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食言了。大約是十三年前,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參加一次活動時稱,“吉利汽車回歸A股的可能,不是暫時沒有,以后也不可能,一個地方上市就夠了。”彼時吉利剛登陸港股不到兩年時間,正是意氣風發時。
十三年后的今天,時代變了,隨著車市進行調整期,車企壓力增加,吉利也在不斷尋求改變。今年6月,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宣布要回歸A股,2個月半月后的9月1日,其正式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科創板的招股書(申報稿)。如果一切順利,吉利汽車將成為首個回歸A股在科創板上市的整車概念股。
從宣布要回歸A股至今,吉利汽車已經從中受益,這段時間吉利股票不斷波動上升至17.1港元/股(截止2020年9月1日下午7時),與兩個半月前的12.1港元/股(截止2020年6月18日上午9時)相比,上漲幅度高達41.3%。
招股書下“暴露”最真實的吉利汽車
200億元,這是吉利汽車此次計劃融資金額。根據招股書顯示,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擬投資總額約為204億元,擬投資項目包括新車型產品研發、前瞻技術研發、產業收購及補充流動資金。如果本次發行實際募集資金不足,吉利將通過自籌資金解決上述項目資金缺口。發行后,吉利汽車股份總數不超過115.44億股,其中A股不超過17.32億股,港股98.13億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
股權結構方面,李書福依然是實際控制人。截至2020年6月30日,李書福直接持有發行人已發行股份總數的0.24%,并通過其控制的Proper Glory、Geely Group、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浙江豪情、上海華普及吉利國際(香港)間接控制發行人已發行股份總數的40.96%,因此李書福直接及間接控制發行人已發行股份總數的41.20%。
本次初始發行前后公司股本結構(股) | ||||
股東名稱 | 本次發行前 | 本次發行后(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 | ||
股份數量 | 持股比例 | 股份數量 | 持股比例 | |
李書福 | 23140000 | 0.24% | 23140000 | 0.20% |
Proper Glory | 2636705000 | 26.87% | 2636705000 | 22.84% |
Geely Group | 87000 | 0.001% | 87000 | 0.001% |
吉利控股 | 18830000 | 0.19% | 18830000 | 0.16% |
浙江吉利 | 796562000 | 8.12% | 796562000 | 6.90% |
浙江豪情 | 218288000 | 2.22% | 218288000 | 1.89% |
上海華普 | 293976000 | 3.00% | 293976000 | 2.55% |
吉利國際(香港) | 55030000 | 0.56% | 55030000 | 0.48% |
其他股東 | 5770158540 | 58.80% | 5770158540 | 49.98% |
本次A股擬發行 | 1731666448 | 15.00% | ||
合計 | 9812776540 | 100.00% | 11544442988 | 100.00% |
數據來源:吉利汽車招股書;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頻道 |
此前吉利汽車曾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汽車實現營收368.20億元,同比下滑23%;實現凈利潤22.97億元,同比下滑43%。
目前吉利汽車目前主營業務為汽車銷售、零部件銷售和知識產權許可收入三部分。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汽車銷售業務收入比例從97.9%降低至91.21%;零部件銷售從2.10%升至7.64%。知識產權等收入則是實現了從無到有,2019年開始被計入財報內,當年收入為4.28億元,占比0.44%;2020上半年收入為4.24億元,占比升至1.15%。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共擁有9332件已授權專利。
吉利汽車各業務板塊的收入及占比情況(萬元) | ||||||||
項目 | 2020年上半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
金額 | 比例 | 金額 | 比例 | 金額 | 比例 | 金額 | 比例 | |
汽車銷售 | 3372043.53 | 91.21% | 9184283.47 | 94.13% | 10265138.67 | 95.94% | 9128289.26 | 97.90% |
零部件銷售 | 282399.47 | 7.64% | 530126.64 | 5.43% | 434234.35 | 4.06% | 195590.81 | 2.10% |
使用權及其他 | 42422.65 | 1.15% | 42822700.4 | 0.44% | / | / | / | / |
