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李書福代表公布了《關于修訂行業標準適應電動汽車鐵路運輸的建議》及《關于解決貨車電動化法規障礙的建議》兩項提案。
修訂行業標準適應電動汽車鐵路運輸
2020年9月,我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再次明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汽車產業是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中國已經明確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家戰略,這也是踐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路徑。2020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潛在消費市場將逐漸從一二線限購城市向三四線非限購城市擴張,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80萬輛。隨著歐洲等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有望在海外獲得更多發展機會。此外,包括外資、合資在內的各大主流車企,都將中國定位為重要的全球產能輸出基地。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大量跨境物流需求。
中歐班列的開通為汽車企業開辟了一條新的物流線路。然而由于目前實行的鐵路運輸行業標準是基于數十年前的市場環境而制定,對于鋰電池運輸嚴加禁止,大大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的運輸成本和運輸中產生的碳排放,影響了各大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含包括鋰電池在內的散件)出口。
中國新能源車出口主要通過海運方式,其成本高、周期長,且面臨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氣候、線路安全性、海運環境惡劣帶來的腐蝕),在運輸過程中也帶來了大量碳排放。相較海運和陸運,鐵路運輸有巨大的優勢,尤其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在經濟性、穩定性和碳排放方面全面超越海運與陸運。得益于歐盟對于電動汽車進行鐵路運輸無限制的友好法規環境,諸多歐洲車企已經開始選擇使用鐵路進行長距離的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汽車產品運輸。
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與產品設計、制造工藝、質量管控、零部件生產、產品使用、充電和維修保養等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密切相關。在當前市場成長的關鍵階段,各大車企都把電動汽車安全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最重要指標,通過各種技術要求與制造標準來保證電動汽車安全,其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是可控的。
建議
1.根據電動汽車的產品特性,對現有標準進行適應性修訂。滿足新能源汽車發展新階段的市場需求,使電動汽車、鋰電池散件能夠依法合規,通過鐵路進行高效、安全、經濟的運輸,助力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國內發展與全球主流市場開拓。
2.建議行業機構、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結合新能源汽車特性與鐵路運輸的行業管理要求,開展討論與交流,制定相應的產品安全標準與運輸管理規程。
3.考慮市場與企業需求,適時開通新能源汽車運輸專用班列,滿足中國車企“走出去”以及歐洲地區日益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
來源:吉利控股集團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9038
以上內容轉載自吉利控股集團,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