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沙特選了一家整個中東銷售最猛的經銷商,剛剛簽了協議。如果不出意外,我們明年在沙特(的銷量)可能會到2萬輛。” 2020年廣州車展上,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燕龍對2021年奇瑞中東市場的前景信心十足。
潘燕龍自己介紹,“我在奇瑞開始是做產品開發,產品開發管理,后來負責國際營銷,現在負責整個奇瑞的產品質量管理,現在轉型叫品質管理。”
而奇瑞這些年對于國際化的環節說得不多,更多地是在說每年出口的銷量做了多少。那么,每個市場是如何做的,如何進入,有哪些法律法規的要求,碰到了哪些問題?奇瑞又是如何構建全球質量管理體系的?這些都很少被外界了解。
所以,這次對潘燕龍的采訪,讓我們能了解一個更加真實的國際化道路走了20年的奇瑞。
構建體系的過程,是“織網”的過程
潘燕龍對記者表示,奇瑞今年的產品有兩個特別明顯的特點。
奇瑞從今年開始全面提升品質保證(原來叫質量管理)。也就是從品質的角度,引進兩個重要的元素,感官評審的元素和品質體驗的元素。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產品投放之前,都需要進行感官評審工作;以及更重視用戶對產品的體驗。
此外,奇瑞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從“主機廠開發機制”向“用戶引導開發機制”轉變,“就是用戶要的產品我才是真正要開發的產品。我們的理解,現在用戶要的是舒適性、智能互聯、動力性,這是用戶最關注的東西。”
實際上,從質量變成品質,就是要更關注用戶的體驗。比如,初代艾瑞澤5宣傳的是運動,但是現在的用戶不但要講動感,還要講究舒適,所以奇瑞對舒適性的問題重新進行了測算、詮釋。“其實我們更多地會去理解,比如說空調的舒適性,響應的快慢和溫度的控制,比如說PM2.5的控制,噪音、NVH、異響等等,還有一般用戶感覺不到但是會體驗到的‘共振’,我們把這些都列為舒適性的內容,對車輛工作性能做PLUS,這是我們品質控制中間最關鍵的部分。”
潘燕龍表示,艾瑞澤在全球銷售近70萬輛,那么通過反饋回來的用戶感知、用戶抱怨,質量問題、發生故障等等,隨著全新的艾瑞澤5 PLUS的到來,全都做到了改進,完成了品質的提升。
今年是奇瑞國際化20周年。奇瑞在20年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收集到了全球不同市場用戶的反饋,“我們把成功和不成功的標準,都轉化為數據庫,成為我們全球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部分。”
這些數據能夠幫助奇瑞更好地開發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全球車型,“這是奇瑞最核心的優勢,也是其他公司無法擁有的。”
而奇瑞構建的這套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則是通過五個維度和一個要素來管控品質,涵蓋了全球產品策劃、設計開發、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營銷服務五大模塊及體系質量要素。
打造體系的過程,潘燕龍把它比喻為一個“織網”的過程,“大家都知道網絡,網的節點越細,那么對品質的控制要求就越多,而這個產品對市場的適應性也就越好。所以我們在試圖在編織一個全球的質量網絡,這樣我們的產品開發、供應商的管理、市場的技術和服務、營銷和服務,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用這套體系,“我們在巴西打造全球化的CPS生產系統,按照這個生產系統,我們可以做到從工人到工位,從工位到工段,從工段到車間,從車間到制造工廠,從制造工廠到智能部門,有一整套的維度,有詳細的標準。”
對于奇瑞來說,從2001年開始國際化,汽車銷售到全世界80多個國家,需要適應很多國家的法規,比如歐盟系統、中南美系統、拉丁系統等等,“各種不同的系統法規,對我們的要求各不相同,需要我們要做不同的認證。”
而今,奇瑞的產品在七個國家和地區有生產,包括CBD在內的銷售有八十幾個國家地區,“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要制定各種不一樣的制造系統的標準,產品適應性的標準,質量適應性的標準,產品開發的適應性標定和適應性的提升,這些工作都必須要在產品的品質管理過程中體現出來。”
“培育”萬輛級市場
奇瑞在這次車展上發布艾瑞澤5 PLUS,也有一個未提及的元素。實際上,艾瑞澤5從一落地,就是一款全球車型,是一個“全球車”的概念。而且,隨著艾瑞澤產品的全球銷售,奇瑞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也得到不斷提升。
“在埃及、沙特、巴西和智利等中東、南美市場,艾瑞澤系列產品已躋身市場前列,我們很多車主都是多年的日系產品車主轉化過來的,” 潘燕龍表示,“其實有兩條腿支撐了奇瑞海外,一個是中東,一個是中南美。以前中東這一條腿表現不是太好,經過這兩年,正在好起來。”
而說到奇瑞國際市場的戰略規劃,潘燕龍講,這是比較明確的,“一定要明確的。我們原來提出的叫做5050戰略,就是用五年的時間,要達到年產銷50萬輛的能力和水平。這個工作我們估計會提前,會逐步落實完我們年產銷50萬輛的能力。”
奇瑞原來講開拓四大、五大市場,現在改用“培育”,這是一個理念上的提升。潘燕龍透露,現在的奇瑞重點在于“培育”萬輛級市場。萬輛市場這個概念,記者在采訪上汽大通時,曾有耳聞。現在奇瑞注重“培育”的工作,也是國際化三步走戰略中“走上去”的體現。
奇瑞的“三步走”戰略,源自2013年以前,當時奇瑞以發展中國家市場為切入點,以出口貿易形式為主,所以要讓產品“走出去”。2014年開始,奇瑞開始“走進去”,布局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對當地工廠和經銷渠道實施規劃和管理,扎根當地“走進去”。從2020年起,奇瑞將推動品牌“走上去”,完成包括歐美等主流市場在內的國際布局。
而“培育”萬輛級國際市場方面,現在根據奇瑞調研,有33個市場能夠實現每年萬輛銷售的能力和萬輛服務的能力。當然,如果低于1萬輛,“培育”這個市場明顯不劃算。而從機會市場到成熟市場,也是奇瑞目前整體戰略的轉變。
那么,隨著RCEP協議的簽署,環一帶一路的15個國家市場會陸陸續續開放,這件事對奇瑞會有什么幫助呢?
