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池日公布未來十年電氣化戰略規劃之后,3月16日,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在2021年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大眾集團今年電動車銷量目標是100萬輛,最遲在2025年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
在產品方面,2021年大眾集團將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助推實現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目標。其中,大眾ID.6將于第三季度正式在華上市,由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分別進行生產、銷售。到2022年,整個集團將提供27款基于MEB平臺的車型。為此,大眾汽車計劃未來5年內針對車型規劃,在電動出行和混合動力領域投資約460億歐元。到2030年,歐洲市場中純電動車型的占比將提升至60%。
在車載互聯技術和軟件方面,大眾汽車集團將在未來幾年,基于VW.OS操作系統實現集團所有品牌間的協同效應,這一系統由成立于2020年的大眾汽車集團Car.Software.Organisation 所開發。其1.2版本將于PPE高端電動平臺之后推出,而2.0版本隨后將與SSP平臺一起在集團內開展運用。屆時,大眾汽車集團的車載軟件自主研發率將從現在的10%提升到60%。此外,Car.Software.Organisation還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基于數據的商業模式創新和新型出行服務。
同時,大眾汽車集團正在實施針對電池和充電的平臺化戰略:2023年起,集團將啟用標準電芯,并將在全球推廣運用。到2030年,集團旗下各品牌約80%的電動車型將搭載標準電芯。得益于此,集團旗下入門級車型上搭載的電池電芯成本將減半,搭載于量產車型的電池電芯成本將降低30%。為確保滿足集團的電池電芯需求,大眾汽車集團計劃攜手合作伙伴,到2030年在歐洲建設6座超級電池工廠,總年產能高達240千兆瓦時。不僅如此,集團還將在歐洲、中國和美國布局公共快速充電網絡。
出行服務及其他服務是大眾汽車集團平臺化戰略的第四個組成部分,這包括MOIA按需出行服務、WeShare汽車共享產品以及來自大眾汽車金融的便捷訂閱服務。隨著服務領域的不斷延伸,大眾汽車集團正攜手合作伙伴們系統性地提升專業服務水準。
未來幾年,大眾汽車集團將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確保營業銷售回報率恢復到7%至8%的目標區間。單位銷售額的持續恢復以及進一步的成本控制將成為營業銷售回報率恢復的推動因素。到2023年,固定成本(不包括研發資金和資本支出)預計將較2020財年減少20億歐元左右,或約下降5%,同時將原料成本降低7%。集團計劃將研發資金和資本支出在汽車業務中的占比分別降至6%左右。此外,集團內部的協同效應有待被更廣泛地利用,而內部財務管理未來將以品牌矩陣以及電動汽車、軟件和出行平臺為基礎。
這一系列規劃都表明,大眾集團電動化轉型之路正在加速。但對于大眾而言,未來仍是充滿挑戰的,努力不一定就能成功,還得看未來的戰局。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鳴幽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217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