合計 | 3696865.65 | 100.00% | 9757232.821 | 100.00% | 10699373.02 | 100.00% | 9323880.07 | 100.00% |
數據來源:吉利汽車招股書;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頻道 |
分區域來看,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汽車境外業務營收比例提升明顯,從0.64%升至4.84%,目前吉利汽車海外銷售主要面向中東、南美、東歐等市場,出口形式包括乘用車及散件出口等。
吉利汽車產能利用率方面,受到大環境影響,一直呈現下滑狀況。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4.96%、78.03%和、59.45%和45.18%。這一方面是因為年產能在提高,從2017年的150萬提升至2020年6月的210萬;另一方也是受新冠疫情影響,乘用車行業與公司銷量延續下滑趨勢,因此產能利用率處于低谷。
新冠疫情的影響不止影響了銷量,吉利汽車的員工數也出現了大幅下滑。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汽車共有員工38022人(包括實習生5961人),這一數字相比2019年底41928人,減少了近5000人,甚至低于2017年的41622人。按照職能劃分來看,制造人員占比最大,達57.14%;其實是研發人員,占比為23.88%;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占比分別為8.37%和5.69%。按照學歷來看,本科占比為29.53%、碩士為5.30%、博士占0.21%。
新車方面,招股書顯示,目前吉利正在進行3款新車的研發,其中一款已經進入投產準確階段,其HEV車型正待產業化立項;一款計劃2020年4季度上市;一款計劃2021年下旬上市。除此之外,吉利還在進行數據中心項目建設,以及新能源汽車用高度集成的電驅動系統、800V高壓系統、48V P4系統架構研發等。
為什么是科創板?
隨著招股書的提交,吉利回歸A股只差“臨門一腳”,這也意味著李書福真的“食言”了。其實這并非沒有先兆,早在2009年的時候,李書福面對記者采訪時,話術已經婉轉了很多,彼時他透露“吉利近期沒有回歸A股計劃”,此后吉利高管們在接受采訪時都表達了想登陸A股的意愿,但因為其在香港是以紅籌形式(紅籌股是指在香港上市,但由中資企業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權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份)上市,受限于此前政策,一直沒有回歸A股機會。
如今時機來臨。今年4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明確提出,將境外上市紅籌企業的市值要求調整為“二選一”。即市值不低于2000億元人民幣;或者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顯然,吉利滿足上述條件。
有意思的,吉利汽車此次回歸方向并非是主板,而是去年剛剛開板的科創板。作為一個開板剛滿一年的全新板塊,科創板全名為科技創新板,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也是國內首個試點注冊制的板塊。
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主要是為了提升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增強市場的包容性、強化市場功能,這本身就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大改革。自2019年科創板正式開板后,已有部分在美國或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計劃回歸內地市場。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顯示,科創板對上市企業是有明確的領域要求的,分別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雖然從屬性上來看,吉利汽車是整車生產商,屬于傳統制造企業,但實際上吉利早已“未雨綢繆”。
作為一家傳統車企而言,吉利在科技創新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一方面上線新能源出行平臺的曹操出行,與戴姆勒聯手推出高端出行項目奔馳·耀出行;另一方面與航天科工聯手打造定位于下一代交通工具的“高速飛行列車”的同時,全資收購太力(Terrafugia)飛行汽車公司。不僅如此,2018年吉利控股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大手筆布局商業航天領域,吉利也順勢成為我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預計到今年底,將完成首發兩顆低軌衛星發射。
更徹底的是,2018年底“吉利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更聚焦于大出行生態領域的新能源、新技術、新模式的產業投資,并計劃通過衛星通信網絡、衛星數據應用、高精時空服務等領域展開布局,逐步實現向未來出行科技集團轉型。基于此,吉利此次選擇科創板回歸也并非稀奇的事情了。
