行債券是一種積極抵抗風險的方法。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汽車行業仍處于嚴峻的調整期,扛不過去的會被淘汰,能否安穩度過蟄伏期,一要看體量優勢,二要看企業韌性和靈活度,目前來看,比亞迪有一定的優勢。
此外,雖然2019年業績有所下滑,比亞迪對于研發并沒有放松。財報顯示,比亞迪2019年研發費用為56.29億元,同比增長12.83%。雖然研發費用的提升會影響當期利潤,但長期來看,持續的研發投入有助于企業維持技術優勢、鞏固龍頭地位。
比亞迪漢、相關業務獨立或成2020年新增長點
根據統計,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多家主要上市車企在2019年基本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凈利潤下跌情況。
其中,長安虧損最甚,達26.47億元;上汽集團雖然凈利潤最高,但出現了自整體上市以來的首跌,凈利同比下滑28.9%。即便是2019年銷量上漲了1.43%的長城汽車,凈利潤也依然下滑了13.64%。
目前,在面臨著全球性公共衛生、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疊加的歷史性局面之下,各家車企都有著自己的打算。
在新能源領域,比亞迪將會持續推出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打頭陣的便是今年6月將上市的比亞迪漢。首次應用高性能碳化硅MOSFET電機控制模塊和刀片電池的漢,將給比亞迪帶來多少業務上的新增長和口碑品牌的提升還需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經營策略方面,比亞迪也積極探索并推進子公司的獨立運營和市場化,激發各業務板塊的活力,充分展現其價值。年內,比亞迪宣布成立5家弗迪公司,加快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對外銷售。此外,比亞迪全資子公司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在不久前重組完成,并已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該公司將比亞迪半導體業務深度聚合,同時擬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多元化股東結構,積極尋求適當時機獨立上市。
有分析認為,此舉將成為比亞迪市場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打開利潤與估值空間,充分釋放子公司的市場潛力,提升公司整體價值。對此,中金公司測算,該業務若拆分上市可對應300億市值。
作為目前中國新能源行業領頭車企,處于特殊時期的比亞迪如何憑借戰略與技術優勢逆勢創造新業績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鄧婭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14470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