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討論一汽集團會超越上汽集團時,我們討論些什么?
銷量?營收?扣非利潤?資產周轉率?還是所謂的整體實力?技術專利?員工學歷?都不是。若想要談論兩個千億級別企業的強弱,絕不能僅依靠幾個具象的數字。對于他們來說真正的強大并不只是短時間的銷量變化,也不在于一時間的利潤下滑或者增長,想要找到那些真正讓他們走上輝煌或者掉下神壇的原因其實并不簡單。
但如果把一輛車拆解到最原始的零部件,從處理一輛車成千上萬零部件的能力到處理千輛、萬輛、百萬輛的實力,確實能夠從某些方面展現出一家車企的實力。如果要對比上汽和一汽之間的未來,零部件是一個不能不提的板塊。
在整個汽車行業產業鏈條中,汽車配套行業屬于中游制造環節,上游為汽車配套零部件原材料供應,中游為汽車配套零部件制造,下游為整車組裝。作為最中間版塊的零部件供應鏈能力,是支撐這些企業從無到有變強大、也是避免他們從頂峰跌落深淵的最堅強后盾。
從第一輛車被奔馳發明出來之時,就有了零部件供應商的概念,最近二三十年,豎向集成解體,外包盛行,這三大功能則越來越依賴供應商。競爭已經不再局限于公司與公司之間,競爭變成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而在零部件板塊,“一哥”上汽集團和“長子”一汽集團的競爭卻并不“對等”。
“不對等”的競爭
雖然上汽集團零部件板塊不只有華域汽車,一汽集團零部件板塊也不僅僅是一汽富維,但是作為兩家集團最核心的上市零部件巨頭,最能夠表現出集團對于零部件板塊打造的成果。
8月27日,上汽集團全資零部件巨頭華域汽車剛剛公布了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36.2億元,同比下降24%,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實現歸母凈利潤13.1億元,同比下降61.2%。
而就在27天之前,一汽集團最大的零部件上市公司一汽富維也發布了半年財報,相比華域汽車超過500億元的營收,一汽富維只有53.0億元,不過相比上華域汽車24%的下滑,一汽富維倒是同比增長53.1%,凈利潤也達到2.7億元,同比增長90.5%。
如果僅僅用營收、利潤相比,半年僅有53億元營收的一汽富維和達到536億元的華域汽車相比可以說是以卵擊石。
不過理論上來說,我們不否認這樣的可能性:從未來增長趨勢來看,由于上半年上汽集團的銷量下滑導致華域汽車利潤同比下滑超過60%;而一汽富維隨著一汽集團的增長,利潤也在不斷增長。當一汽集團的銷量增長達到一定區間之時,就是一汽集團零部件板塊超越上汽集團之日。
但是僅僅以銷量來界定兩者之間的強弱并不客觀。從0到1是開創,但是從1到10到無限大,更是不一樣的挑戰。根據一汽富維H1年報顯示一汽系整車銷量增長,其次是新業務車燈+智能座艙逐步發力,有望邁入新成長階段。由于一汽富維在2018年入選國企混改“雙百計劃”,現已基本完成人員調整,2019年還發布未來三年股權激勵計劃,彰顯公司發展信心。
數據顯示一汽系客戶占一汽富維營收比例高達95%,一汽-大眾為公司最主要客戶,占比 65~70%,一汽系其他客戶占比25~30%,其中一汽解放占比15%,一汽自主占比約12%,一汽豐田2020第一季度占比9.9%。可以說整個一汽富維的盈利能力基本都依靠于一汽集團的銷量表現。
反觀上汽集團,在華域汽車的客戶占比中早已經不足70%,其余不僅僅是來自其他品牌的配套,更是來自于海外市場的貢獻。2018、2019年華域汽車海外營收分別為307億元、29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20%、21%。
而真正讓兩者之間的產生“不對等”競爭的主要原因在于上汽對于華域的支持,華域汽車的內生力以及對于資本的運用。
以安道拓為例,一汽和上汽都和安道拓成立了合資公司,一汽富維安道拓和華域延鋒安道拓都是美國安道拓集團和一汽集團以及上汽集團的合資公司,成立初衷也是為了給上汽集團以及一汽集團內部供應座椅。
但在今年3月上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延鋒出資3.79億美元收購安道拓所持的延鋒汽車內飾系統有限公司30%股權,延鋒內飾也從合資公司正式轉變為延峰全資子公司,成為華域全資控股的子公司。更不用說收購了原來和豐田合資的小糸車燈更名的華域視覺以及收購延鋒偉世通成為華域汽車全資子公司等等并購行為。