對于記者的提問,潘燕龍表示,“我們無限地歡迎。”“為什么?全球汽車市場中間,就是東南亞的對中國市場的開放比較保守,對韓國、對日本的市場開放都很好,關稅壁壘比較低,唯獨就對中國市場關稅壁壘比較高。”而且,關鍵在于,簽署RCEP協議的國家,都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這個市場的開拓、開放,對奇瑞當然非常有利。
此外,環一帶一路的6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很大一部分國家是集中在東南亞和中亞地區,所以RCEP協議的達成,對奇瑞的意義也比較重大。
“其實我們從前年開始就已經在開拓東南亞市場。我們借著國家這個東南亞談判的過程中間,也不斷地去探索這些地區的市場應該怎么適應,然后這些地區在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們現在已經有車子在這些市場在做適應性的實驗,所以我們也算是趕在前面。RCEP成了,我們也可能有三個國家的代理協議會簽。”至于哪三個國家,潘燕龍不講了。
質的變化
講到品質,記者一直關注并好奇的是,奇瑞目前還沒有公布的T2X平臺有些什么進展呢?
潘燕龍表示,最近也在跟公司的領導們討論關于平臺的改變。談到平臺這個概念,“我們對平臺的理解有點不一樣。任何一個車型在任何時候都有提升的空間,所以我想要強調這一塊兒。所以,日本豐田有一個最偉大的概念叫做‘持續改善’,就是所有事情都需要持續改善,那持續改善的過程是平臺或者產品優化的一個過程。”
所以,不能說T1X改善了一定程度就能稱為T2X,要出現一個質的變化的時候,才會是T2X。
“你要問我的話,我可以跟你這樣講,T1X和T2X是有本質變化的。比如說,我們的質量標準會更嚴。然后,用戶感知效果的評分標準可能也會更嚴。第三個,我們的制造手段可能跟原有的制造手段不一樣,原因是,制造手段方面我們有很多部分還與人為因素有一定關系,而T2X平臺開發的過程中,我們要消除各類人為因素。”
還有一點,奇瑞會更注重節能的概念,“節能是兩個內容范疇:第一個叫做提高效率,比如說你們可能聽到,說我們的發動機能提高效率到45%了是吧?這個我估計有點難,現在我們國家對外宣布的才40%,對不對?那么你五年之內提高到45%的效率,我的理解有難度,這個需要科學院的專家們做大量的工作。”
第二個是輕量化。“輕量化對奇瑞的貢獻應該會很大。那么既然要輕量化,就會出現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所以我相信T2X平臺這‘四個新’會有突破,但我講四個新不代表成本增加,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最后是,更關注主觀方面的因素。“因為客觀的東西,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固定了,而主觀的概念呢,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在變化的。所以我們講主觀,就是眼睛、耳朵、鼻子、手、心里感覺,這些都屬于我們對汽車進行主觀評審的內容。所以,感知質量對于我們的重要度會更高,我們在T2X平臺開發中間會更關注感知。”
?
除了關注感知以外,關注不同人群的體驗,也是同步進行的工作。“T2X可能會出現更多的適應于不同人群的,比如說顏色、材料、配置等,可能會出現更多。我們今天發布的艾瑞澤5 PLUS兩種不同的造型是我們的一種嘗試。因為我們正在往個性化打造階段發展。到了今后技術特別發達的時候,可以為你單獨定制汽車,將來的汽車會有這種東西。”
采訪的最后,有人很應景地問了一句,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即將到來的2021,您最希望明年什么樣的事情發生?潘燕龍講,我認為在汽車界應該用一個詞兒叫體驗。
文/王小西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315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