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重慶,都能感受到那種“找不到出口”的變化。鱗次櫛比的大廈,在夜晚中顯現出不輸于上海的魔幻,甚至有種過于立體的迷離感。而這座城市的表象背后,透出別樣的氣質。
去年4月底,汽車公社曾經在重慶調查本地汽車產業的現狀,并且撰寫了一組封面故事《重慶告別“底特律”》。當時我們看到,汽車產業那些雄偉計劃正在面對市場變化帶來的淘汰和清洗。
時隔一年,隨著近日北汽銀翔司法重整的重新喚醒,我們突然間發現,重慶在悄無聲息中發生著裂變。而且,這次重組還是重慶汽車產業升級的試點改革樣本,因為重組后以重慶市和合川區政府為代表的國資系統將成為北汽銀翔股東之一。
而且,北汽銀翔司法重整的“混改樣板”,不僅僅在于這家公司能否起死回生,還涉及到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以點帶面,探索有潛力企業的轉型發展新路徑,盤活產業鏈資源,來下一盤更大的棋。
換句話說,就是去年重慶印發《關于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力求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線,推動重慶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鞏固重慶汽車產業在全國領先地位“路線圖”的落地。這讓我們重新思考,重慶汽車產業正在經歷怎樣的“蝶變”?
曾經的暗殤和狂潮掠過后的一地雞毛,正在“浴火重生”。而重慶當下如何用突破和變革擁抱未來?當時我們調查的北汽銀翔所在的合川區,作為西部重要汽車產業名城、重慶第二大汽車產業基地,又在如何實現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躍遷之路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要知道,重慶這座“中國底特律”,汽車行業和這座城市的深度綁定,讓重慶過去一度創造輝煌。
五年前,重慶以汽車產量260.93萬輛,力壓上海243萬輛,奪得全國省市產量冠軍,零部件工廠幾乎以“一個月一家新工廠”頻率落成。到2016年,重慶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形成“1+8+1000”的產業格局,而且,當年重慶汽車產量達到316萬輛,產值5400億元,同比增長11.4%,重慶汽車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達到80%,成為重慶經濟的“壓艙石”。
可以說,這一塊造車的熱土,有極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資政策和配套條件,有西南地區廣大低線市場對汽車的需求和渴望,有著“天時、地利、人和”。不過,從2018年開始,在重慶工業“6+1”支柱行業中,汽車制造業下降17.3%,是七個產業中唯一出現下滑的板塊。而汽車工業的相對低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重慶整體工業的發展進程。
那么,2018年GDP突破2萬億元的重慶,汽車行業為什么一度落后了?
實際上,2019年重慶的GDP繼續提升到了23605億元,且隨著“一帶一路”的實施,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開通陸海新通道,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和貿易往來增多,光是2019年凈出口額就達到1633.06億元,遠超廣州的1113億元。
攻守轉換之間,汽車行業為成長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面臨艱難的抉擇和更深度的思考,需要再次重新定位,開始第二次痛苦的裂變。
觀念的藩籬需要打破,抱殘守缺當然不合時宜。根據記者了解到的相關規劃,重慶正處于實施中的2019~2021年產業重塑期,也就是說要通過重構現有汽車產業結構,完成優化發展方向和戰略布局。公社去年的調查,展現的正是這種轉型陣痛期特有的現象。
現在,重慶要成為成渝地區汽車產業全面轉型、構建開發生態經濟圈的新標桿,加快推動汽摩產業的迭代升級。作為重慶第二大汽車生產基地,也就是公社去年調查的北汽銀翔的所在地,合川區正在力爭經過十年左右的持續培育和轉型,打造千億級產值規模的汽車產業新集群。也就是說,經過三年的產業培育期,合川要在2026~2030年達到產業蝶變,汽車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
合川的全新規劃也讓我們看到,以近期的北汽銀翔的司法重整為標志,重慶市和合川區致力于重新調整產業結構、打造全新產業鏈。這個愿景很理想,但是實施起來并不輕松,很大程度上需要顛覆性的創新。但成長中的重慶做好準備了嗎?