當一汽富維還在和安道拓聯合生產之時,華域汽車已經開始收購合資公司,進攻全球汽車市場的座椅江山。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雖然延鋒安道拓、華域視覺、延鋒偉世通只是華域汽車30個子公司中的幾個,但是從一個合資公司到全資收購再到反哺整個中國汽車零部件,乃至整個全球零部件板塊,華域汽車已經不僅僅是上汽集團的零部件供應商,更是成為了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
從這點講,一汽富維和華域汽車之間的競爭確實“不對等”。
龜兔賽跑的故事
從發展路徑來看,上汽集團和一汽集團的零部件板塊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從整車廠開始并逐漸剝離。
雖然一汽集團迄今仍未整體上市,但其零部件板塊的資本化運營并不落后。一汽富維、啟明信息兩家上市公司是一汽零部件板塊的核心代表。
一汽零部件板塊是伴隨其整車板塊的發展而發展的。創建時期,一汽在建設整車廠的同時,建設了與之直接配套的發動機、底盤、車橋等一批零部件分廠。曾參加過一汽創建的汽車零部件行業資深專家陳光祖表示,一汽全套照搬蘇聯汽車工業模式,還建成沖壓、模具、工具、發電等一系列輔助車間和分廠,形成大而全的零部件生產格局,其零部件自制率甚至已經高達80%。那時,一汽零部件板塊絕對是當時中國汽車制造業的王者。
但隨著整車結構調整和生產規模擴大,一汽零部件板塊依附整車板塊的弊端越來越突出,逐漸背離零部件產品與整車產品同步開發或超前開發的國際潮流,無法適應整車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趨勢,無法滿足市場對零部件技術升級、模塊化供應、品質提升和成本降低的要求。
于是,一汽逐步把零部件板塊剝離出去。
2000年,長春一汽富維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啟明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這三家成為了一汽零部件板塊對于未來的希望。那時,上汽通用才剛剛建成一年。當時一汽集團零部件不僅僅供給一汽集團旗下各大企業、東風神龍、沈陽華晨、奇瑞、中國重汽、北方奔馳、安徽華菱,還有上汽集團的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整車企業。
相比一汽集團零部件板塊超前意識的剝離,上汽集團零部件在一開始并不占優。
上汽零部件的剝離要比一汽晚得多,2008年由于巴士股份利潤下滑超過預期,在上海國資委的牽頭之下,上汽集團零部件板塊開始了自己的獨立之路。
作為上汽集團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華域汽車的快速增長不僅來自于上汽集團訂單的增長,更來自于一系列強勢的并購。2014年1月,華域以56.49億元收購延鋒汽飾50%的股權,2013年延鋒汽飾營收498.72億元,按平均毛利率14%,凈利率6%計算。華域汽車相當于用56.49億元購買了一個年產生15億元凈利的資產,年投資回報率約為26.56%。
2016年1月,上汽集團更是以匯眾汽車100%股權認購華域汽車非公開發行的2.86億股股票后,匯眾汽車成為華域汽車全資子公司。按平均毛利率14%,凈利率6%計算。華域汽車相當于用45億元購買了一個年產12億元凈利潤的資產,年投資回報率約為26.67%。
2018年3月華域更是以17.16億元的價格,向日本豐田、日本小糸收購華域視覺50%的股權,要知道2018年華域視覺營業收入為138.31億元,同比增速14.3%,凈利潤約6.5億元。相當于華域汽車投資17.16億元,購買了一個年產3.25億元凈利潤的資產,年投資回報率約為18.93%。
華域汽車從2009年上市以來,業務規模和營收規模快速裂變,營收十年間翻了5.8倍以上。截至目前,華域汽車共30家直接投資企業,其中30%多絕對控股,50%多是50∶50,另外15%為參股企業。
華域汽車已經不僅僅是上汽集團內部的零部件企業,更可以理解為由上汽集團打造的零部件航母。不僅僅局限于供給上汽集團,更是服務整個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
不過,當華域汽車不斷壯大之時,一汽富維卻錯過了機會,爆出不合理的關聯采購。一汽集團雖將一汽富維分拆上市,但在本質上一汽富維仍是一汽集團內的一個汽車零部件生產部門,企業的生產并沒有與集團公司分離開。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都是向一汽集團購買的。因此,一汽富維與集團公司也存在著大額的關聯采購業務。
