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與輝能科技交流時,其CEO楊思枏便透露今年下半年將會決定廠址,與地方政府合資建立固態電池產業區,但落地何處并沒有透露。(詳見《輝能科技:固態電池2022年中實現規模搭載》)
兩個月后,輝能公布了這一答案。
7月3日,輝能科技大陸區總部及全球產業基地項目落地杭州臨安區,總投資額達380億元。
項目總規劃達56GWh,分三期建設
對于輝能為何“落子”杭州,一位消息人士告訴第一電動網, “青山湖科技城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科技創新策源地,對于固態電池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有自己的認識,因此相較于其他備選地區出手更快。”
該消息人士還透露,青山湖科技城對輝能在全球布局及投資上能夠提供強力支持,未來有可能成為輝能發展的最大助力。所以雙方也算一拍即合,很快在長期目標上達成合作意向共識。
據悉,該項目不僅包括此前披露的2GWh和5GWh的固態鋰陶瓷電池芯產業化項目,實際總規劃達56GWh,將分三期建設。
“2022年將建設一期,產能為2GWh,預計在2022年四季度建成。隨后2023年將開始建設第二期,產能為5GWh,同樣預計在2023年四季度建成。之后的8GWh~56GWh將以車企買線、輝能代運營的方式逐步推進建設。”該消息人士告訴第一電動網。
在此前與楊思枏的交流中他也曾表示,未來輝能將與主機廠進行合資合作,即主機廠綁定輝能電芯生產線,產能都屬于綁定的主機廠,價格上輝能不會進行調整。這樣的合作讓車企未來不會因為產能不足或價格的浮動受到困擾,而輝能也不會因為客戶端需求量的變動產生固定資本支出的浪費。
產品包括VDA及MAB,具體參數將根據需求定制
這次項目的落地,意味著輝能將擁有第三家、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家正式量產的固態電池生產工廠。此前的G1工廠和G2工廠都位于中國臺灣桃園,產能分別為40MWh和1-2GWh,前者主要以消費性電子和穿戴式電子產品的使用為主,后者則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車市場。
“隨著國內量產進度的推進,G2產線也將逐漸縮減,未來將轉到毛利比較高的市場,畢竟這條產線主要是為了做樣車。” 在此前的交流中,楊思枏曾告訴第一電動網。
據了解,與G2工廠類似,新工廠的產品同樣以動力電池為主,從VDA355、VDA590到MAB(固態電池多軸向雙極技術,與CTP內在道理相同)都有生產,產品的具體參數會根據主機廠的需求定制。
此前在與第一電動網交流時,輝能方面曾表示在2025年,當SiOx硅比例達到100%程度的時候,輝能的量產電芯與液態電池相比在質量能量密度上就會有極明顯的優勢,而在2022年左右,其量產電芯的體積能量密度將超過21700圓柱電池。可以看出,新工廠的產能推進速度是配合著輝能固態電池技術發展的規劃。
此次項目的落地,對于在固態電池上非成功不可的輝能來說,又邁進了一大步。
不過這僅僅是開始,在一切都還未成定局的動力電池市場,技術的更迭可謂日新月異,兩三年后量產的產品是否真能在市場分得一杯羹,誰也沒法在現在給出確定的答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鄧婭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0259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