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和奔馳之間的關系,最近變得十分微妙。
這一邊,戴姆勒與北汽關于北京奔馳股權的爭奪之戰還沒落下帷幕,而最近,一則奔馳技術退出北汽德奔的“舊聞”,又再次引爆了市場。
說是“舊聞”,因為這件事早在5個月前便已經發生了。企查查上的變革記錄顯示,2020年5月13日,MBtech集團有限公司(戴姆勒子公司)和兩合股份公司就已經從北京北汽德奔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的股東中退出,變更后,北汽德奔由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獨資控股。
選擇在今年撤出北汽德奔,是戴姆勒為爭奪北京奔馳股份而進行的斗爭?還是在今年經營不善的情況下,無奈做出的收縮?而北京汽車是否會因此面臨傳言中的“技術斷供”?
“MBtech Group ”現在叫“AKKA”
雖然在維基百科上,這家成立于1995年的德國公司,還被歸屬于戴姆勒,但仔細了解其背后的股權結構不難發現,MBtech集團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改為他姓”了。
2011年,戴姆勒將其在MBtech集團中65%的股份出售給了法國公司AKKA Technologies,僅保留了35%的股份。而到2018年8月,戴姆勒又將剩余的35%股份全部出售給了AKKA Technologies。也就是說,到2018年8月30日,戴姆勒就已經與MBtech集團沒有關系了。
而當年9月份,MBtech GroupGmbH&Co.KGaA也正式更名為AKKA GmbH&Co.KGaA。
“奔馳其實早就想撤了。”一位接近北汽的人士告訴第一電動網,“因為之前技術中心控股權就已經屬于AKKA了,所以戴姆勒在里面也就是個參股的角色,就算有核心技術,也不是來自奔馳。”
而如果聚焦到MBtech集團之上,該人士表示,此前它也不過是戴姆勒的控股子公司,其實和奔馳的關系也并不大。他還透露,曾經北汽甚至還想將MBtech集團買下來,“但由于北汽的屬性,不是很方便做私募,所以當時就沒有推進。”
北汽德奔的使命已經完成
通過與上述人士的交談不難發現,MBtech集團的撤出對于北汽而言,其實并沒有什么影響。很快,我們也找到了一位接近北汽德奔的知情人士,而從他的口中,這一情況也基本得到確認——北汽德奔成為北汽旗下獨資公司后,并不會產生什么影響。
無論是此前戴姆勒將其出售給AKKA,還是此次北汽將股權全部收回,北汽德奔“都只是換了老板而已,但內部技術人員是沒有變動的。”他透露,就在去年,還有工程師在德國辦公。
雖然從研發層面來看,MBtech集團存在與否,的確都對北汽德奔本身與北汽沒有太大影響,但站在整個集團層面來看,卻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德奔技術中心”的存在對于現在的北汽而言,似乎有些雞肋。
這家于2015年成立的合資公司,成立之初便被定義為中國目前唯一“專供”自主品牌的合資技術中心。而資料顯示,其將專注于北京汽車高端產品研發,是北京汽車未來最重要、代表最高水平的技術科研“心臟”。
“專供”、“自主品牌”、“心臟”……短短幾十個字,雖然將北汽德奔的戰略意義凸顯得淋漓盡致,卻也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北汽旗下的另一個機構——北京汽車研究總院。
打開百度百科,在“北京汽車研究總院”的詞條下,清楚地寫著,其是北京汽車為實現戰略目標,構建自主研發平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而組建的獨立法人實體,而它主要的業務同樣為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研發,以及混合動力等新技術的研究。
同樣是為自主品牌服務,同樣涉及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同樣也都隸屬于北汽集團,北汽德奔與北汽研究院的屬性幾乎完全重合了。
“基本沒什么差別,德奔中心主要是北汽與德國聯系的一個窗口,之前一起駐外工作的,也有研究院的工程師。”而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起,北汽就已經將德奔技術中心的人員調回了研究院,到目前德奔內部僅剩余十幾個人。
如果真如上述所言,那么成功完成與德國牽線的使命之后,北汽德奔對于北汽而言,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現在的人員變動與股權回收,或許也在進一步證明著這個事實。但無論未來北汽德奔存在與否,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北汽集團早已從中拿到了它想要的東西。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927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