一汽富維曾在公告中表示,由于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導致了汽車的整體價格在競爭中下滑,這也直接使汽車零部件市場的競爭加劇。但是僅僅因為市場競爭加劇就導致一汽富維毛利率產生大幅下跌,說明一汽富維自身的運營能力也存在著短板。或許是由于產品競爭力不夠,但關聯交易產生的影響也被認為是一汽富維彼時被華域汽車超越之時“自廢武功”的原因之一。
占盡先機之時,一汽富維卻并沒有保持這樣的優勢,但上汽集團卻把握住了這樣的機會將華域汽車帶上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巔峰。
那些確定和不確定的未來
2015年3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與上汽集團宣布,共同出資10億元設立“互聯網汽車基金”,并組建合資公司,專注互聯網汽車的技術研發。2014年8月,上汽研發體系整合,成立以新能源、新材料、未來的主流技術方向的前瞻性技術中心……上汽集團新任董事長陳虹上任后,在新能源、互聯網及未來主流技術頻頻出手,這一系列戰略調整動作,預示著上汽集團零部件板塊未來發展的新動向。
上汽“十三五”規劃的發展戰略是“新能源+互聯網+X”。瞄準新技術、新能源、新四化等新興領域的上汽集團發展戰略,必然引導著其汽車零部件板塊業務的同步發展,也是上汽集團零部件板塊快速轉型的方向。
而上汽集團“買買買”以及不斷技術并購的路線確實打造出了一個能夠在全球零部件百強榜中位列第九的巨型航母。相比一汽集團,乃至整個中國車企零部件打造,上汽集團的零部件體系不僅是最完善,更是最持續發展的。
當奧迪、大眾、寶馬車內都搭載著延鋒合作設計的智能座艙系統,當MEB工廠下線的車型上搭載著華域麥格華納電驅系統有限公司的電驅系統時,我們就能感受到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之間的差距。
沒有跟隨時代的一汽集團零部件板塊丟失了最輝煌的幾年,這些是確定的現實。
當然上汽集團的零部件板塊發展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在乘用車動力總成領域,商用車零部件板塊,仍缺少核心關鍵技術和產品支撐。在華域汽車的各大合資公司中,因為技術實力不足,在企業的運營管控上也很難擁有主導權。
那么未來呢?
陳虹對于上汽集團的發展,提出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新技術如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系統、新材料的創新應用。上汽集團試圖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謀求新一輪汽車發展變革的制高點,關鍵不能再在新一輪汽車革命中失去關鍵零部件的主動權和控制權。
所以華域汽車也在不斷打破這樣的桎梏,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個適合新時代發展的零部件航母。旗下的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已經運用上智能排產&智能物流平臺項目,通過數學模型搭建,仿真模擬驗證,自主開發核心排程算法,實現生產訂單自動排程,提升庫存周轉率,提高物流運作效率。
而從一汽零部件板塊來看,也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方向,隨著銷量的不斷增長車燈、輕量化結構件、智能座艙等各板塊爭相發力,轉型已經成效凸顯。與此同時,一汽富維的內飾業務盈利穩步提升,產能利用幾近飽和,隨著熱成型鋼輕量化+安全性加持,下半年結構件業務有望扭虧為盈。一汽富維也找準了方向。
對于未來,現在誰都無法給出定論,那些不確定的未來也因為其不確定性而被人津津樂道,上汽集團零部件是毋庸置疑的強大,但是從未來的角度來看,如果一汽富維,乃至整個一汽集團在零部件板塊進行強有力的整合,激發出最強大的內生力,一汽富維并不是不可以跟華域汽車一戰,只不過對于上汽集團來說,挑戰從來都沒有缺少過,也不會原地踏步。
無論一汽集團還是上汽集團能夠獲得勝利,我們都能夠看到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那么從這一點來看,誰輸誰贏顯然并不重要。
本文節選自《汽車公社》雜志9月刊封面故事。
文/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9046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