破繭化蝶
面對重慶的未來,我們更關心的問題是下一階段的競爭方向在哪里?
我們會問,從外部環境角度看,重慶制造業本身雖然在西部地區處于領先地位,擁有包含汽車整車生產企業41家、上千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產業集群(擁有規上企業971戶),汽車整車綜合生產能力達400萬輛/年,但又該怎么推動重慶汽車產業的“智造”升級?有哪些優勢劣勢?有什么具體動作?
而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重慶具備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較為齊全的產品譜系,具備發動機、變速器、制動系統、轉向系統、車橋、內飾系統、空調等各大總成完整的供應體系,這無疑是相當完備的基礎,也是優勢。優勢如何化為勝勢?
《國家的權重》中講到,一個國家很重要的權重在于“爭取發展空間”。因為,世界各國一直在爭奪的,其實就是先進的生產力,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國走完這個過程整整花了70年,才建成全球最完整的工業產業鏈。
同樣,一個省或者直轄市,也同樣要發展先進生產力。一條產業鏈的興旺,可以激活一座城市的活力,集群效應帶來人、物、財的集中,推動一個地區進入成長的快車道。這個過程很漫長,伴隨著破繭重生、鳳凰涅槃的痛苦。不過,這也是成就偉大的必要積累。
城市和產業的緊密結合,近年來也在神州大地上演繹著。最著名的就是特斯拉落戶上海,開啟了新能源領域的巨大“鲇魚效應”。而合肥投資蔚來,“最牛投資機構”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為什么?一家企業可以帶活一條產業鏈,這是根本。
當今世界,世界經濟貿易出現了新的格局。在打造全球性產品的過程中,要靠什么呢?能夠在產業鏈上形成標準,在供應鏈上掌控紐帶,在價值鏈上掌控資源優化配置的樞紐。誰掌握這“三鏈”,誰就是世界性大集團的龍頭。
所以,從重慶的現實看,北汽銀翔的重整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除了因為這家企業有拯救的價值,還因為放在全球格局情形下看,也是“整合三鏈”的需要。無疑,北汽銀翔實質性的混改在重慶和合川區政府以及北汽集團的主導下徐徐展開,并不是巧合。
我們看到,從簽訂推進北汽銀翔戰略重組的協議,經過重慶市、區兩級政府一年的幕后工作,新公司從今年的8月1日開始復工復產,目前已順利復工2個多月,逐漸恢復了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的生產計劃,目前保供應、穩就業、提信心三個層面有了明顯改善。
下一步,北汽銀翔將召開第一次債權人大會,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提振債權人及社會各界對北汽銀翔的重組信心。據悉,2020年年底前將完成北汽銀翔重組。
不僅如此,2021 年,合川區預計汽車產業總產值要在2020年的基礎上再次提升,通過優化整車、零部件、后市場領域的戰略布局,破除當前產業轉型僵局。通過北汽銀翔的資本重組和產品升級,恢復正常產能達到20萬輛。
此外,就在10月下旬的第三屆中國汽車安全與召回技術論壇上,重慶市合川區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簽訂了《國家自動駕駛場景測試與安全仿真中心項目合作協議》建立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完善了汽車研發能力,也將切實提升區內汽車產業活力。
?
合川還有更多的“后招”。未來,合川區還將在現有車型上拓展包括新能源(含PHEV 和 HEV)、多用途SUV和皮卡車型在內的多產品整車生產能力,同時,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產學研用”上有所建樹。
就像我之前文章中常用的一句話,“但凡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北汽銀翔的重組僅僅是開始,經歷風雨,方能見彩虹。而合川區的規劃也是重慶這座城市在新時代“蝶變”的縮影。面對新能源、智能網聯,“新四化”的未來,重慶似乎正在說,“我闊以”。
文/衛金橋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079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