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經濟增長緩慢、貿易爭端和貸款利率上調影響,2019年全球車市持續低迷。2020年,受新冠疫情沖擊,汽車銷量暴跌至歷史低點。當下,得益于消費者從公共和共享交通轉向個人出行,汽車行業正以高于預期的速度復蘇。
福布斯網站預測,2021年全球汽車銷量將同比增長8%;到2023年底,該行業有望超過2019年的水平。不過上述預測提出警告:盡管整體市場復蘇趨勢明顯,但是各主要市場的復蘇步伐可能是緩慢且不均衡。
就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的表現來看,無疑中國汽車市場復蘇最快,其次是美國。盡管疫情大流行的影響揮之不去,但是歐洲和印度也顯示出穩步復蘇的跡象,即使復蘇緩慢。因此,隨著2021年的到來,福布斯網站預測,全球汽車市場將會呈現以下10大趨勢。
馬力計算能力
到2021年,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都開始向數字化轉型。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跑馬圈地、電動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逐漸普及、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激增,無人駕駛汽車將離我們越來越近。2021年,如果車企不能在數字化領域有所突破,那么他們將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在此背景之下,汽車制造商需要做出一些突破,例如成立軟件開發部門,一些公司甚至會開始構建自己的操作系統,或與硅谷公司合作開發下一代汽車操作系統。福布斯對此作出預測:2021年,汽車公司將開發出類似于IOS和Android的操作系統。
汽車線上零售模式加速發展
疫情當下,對于汽車線上新零售產業而言,或將迎來新契機。雖然在線零售已經在北美和西歐等汽車市場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是疫情將繼續推動線上零售進入更普及的狀態。疫情讓消費者意識到網購的便利性,其中包括在線購買汽車等高價商品。另一方面,沒有實體展廳等成本負擔的在線市場,將提供極具競爭力的價格。
福布斯認為,汽車制造商可能會創新營銷策略,比如利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來獲得更多商機,或者像我們在國內看到的那樣,接受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預訂。Roadsteds/a>、Digital Motors、G Forces、CitNow和Sophus3等公司已經表明,它們可以幫助各個市場的經銷商爭取銷售汽車的機會,并挽救經銷商的工作崗位。
車輛網加速普及
今年,車聯網的發展將進入另一階段,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將提高車輛的便利性、舒適性、和安全性。車聯網也將徹底改變用戶體驗,推動個性化發展,同時為汽車制造商開辟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持續的收入來源。
汽車訂閱服務興起
過去一年中,寶馬步奧迪和奔馳的后路,放棄了訂閱服務,保時捷則在北美擴大了訂閱業務。盡管結果喜憂參半,但是福布斯認為汽車訂閱模式擁有光明的前景。高度靈活的合同期限、便利的車輛交換方式將為消費者帶來好處,但高昂的訂閱費將成為阻礙因素。
因此,汽車制造商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建立一種商業模式,不僅要滿足高端定制需求,還要提供價格適中、容易被大眾市場接受的車型。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將使用年限較短的二手車以合理的價格納入訂閱服務,從而確保建立既有新車又有二手車的車隊,以滿足兩端客戶的需求。對于租賃供應商來說,租賃將是一個快速和簡單的解決方案,以增值二手車資產。
新車銷售或受挫,二手車市場向好
新車銷售可能會受挫,但福布斯持有的觀點是:2021年二手車將迎來繁榮時期。在線二手車零售的吸引力不斷上升,將進一步推動二手車市場增長。福布斯預計,2019年至2025年,在線二手車零售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9%。二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預計也將回升。
小型車、電動車成為贏家
將會有更多首次購車者偏向于購買小型緊湊型汽車。這也反映出全球消費趨勢,即消費者擔心疫情帶來風險,選擇遠離共享和公共交通,表達了私家車出行愿景。在其他地方,如德國,作為疫情復蘇計劃的一部分,政府提供的補貼和激勵措施或將提振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售。
汽車制造商將更關注健康安全議題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人們對出行健康越來越重視,各大汽車品牌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健康汽車,全方位健康汽車也逐漸得到普及。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空氣質量日益惡化以及交通事故頻發,消費者更專注保健和安全議題。因此,福布斯預計從2019年到2025年,具有此類功能的汽車數量將以2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車企將致力于發展可持續發展汽車
鑒于報廢汽車零部件的再使用率、拆解材料的再利用率不高,汽車公司將不再關注“碳中和”工廠,而是更全面地接受循環經濟的理念和循環利用的實施方案。在世界各地環保法規的推動下,汽車制造商將致力于發展可持續發展汽車,汽車行業將在汽車開發的早期階段逐步納入“設計和拆除”原則,以減少后期浪費。
車企加速構建電動車平臺
由于排放法規日益嚴格,加上消費者偏好不斷變化,電動車市場將不斷壯大。為了在巨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上分得一杯羹,汽車制造商將通過構建電動車平臺架構來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車的對決將比費德勒和納達爾之間的對決還要激烈。福布斯預測,今年燃料電池汽車可能扳回一局,畢竟燃料電池具有來源廣泛、大規模穩定儲存、持續供應、遠距離運輸、快速補充等特點。一方面,汽車制造商正在向燃料電領域投入更多資金;另一方面,美國、德國、中國、韓國和日本的政府也在大力支持燃料電池汽車。
文/孫莉莉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719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