回歸更多是“對錢的渴望”
“如果有機會,沒有公司會拒絕A股上市。”有分析人士稱,如果能夠同時在A股、H股市場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將會更加廣闊,這大概也是吉利選擇回歸A股的重要原因。畢竟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車市環境、車企壓力比想象中更艱難。
根據吉利汽車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營業收入為368.2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歸屬于公司股權所有人的凈利潤為22.97億元,同比下滑43%。銷量方面也是下滑明顯,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為530446輛,同比下跌19%,年度目標也從此前的141萬輛下調到132萬輛。此外,其五年前的“藍色吉利行動”也幾乎宣告“失敗”。
2020年1-6月吉利汽車銷量 | ||
品牌 | 銷量(輛) | 占比 |
吉利 | 474518 | 89% |
領克 | 54763 | 10% |
幾何(幾何A+幾何C) | 1165 | 1% |
數據來源:吉利官方;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頻道 |
早在今年初的2019財報發布會上,吉利汽車總裁安聰慧還堅持不會下調設定的141萬銷量目標,他認為“2020年雖然形勢更加嚴峻,但越是市場寒冬,頭部車企的優勢越能顯現。”不過“打臉”來得太快,吉利汽車中報即宣布將2020全年銷量目標下調約6%,并坦誠表明了公司目前的艱難處境,稱“2020年為有史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
困難加劇,但是需要用錢的地方沒有減少。實際上,吉利花錢一向“大手大腳”,特別是自2010年以18億美元從福特手中購得沃爾沃100%股權及相關資產后,更開啟了“買買買”之路。2013年,其耗資1104萬英鎊收購英國錳銅控股公司手中所有倫敦出租車公司股份;2017年,吉利收購馬來西亞的寶騰路特斯,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2018年,吉利以近75億歐元價格獲得奔馳母公司戴姆勒9.69%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此外,為了實現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吉利也加大研發投資力度。
頻繁收購,加速了吉利汽車的資金流出,同時收購的溢價也讓吉利汽車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自2016年開始,吉利汽車的總負債就已超過400億元,2019年更是達到了530.03億元,其資產負債率雖然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但也高達49.11%,接近50%。
受2020年疫情的影響,以及全球汽車銷量的下滑,在2020年4月,知名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將吉利汽車列入了“負面信用觀察”名單,穆迪也將吉利汽車列入“下調觀察/評級觀察”名單。實際上,近年來吉利汽車在港股的股價表現已并不如意,持續走低。從2017年到達28港元/股后,一直呈現波動下滑狀態。
另一方面,科創板可謂“熱得發燙”。被稱A股“量子通信第一股”的國盾量子,7月9日登陸科創板,開盤漲幅超600%;7月20日科創板掛牌的寒武紀,發行價64.39元,募資25.82億元,但開盤時股價直接報250元,上漲288%……怎能不讓吉利“心動”。
雖然前一階段科創板表現較其他板塊出現明顯折價,但目前已在回暖中。因而無論是被證監會為吸引境外上市企業回歸,推出了一系列極具誘惑力的改革措施吸引;還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發生經濟危機的風險加大,但國內政策、經濟都保持相對穩定,吉利此次回歸創科板都是必然的選擇,也能一定程度緩解其資金壓力。
全文總結
吉利雖然還未實現科創板上市,但紅利已經初現。在6月18日,官宣要回歸當天,股票即大漲,與此同時,花旗也立即上調對吉利目標價,由原來16.7港元升至20港元,預測2020年至2021年綜合市盈率由此前的14.8倍升值17.7倍,并重申吉利為該行中資汽車股首選。另外,瑞銀發表報告表示,吉利汽車股價年初至今已回調21%,因而上調對其股份評級,由“中性”升至“買入”,目標價由13港元上調至15港元。顯然,對于此次吉利回歸A股,資本市場較為看好。
此外,為了保證順利回歸A股,吉利曾停止了與沃爾沃汽車集團業務整合事宜,隨著吉利科創板上市完成,兩家公司的合并談判即將恢復。如果雙方能實現集團合并,將會擴大全球資本市場的認可,吉利集團30歲的生日愿望:“躋身全球十強”,或許不只是個愿望。
來源:汽車之家
作者:章漣漪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507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之家,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