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地圖信息、出行大數據等多個領域的邊界正在瓦解,走向跨界融合的新模式。
2020 年 10 月 29 日,第四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GFM)在浙江德清拉開帷幕,聚焦「出行科技鏈接未來城市」主題,邀請了來自行業、城市,以及汽車與出行生態企業等多方代表,共同探討汽車、出行、城市三者之間的協同發展問題。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累計已經到 450 萬輛。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從技術方面來說應該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但在公共領域,電動化的比例仍然不高,目前大概是 7%。
如果是按照國家近要求的 80% 的水平來看,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李玉軍總結了在公共出行領域推行電動化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購車成本。電池成本占車價的 40% 左右,對于一個生產力的工具來說,這是第一道門檻。
運營效率和電池衰減。這與充電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慢充有益于電池壽命,但對于出租車等公共出行方式來說,充電的時長會直接影響到運營的效率;如果長期使用快充,又會嚴重影響電池的壽命。
充電的安全性。數據顯示,不少車輛自燃事故發生在充電時或充電后的兩小時內。
基于這些痛點我們正在研究,換電是不是能逐步把這些問題解決掉?
實際上,這個推想并不是沒有可行性。
據李玉軍透露,2015 年時,北汽新能源在廈門分別投入了充電電動車和換電電動車各 200 輛。在電池衰減方面,兩種車輛的差距達到 20%-30%。其中,換電車輛,最長的跑了將近 80 多萬公里,但是電池還能扛得?。幌啾戎?,充電車輛的表現可能差強人意。
而且,相比起十年前,換電模式在當今時代更有希望走向成功:
第一,現在的電池成本更低。從最初的 5000 塊錢一度電,到現在降到了 1000 元以內;
第二,整車的能耗在下降。原來北汽 EV200 的能耗有可能做到百公里 16 度電,現在 EU5 已經降到了 12 度左右。
而且,電池成本和整車能耗還在不斷下降,這些都將幫助換電繼續提升經濟性。
另一方面,換電模式也有利于電池的階梯利用。
根據李玉軍的介紹,電池 60% 的價值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30% 用于低速電動車、保電儲能等二次利用,剩下 10% 的價值在于電池拆解回收實現。
電池包的二次利用方面,李玉軍也作了進一步的補充。據他表示,目前北汽有兩個策略:
第一個策略,能不拆包就不拆包,即整包利用——電池包是汽車級的,可靠性各方面性能都很好,但一拆就什么都沒有了。
第二個策略,對于一些不能整包用的場景,或者整包應用場景消納不了大量電池的情況下,可以將拆包電池應用于兩輪車三輪車——此類車型量大,可以出租車上電池拆下來,安裝到兩輪車三輪車上租給用戶運營,經濟性和安全性也不錯。
李玉軍也對北汽在這方面的成績作了簡單介紹:
整包利用的過程中我們和戴姆勒能源合作,核心場景是基于整包的儲能;在拆包利用上,我們今年能做到 1 萬臺。
就目前而言,支持北汽換電技術的車輛已在三亞落地,年底東莞、深圳等城市也將展開運營;其中不乏網約車的身影。
針對這一現象,李玉軍對新智駕說道:
前幾年大多是出租車,現在網約車也入局了。而且,相比之下,網約車是單班運營,對于能源補充的訴求不是那么強烈。它的痛點在于,電池衰減可能導致網約車在三四年后租不出去,這是持有車輛的老板所接受不了的,所以換電是有可行性的,網約車是下一步的重點方向。
根據統計數據,基于北汽的換電技術,運營車輛的數量已經達到了 18000 臺,換電站 195 座,最長的單車行駛里程達到 73 萬公里,換電次數 480 萬次。
不過,從用戶的層面來看,北汽目前的更聚焦對公的場景。李玉軍透露,要推向私人的話,電池的物權歸屬暫時是一個問題,所以要配合電池資產銀行等方式,解決他的后顧之憂。
盡管如此,目前可能還有許多人對換電模式持觀望態度。李玉軍說道,
經常有投資者問,換電有市場嗎?換電是不是真的有很好的經濟性?無論是車輛持有方、換電運營方,以及電池的持有方,他們是否能夠在這個生態中得以生存,這個是換電能夠繼續走的一個關鍵。
不過,換電運營商在電池梯級利用上的探索,目前尚未形成規模化,也就還無法反哺動力電池一開始的購買成本。這一點是業界還需要努力的。
而且,換電模式又涉及到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換電站如何建設?
李玉軍坦言:
北京換電站經濟性不好,地價貴、電價貴、車上慢等很多因素,這是系統性的工程。但在廣州、廈門電價便宜,尤其廈門區域小,運營起來很好。
在與新智駕交流的過程中,李玉軍還提到了換電模式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即標準化的問題。
之前的充電基礎設施大多都是企業自己在探索,而且每家的技術路線以及對用戶體驗的理解不同,無疑影響了可更換電池包的通用性和換電站的通用性。所以換電模式要成為一個標準化的事情并不容易。
" 這條路不容易走,不代表不能走," 李玉軍說道," 在我看來,短期內更要做得是共享,比如從企業內部的標準化開始,去做兼容,這條路就可以走通了。"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國家政策上有了很多新的變化,包括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常務的要求。產業也從以前不提換電,到現在變成了充換電兩種模式并存。
李玉軍表示,目前各家都已經開始發力,今年或者明年換電的車型會陸續投放。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來源:雷鋒網新智駕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1112
以上內容轉載自雷鋒網新智駕,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