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定位未跟上市場需求
在金秋九月,東風小康仍未止住下滑趨勢。此時,距離其成為小康股份全資子公司,已有半年時間。9月,東風小康乘用車—東風風光下跌30%;1-9月,東風風光下滑幅度超過43%;整體來看,東風小康前9個月下滑幅度接近20%。自4月小康股份重組之后,東風小康公司成為小康股份全資子公司,而東風公司成為小康股份二股東。
此前在成都車展上,東風小康副總經理段偉接受采訪時曾稱,重組后的東風小康將在資源統籌、業務方向和發展空間層面全面獲益,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將不斷做大做強提升核心競爭力。但從東風小康實際情況來看,其表現不盡如人意。
對于東風風光,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其產品定位沒能迎合市場需求。在疫情初期,東風風光曾稱:“10萬元級別的車型在今年或出現增長,公司正深耕于十萬元級汽車市場。”東風風光認為,突發的疫情確實加劇了車市的下滑態勢,但是其中也有著“巨大的機遇”,但慘淡的銷量預知了其結局。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稱:“10萬級別市場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在張翔看來,如今的汽車市場已發生大變化。在細分市場領域后,隨著消費需求升級,人們在選擇車輛時會更偏向于照顧某一項需求而不是多項需求,東風風光也正因為沒有隨之變動才每況愈下。
主力車型難復高光
東風小康也有過高光時刻。在2016年,其銷量登上28萬輛的高峰,領跑東風自主品牌,但此后一路下滑。對于其長久以來的下滑,在任萬付看來,東風小康在混改后并沒有煥發活力,與投入、積累、改革力度等相關,有很多問題待解決。另一行業相關人士告訴中車網,東風風光乃至東風“四風”的下滑是與東風公司早年把核心資源都拿去做合資,導致集團空心化后解散研發中心是有關的。
該人士稱,正是因為此原因,所以后面自主戰略一直就沒有形成一個非常清晰統一的核心路徑。東風公司后期盡管整合了研發中心,但在乘用車領域一直缺乏根基。最終導致缺乏技術積淀,后來四風的技術基本都是來自合資公司的落后平臺。
作為東風風光主力車型,東風580曾達到過月銷2萬輛的巔峰,而如今月銷僅以千計。東風風光580在2016年剛上市時,銷量一路飆升,甚至一度超過同時期上市的吉林博越。2017年中后期,風光580開始走下滑路線,但吉林博越卻反行其道,一路上升,至今在SUV榜單中仍據前列。
在張翔看來,吉利博越一直在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根據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加大研發與技術投入,緊跟消費熱點,所以后期的銷量能一直走高。任萬付稱:“‘曇花一現’的爆款產品有很多,產品銷量的好壞是企業投入、積累等綜合實力的體現,研產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銷量下降。”
來源:中車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0870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車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