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時代,傳統汽車正逐漸向智能終端轉變,而汽車設計也在自我變革中適應新環境下的挑戰。于是,作為汽車內飾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與用戶關聯更強更直接的智能座艙成了這一轉變下最典型的縮影。
曾經的車內座艙出于硬件和材料的限制,功能更多依托出行工具的屬性來開展。但隨著5G、AI/大數據、人機交互、汽車芯片與操作系統技術的進步,科技與座艙融合之后,汽車的車內環境系統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更多的需求也被創造出來。
智能座艙將以科技創新之手重新塑造下一代的汽車座艙。它帶來的不單是產品的創新,更是造車思維的創新。整個座艙系統正在圍繞交互升級、功能提升、環境優化、互聯互通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革新。
這樣的感受,在我最近體驗過的 BEIJING-X7身上尤為明顯。從需要開啟BEIJING-X7的那一刻,神奇的體驗就開始了。綁定智慧鑰匙的你,只需要搖一搖手機就能解鎖,并且隱藏式門把手會迅速彈起,內部的座椅也會同步禮讓上車。
進入車內,BEIJING-X7的三屏交互設計成為第一眼的視覺擔當。由12.3英寸液晶儀表盤、12.3英寸中央控制屏,以及全尺寸空調控制屏組成的三屏組合可以有非常多的交互花樣。開機時,動畫顯示就是三屏聯動的;行車時導航地圖可以從中控屏滑動到儀表盤處,方便駕駛員觀看。
而第三塊屏除了控制空調外,還可以充當觸摸板使用。除此之外,第三塊屏還可以進入副屏模式,副駕乘客可以通過第三屏來控制車機系統,他與主駕駛享有相同的權限。BEIJING-X7的三塊屏幕之間的聯動,實現了豐富的交互體驗。
這些還不是最硬核的,真正展現實力的是AI智能科技部分。當你想下達指令時,通過自定義喚醒詞可以輕松實現人機溝通。BEIJING-X7搭載了眾多智能感應系統,它可以精確感應到用戶的身份,提供安全便捷且尊貴的體驗。
BEIJING汽車的FACE ID智慧視覺系統,可以通過人臉來識別每一個用戶的身份,從而完成專屬的賬戶、習慣的設置,保證千人千面的獨特需求。還有疲勞監測和在線支付等功能,先于用戶一步,提供便利體驗。
BEIJING-X7的智能科技,絕不只是靜態的交互體驗,在出行方面,智能科技的加入,也讓每一次的出行變得更為安全、便利。BEIJING-X7配備的12個超聲波雷達、4個超廣角雷達,以及L2級別的主動駕駛輔助系統,讓它享有全方位的安全防護。
另外,BEIJING-X7所搭載的AR實景導航,完美解決了在大城市經常走錯路的痛點。這個功能把車輛和道路的信息通過3D的形式投射到儀表盤上,導航精度精確到每一條道路和路口,很好地解決了因路況復雜而走錯路的窘境。當然這些并不是全部,更為有意思的科技功能還待使用者去發現。
然而,這些都還不是我對BEIJING-X7另眼相看的理由。我所佩服的是BEIJNG汽車對于智能座艙未來趨勢的一種嘗試和試探。
隨著車內應用生態和用戶數據越來越多樣化,依托大數據、云服務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汽車可以一定程度上預判用戶需求,提供相關服務,這是對車內生活方式的改變。未來智能座艙有巨大的想象空間,手機的業態顛覆已不足以成為我們的燈塔。
那么,當我們定義智能座艙時,除了簡單的“車機系統”四字,還能有什么樣的暢想?功能、感官和價值三個遞進的維度可以延展出很多故事。隨著智能座艙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強大,表達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它直接擁有了與用戶對話的能力,它可以通過定義產品,向用戶傳遞某種精神和態度,甚至是直接決定品牌形象。
然而,要依托科技手段定義智能座艙,并不是一味地堆科技配置,很多座艙的零散科技體驗其實并沒有令人有很強的歸屬感,一切都是冷冰冰的科技而已。事實上,智能座艙氛圍需要一個確切的主題,極簡環保、突出社交、或音樂座艙屬性……科技功能服務于此。
而很顯然,BEIJING汽車選定了方向,它傾向于“溫度”二字,科技的冰冷遇上溫暖的人性關懷,一切就變得不同起來。這里可以體現的是,BEIJING-X7準確地識別人臉更多細節信息,如表情,微表情,精神狀態,視線注意等,以判斷人的情緒,疲勞狀態,專注度等,并在情感互動,疲勞駕駛預警,專注力監測與應對等場景發揮作用。
“全民皆智能”的時代,如何讓交互與體驗充滿情感和人性化成為BEIJING汽車的重中之重。而BEIJING-X7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產品力,切實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也將智能座艙的定義上升了一個新的層次。
處在這樣一個汽車產業變革的時代,造好車,造智能汽車,造未來的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BEIJING-X7打造的智能座艙是對智能理解的一個支點,更是一個起點,隨之而來的是智能駕駛,智能出行等更宏大的出行藍圖,一個更智能的BEIJING汽車輪廓正在顯現。在即將到來的廣州車展,BEIJING汽車將攜BEIJING-X7和BEIJING-X7 PHEV等六款精品車型亮相?;谇罢?、人本、智能科技訴求所打造的BEIJING汽車,將不斷為用戶帶來更智能、更健康、更安全的擁車生活。
文/鄭文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247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