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最新報道,特斯拉近日對外發布了招聘廣告,并在上海啟動大規模招聘。
此次招聘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其一是為上海超級工廠招聘工人 1000 人左右,其中,沖壓、車身、涂裝和裝配車間計劃招聘工人600 名,質量檢查工人150 名,物流工人200 名,和安全人員20 名。其二是為特斯拉在華設計中心聘請數名中國本土設計師,具體招聘人數未透漏。
動輒千人的擴編規模,不得不讓人感嘆馬斯克一如既往的魄力,同時,也引人猜測,特斯拉這次在華的“大動作”究竟是要干什么?一時之間,業內議論紛紛。
擴招只為籌備Model Y生產?
坊間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是,此次大規模擴招就是為了在上海工廠生產Model Y 車型做準備。
這一說法并非空穴來風。眾所周知,上海超級工廠是特斯拉在中國建造的第一家工廠,占地86萬平方米。在建廠之初,該工廠計劃生產的車型包括Model 3、Model Y,但目前生產的只有Model 3車型。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二期項目已經進入后期階段,Model Y廠房作為其中的項目之一,鋼結構施工已在今年5月初完成。加上特斯拉稱有可能會在今年內試產Model Y,也就是說,最早可能在明年年初向中國客戶交付第一批國產版Model Y。
因此,包括不少外媒都認為,特斯拉此次特地加大招聘力度只是為了Model Y生產而提前進行的常規招兵買馬而已。
Model 3周產能或增加1000輛
但也有業內人士持不同觀點。
特斯拉上海工廠即將投產的 Model Y廠房采用的是柔性生產線,與剛性生產線相比,這種生產線可以充分利用機床的工作時間,大大提升設備利用率,而且還可實現一個技術人員控制多臺設備,從而大幅削減人力成本,甚至能夠在無需工人三班倒的情況下,實現夜班無人值守的“熄燈加工”。
以此推斷,全新的Model Y廠房對于工人數量的需求并不會像常規生產線那么多。此次招聘都是為了Model Y,這一判斷或許浮于表面。
有行業資深人士指出,此次招聘的工人即使為Model Y試產做籌備,也只會是很小的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工人更有可能是為了Model 3 產能增加做準備。
可以佐證的是,有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近期已有意讓Model 3的產能再上一個臺階,將設計周產能由現在的 4000 輛提升至 5000 輛。
“當然,產能具體提升到多少還不能確定,這只是從特斯拉上游供應鏈處得到的反饋。我們猜測這很可能和特斯拉之前公布的‘城市入駐計劃’有關。不得不說,特斯拉真是志向遠大。”該消息人士告訴第一電動網。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年產量已經達到20萬輛,如果Model 3周產能增加1000輛,未來上海工廠的年產能將增至25萬輛。如果配合降價,將會對國內一眾車企形成強大的壓迫。
特斯拉給美國證監會(SEC)遞交的文件顯示,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為 1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2.9%,特斯拉方面認為,這一增幅主要得益于上海工廠產能的提升。乘聯會數據印證了這一點——第二季度特斯拉在華交付量為3.1萬輛,占全球交付量3成。
產能始終是架在特斯拉頭上的刀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簽署投資協議,準備獨資建廠。
上海政府為特斯拉一路大開綠燈,僅用 3 天時間就完成了儲備立項、規劃選址。2019年1月7日,即簽約半年后,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破土動工。當年6月,廠房基本建成,生產設備進廠安裝,10月便開始試生產,首臺試裝車成功下線。
在項目建設期間,上海還為特斯拉超前布局了電力、燃氣等配套設施,并且還提供了融資支持,以及約5.9億元的建廠補貼,這還不包括以極低的價格為之提供建廠用地。
作為回報,特斯拉承諾,從2023年起,其上海工廠每年的銷售收入將不低于750億元人民幣;上海工廠必須在未來5年內投資人民幣140.8億元;特斯拉每年還需要向上海市政府繳納22.3億元人民幣的稅收。
這樣的一份“對賭協議”意味著,特斯拉必須保證上海工廠能夠達到高產能,一旦做不到,特斯拉不但要把工廠占用的土地“完璧歸趙”,還要把各項福利“還回去”,由此,產能就成了架在特斯拉上海工廠脖子上的一把刀。
但在既有的生產線條件下,要想提高產能,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充分挖掘工人身上的“勞動潛力”。據特斯拉位于美國加州一工廠的工人爆料,“為了應付日漸增多的訂單,工人被要求連續加班,在每天三班倒,每班生產120輛車,一周工作6天的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特斯拉才勉強實現了Model 3全美周產量5000輛的目標。”
在上海工廠建廠之初,馬斯克曾夸下海口,在兩到三年后,年產能將達到50萬輛,也就是周產達到9600輛。
話說回來,特斯拉不斷提高上海工廠產能,也不能單純看作是“被逼上梁山”的無奈之舉。馬斯克能這么做,根本原因還在于看準了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以及上海作為老牌汽車工業基地在汽車制造上具備的優勢,還有產業工人的素質。
今年 1 月份,特斯拉就對外宣布,計劃在中國設立一個設計和研究中心,為中國人生產“中國風”汽車。
因此,就少不了本土人才的加盟,這也是這次招聘中國本土設計師的原因。
這次大批招聘工人,無論是用來擴充Model3產能或者準備Model Y,還是招本土設計師,前者是為了用產能與政府換生存,后者是用人才向消費者謀人心,本質卻是一樣,無非都隱藏著馬斯克對中國市場的勃勃野心:既要在中國立得住腳,還要扎得了根。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張碩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136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