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富士康與吉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制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
當富士康的造車夢不斷布局落地,這也讓此次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所提供的代工服務對象率先鎖定百度汽車和拜騰汽車。
1月4日,拜騰汽車官網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經和富士康科技集團、南京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工作,爭取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這也讓停擺了整整半年的拜騰汽車,因“蘋果頭號代工廠”富士康的卷入有些許復活的跡象。
不過對于合資公司合作對象或包括拜騰的說法,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卻明確表示,雖然成立初期并沒有明確的客戶,但“現在能確定的是不會給百度這個合資項目去代工,也不太會給帶拜騰那個項目去代工。”
對于拜騰來說,在手握多個合作對象的富士康出手后,距離抵達安全的時刻顯然有不少路要走。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雙方達成合作不久后,目前富士康已經從裕隆汽車安排人手參與拜騰的管理,包括負責開發、產品定義等。而裕隆汽車則是富士康投資整車的三個選擇之一,在與拜騰聯手之前,富士康的合作名單上,已經有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和裕隆汽車集團。
停擺半年能否復活
對于久病纏身的拜騰來說,即便有白衣騎士的到來,也并非意味著能夠輕裝上陣重新出發。
和富士康簽訂合作協議的第二天下午,拜騰內部召開了溝通會議。會上,拜騰汽車CEO丁清芬表示,公司計劃和富士康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富騰”,同時需要商討3家公司(拜騰、盛騰、富騰)的“融合”問題。
2020年7月,拜騰汽車中國區停止運營,2個月后,為規避拜騰負債導致的賬戶凍結問題,拜騰方面注冊成立了全新主體——盛騰科技公司。留崗值守的約100名員工(研發、供應鏈和部分工廠人員),也已經陸續轉到盛騰公司名下,后者目前約200人規模。
此外,對于此前員工的欠薪問題,內部溝通后拿出“債權轉股權”的方案。拜騰計劃在2023年IPO,希望能將拖欠員工的薪資轉成公司的股份。不過員工們似乎并不買賬。多位從HR處收到消息的拜騰汽車離職員工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不考慮”。
在多方博弈的背后,拜騰身上背負的超80億元“懸而未決”的負債,看起來成為新股東猶疑不決的關鍵。知情人士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富士康的合作是拜騰憑借“政府背書”拉來的,目前只是簽了框架協議,具體合作內容并未落定。“而且可以明確的是,富士康不會接管拜騰的欠薪等問題。”
未來汽車日報了解到,近半年來,拜騰留守員工的主要工作就是手頭工作梳理以及制定新計劃。但是由于去年公司的突然停擺,美國辦公室的很多工作仍尚未和中國區交接。“所以技術方面其實很多還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有些部分的設計圖紙沒有保存下來。”
拜騰汽車南京工廠 來源:受訪者供圖
此前,總部設在中國,核心市場也同樣瞄準中國的拜騰,卻一直選擇將產品、技術和研發放在海外。根據內部員工透露,在拜騰內部,北美辦公室在研發領域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中國區團隊只是在北美研發的基礎上,做一些本地化改進和測試驗證。
去年7月1日公司停擺時,拜騰首款量產車處于VP(verification prototype,樣車驗證)階段,僅完成了首批預生產車型的下線工作。知情人士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工廠只具備白車身裝配能力,主要是靠工人手動裝配。一些需要自動合裝的工作無法完成,因為相應設備因拖欠款項等原因還沒有到廠。
此外,想要盡快實現量產,零部件供應商體系的重建也是拜騰需要面臨的挑戰。知情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自從停擺以來,拜騰整個供應鏈體系也近乎斷裂。“國外供應商基本都更換了,國內一些供應商不愿意繼續合作,再加上有些零部件的改動,更換的供應商肯定超過一半了。”
不過在去年10月,拜騰重新定點了一批供應商。上述人士介紹,通過這兩三個月的努力,座艙、三電、駕駛輔助等大的零件及系統都已經確定。
已經定點的拜騰汽車供應商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目前的合作只是研發階段,沒到真正花錢的時候,今年年底給拜騰提供量產件,但是要看四季度拜騰有沒有錢付。
知情人士透露,本次計劃在2022年第一季度量產上市的車型,定位于豪華車,“價格相比Model Y更貴一些。”
為什么是拜騰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富士康和造車業最為接近的一次,是它曾為特斯拉提供汽車零部件。2019年6月,在臺灣首富郭臺銘最后一次以董事長身份出席鴻海集團股東大會,并欽點技術背景出身的劉揚偉接手富士康商業帝國后,富士康的造車戰略也被迅速提上日程。
2020年1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和菲亞特克萊斯勒組建合資企業,在中國開發、生產電動汽車。2020年2月,鴻海精密再次出手,宣布與裕隆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推動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臺共享化等方面的合作。
劉揚偉表示,汽車市場與產業已進入轉型快車道,通過平臺化模式進行車輛設計已是大勢所趨。鴻海希望運用過去在通訊產業的成功經驗,為汽車產業打造新的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 集成器件制造)商業模式。
中金公司也預計,站在10年新周期的起點,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迅速推進,有望復制過去10年智能手機的輝煌。
“通過和拜騰的合作,富士康可以看到整個電動車產品從開發到量產的過程,在這個從糾正錯誤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它可以比較多的了解整個電動車的架構。同時發掘哪些汽車電子是可以放到自己的體系中去生產。”業內人士對未來汽車日報分析。
拜騰首款量產車M-Byte 來源:拜騰汽車官方
此外,和蘋果汽車站在同樣的時間點,富士康借拜騰工廠落地汽車夢的想象空間也被無限放大。
目前,拜騰在南京的工廠已經建設完成,包括沖壓、焊接、涂裝、總裝、電池組裝等車間。而拜騰也已于2020年6月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許可證。這些都是富士康代工蘋果汽車需要的硬性條件。
事實上,拜騰汽車南京工廠早有開放給其他高端電動車品牌做代工的計劃。未來汽車日報了解到,2020年年中,拜騰方面曾和奧迪接洽過代工事宜。
據知情人士透露,拜騰工廠的產能規劃為年產5萬輛,這項產能原定用于生產紅旗EQ320純電動車,但這項合作目前也已接近停止。
如今對于站在量產邊緣的拜騰來說,拿到真金白銀的持續輸血或許并不容易。根據媒體報道,拜騰已啟動新一輪融資,丁清芬表示新一輪融資將以債轉股的方式,由拜騰汽車現股東優先認領。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6173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