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剛入冬時的“焦慮”,北京電動車主面對前幾日-20°C的“世紀寒潮”,顯得從容得多。在實際生活中,電動汽車冬季的續航衰減問題,遠沒有網上所說的嚴重。
從論壇能看到,很多車主表示特斯拉冬天能跑近300公里,夏天則能跑350公里,符合心里預期。此前心里沒底是剛提車不知道實際續航,熟悉車輛之后焦慮大為緩解,每周充一次電即可。
有業余時間跑網約車的電動車主則表示,開電車比燃油車更合適,電車只要1毛錢1公里,油車得5毛。最初有續航焦慮是電耗特別高,甚至是夏天的2-3倍,所以很慌。后來發現只是早上冷車啟動的前20分鐘能耗高,只要車熱起來,電耗和夏天差別并不大,都是每100公里15度電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冬季續航下降是電動汽車普遍情況,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冬季氣溫過低影響電池活性,二是車內溫度過低加大空調耗電量。對此,車主可通過充電前預加熱電池、座椅加熱與空調綜合使用、盡可能保持電源連接以保溫電池等措施解決。
如今,現代電動汽車經過10多年發展,三電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對冬季低溫天氣的應對方案相對完善。業內對應的改善方法為優化BMS(電控系統),降低空調能耗。例如特斯拉最新推出的“熱泵空調”,大幅提高系統工作效率,降低能耗,提升冬季續航能力。據悉,“熱泵空調”能提升10-15%的冬季續航里程。因此,持幣待購的消費者無需驚慌。
此外,電動車主們經過一個冬天的使用,已經對自己車輛的續航表現有準確的判斷。值得注意的是,相當多的車主認為,冬季中電車比油車優勢更明顯。例如電車可遠程啟動空調,上車就是25°C的舒適溫度,備受寶媽好評。
此外,和燃油車較高油費相比,電動汽車1公里不到1毛錢的電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電費便宜,很多車主每月開車里程甚至直線上升,這讓人意想不到。
由此可見,電動汽車冬季并非是“電動爹”。當然,還是有很多車主受困于“冬季掉電太快”、“實際里程與宣傳不符”、“表顯續航不準”、“行駛1公里,掉電2公里”等問題。
據此我們了解到,這多是還不熟悉電動汽車所致。具體而言,是很少有人注意到NEDC續航里程、廠商宣稱的續航里程、實際續航里程之間的關系。
實際上,廠商宣稱的續航里程,大都是“NEDC續航”,這是歐洲70年代開發的、專門燃油車打造的測試標準。與真實續航里程相比,NEDC存在水分,一般春夏秋約為“8折”,冬季約為“6折”。
即是說,若一款車NEDC續航為600公里,則春夏秋實際能跑480公里左右,冬季360公里左右。了解這兩種續航里程的關系,清楚一款車的真實續航,可以按需充電,焦慮就會顯著降低。
比較獨特的是特斯拉。特斯拉車輛的表顯續航里程以EPA(美國采用的測算標準)為基準,并且綜合用戶的使用習慣、當前溫度、電氣設備使用情況,得出的一個最接近真實續航里程的數據,通常表顯無限接近于實際續航,其精準性得到車主一致好評。
當然,相比續航里程,更需要關注的是充電樁。電動車主們漸漸形成了一種共識:比續航里程更重要的,是充電樁的建設。燃油車之所以沒有續航焦慮,是因為遍地都是加油站。只要充電足夠方便,續航焦慮就不復存在。
而國家也正大力發展充電樁,如今充電樁成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其在國家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2020年各城市都加速了充電樁的建設,經過調查走訪我們發現,北京市內平均每兩公里即有一座充電站,密集程度遠超預期。
此外我們從一份調查報告看到,2020年國家新建的充電樁平均功率達到120kW左右,這意味著從20%-90%僅需30分鐘,實際使用上與加油相差不大。
電動汽車廠商也在抓緊建設充電站。例如蔚來、小鵬、特斯拉,以及大眾等,都在通過不同方式布局充電網絡。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充電網絡已經覆蓋中國300座城市、共700座超級充電站,更是打通了“川藏線”、“絲綢之路中國段”等充電線路,還在中國專門建設一座充電樁工廠,這些舉動都大大提升了車主的使用體驗。
綜上所述,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雖然有所衰減,但無需“談虎色變”,其在提前預熱空調、低使用成本等方便甚至超過燃油車。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童郜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611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