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蓋世汽車從官方獲悉,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車已于2月10日與智能芯片獨角獸企業地平線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各自在汽車、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通過多領域業務融合,共同積極探索智能化、網聯化等汽車科技,開發市場領先的智能化、網聯化汽車產品,實現共同發展。
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總經理楊曉東(右一)和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左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聯合打造可持續進化的智能汽車
具體來看,上汽乘用車將為智能網聯技術研發提供豐富的業務場景和大數據。據悉,通過與地平線的全面戰略合作,上汽集團將把上汽乘用車在智能網聯化領域的技術成果與地平線的智能芯片、視覺感知算法、數據閉環技術能力相結合,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地平線則將發揮“芯片+算法+工具鏈”的核心技術能力,以高級輔助駕駛(ADAS)、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多模態交互為重點,聯合打造可持續進化的智能汽車。
未來,雙方還擬以智能域控制器和自動駕駛系統為切入點繼續深化合作,并圍繞地平線未來的高等級自動駕駛芯片成立聯合團隊,共同打造對標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駕域控制器和系統方案。
近年來,在“新四化”戰略的指引下,上汽乘用車已成為行業公認的互聯網汽車創領者、新能源科技領導者,旗下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品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2021年1月,上汽乘用車零售銷量破8萬輛,同比大漲33%。其中,新能源汽車交付超1.4萬輛,同比增長超118%,穩居第一集團。2021年春節前,上汽乘用車還發布了全球首款“5G智能電動SUV”MARVEL R。
基于此,上汽乘用車和地平線的強強聯合,或將帶來上汽智能網聯化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加快上汽乘用車建設全能源和全球化企業的戰略步伐。
上汽集團芯片戰略布局接近完成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聯合打造可持續進化的智能汽車外,上汽集團此次通過下屬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車與地平線的戰略合作,亦是其在“中國芯”前瞻布局上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上汽集團方面表示,通過與地平線的進一步深度合作,集團在“中國芯”的產業布局接近完成閉環,或將解決汽車芯片短缺問題。
自2020年年底以來,全球汽車產業便受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困擾。特別是近期,日本強震、德克薩斯暴雪,多家廠商受到影響,受影響企業的產品涵蓋存儲、被動元件、半導體材料、硅晶圓、車用芯片、PCB等多個領域。瑞銀(UBS)分析師稱,由于芯片供應短缺,全球車企可能在今年一季度損失10萬輛汽車的產量,約占同期全球汽車總產量的4%。
在此背景下,長城汽車也于2月8日宣布完成了對地平線戰略投資,正式進軍芯片產業。長城汽車將通過戰略投資、戰略合作及自主研發等方式,在芯片產業進行發展。在地平線2月9日宣布完成C3輪3.5億美元融資的投資方中,除了長城汽車外,還有比亞迪、長江汽車電子、東風資產等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的身影。
因此,有分析指出,隨著智能汽車時代的來臨,汽車芯片將成重要競爭因素,而自研芯片門檻太高,未來車企和科技企業合作項目可能會越來越多。
資料顯示,地平線創立于2015年7月,定位為一家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于制作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系統和軟硬件產品,在業界率先提出聚焦邊緣AI芯片方向。目前,地平線是國內唯一實現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量產前裝的企業。
其實,早在2017年,上汽集團就與地平線展開了合作,并在2019年完成了對地平線的B輪融資,成為國內第一家大規模投資智能芯片的整車企業。2020年,上汽集團又聯合地平線組建了“上汽集團與地平線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就智能網聯技術展開全面深度合作。
對此,有分析指出,國內最大的車企上汽與最強AI獨角獸地平線進一步加深合作,攜手造芯,預示著智能駕駛“中國芯”將全面上場,并將很快投入前裝量產。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雷云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842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