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變化”,當第19屆上海國際車展以這樣一個主題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幾乎不用過多解釋,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味道就已經很濃了。
甚至連上海當地的出租車司機,都get到了精髓。在得知我要去國家會展中心時,司機師傅問出了這樣一個啼笑皆非的問題。
“不是電動車是不是不能參加這屆車展?”
的確,傳統燃油車市場雖然依舊活躍,但電動汽車的地位卻在今年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屆車展共有47款全球首發車型,其中電動車型已經占據了一半席位。
在各個展廳走上一圈不難發現,以BBA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們高舉著轉型大旗,新勢力們也還放著幾年之后才能兌現的“大話”,跨界而來的互聯網企業愈演愈烈,風頭甚至一度蓋過了主機廠……在這個競爭殘酷卻又瞬息萬變的行業之中,每股勢力,每家企業,都在極力尋找著一條路徑,讓自己成為王冠上那顆璀璨的明珠。
而在這其中,如果說誰是最耀眼的那一顆,非上汽智己莫屬。雖然是第一次以獨立品牌參展,但作為上汽旗下的一號工程,無論是政府還是集團,都給出了最好的點位資源。
首先,宣傳從沒進展館的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在會展中心外,所見之處,只要有大幅海報露出的地方,多半就會有智己的身影。而進入展廳,在上汽集團“獨霸”的3號館內,智己又占據著絕對的C位。
可以這樣說,無論你此前有沒有聽說過這個品牌,只要這一次你去了上海車展,那么就一定會記住“智己”,這樣一個號稱要做出“智能時代汽車該有的樣子”的品牌。
讓人們記住的當然還不止前期宣傳,產品自然也是。在其首款產品L7天使輪版的售價公布一刻,即使身邊站著的大多都是媒體同行,但還是引起了一陣不小的喧嘩。
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
“40.88萬元,真不便宜啊。”當公布價格的一刻,在我前方站著的兩個人相視一笑,接著說了句,“用高價撐高端唄。”
這確實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規律。在打出品牌高端化旗幟的這幾年,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電動車,售價動輒就30萬+,這在此前的燃油車市場,是人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么,這樣的定價到底是品牌的“人設需求”,還是真的物有所值?
同樣,在這個買方市場繁榮的時代,要成為“用戶型車企”,也幾乎是所有品牌都會打出的口號。智己同樣也不例外。無論是“用戶共創”的slogan,還是行業首創的CSOP模式,智己無疑也想讓自己從傲慢的主機廠,變成一家用戶服務商。從這個角度而言,智己的優勢和獨特性又在哪里呢?
在車展發布會結束后,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智己汽車用戶主理人焦樵和智己汽車智能駕駛項目高級總監脫悅,共同出席了一場媒體溝通會,對于這些問題也一一作出了解答。
智己完全撐得起一個豪華品牌
媒體:L7預售價格的公布,說明智己立足成為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支撐智己高端化的基礎在哪,智己如何獲取、解決用戶需求?阿里在智己汽車體系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智己:上汽作為全球第七大OEM,在國內是毫無疑問的第一。上汽在做智己項目時,沒有面臨任何資金壓力。因此,我們并非因為資金的需求去尋找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更主要是為了融合相應資源。
阿里巴巴在電商、云計算方面有很多積累,阿里達摩院有很多前瞻技術,比如非常領先的阿里云技術,云計算技術,大規模并行的數據安全技術,以及在新零售方面客戶運營等相關技術。這是智己汽車尋求阿里投資的核心原因。
張江高科被稱為中國硅谷,無論在芯片、軟件、數據、智能,以及很多與新能源相關的領域,它都有人才優勢。上汽與浦東有多年的深入合作關系,同時張江高科也能為智己汽車提供芯片、軟件、數據方面的支持。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引入了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作為智己汽車的兩大股東。
上汽做智己汽車這一高端品牌,底氣在——
第一,上汽集團在制造領域已經是個老牌廠商,其制造供應鏈能力是全球最強之一。上汽集團擁有年產銷規模達到700萬輛級的能力,而中國市場每年只生產銷售2400萬左右的汽車產品;上汽集團的油漆線、沖壓線、總裝線都是全國最強的,我們這款車會在上海臨港全球燈塔工廠生產。這個燈塔工廠的工藝水準,機器人的水準,工藝裝備精度都是全球最強,此外上汽還有像華域汽車這樣的供應鏈集大成者。
舉兩個例子,華域汽車旗下的延鋒是全球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內飾集成解決方案供應商。華域視覺在高端車燈方面,也已經超過全球水平。因此 ,在零部件方面,對智己汽車的保障能力非常強。
第二,從技術本身來看,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完全撐得起一個豪華品牌。
上汽在硬件、軟件、平臺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比如智己L7所用的底盤平臺來源于2016年,當時上汽就成立了秘密的內部項目組——Project X,就是打造這款車平臺的前身。它適配未來純電專屬架構和未來SOA軟件架構。研發工作從2016年一直到2020年,這個平臺前期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積累。
基于這款平臺所造的車,軸距可以覆蓋2800~3200毫米,跨度非常大;可以兼容從600公里續航到1000公里續航的電池包,也可兼容快換和慢換的電池技術。同時,采用全鋁的底盤架構,全鋁材質對電動車來說有兩個好處。首先是輕量化,目前電動車有兩個電軸,四驅,重量比較大,因此必須要輕量化。其次,全鋁底盤,對于電動高級車來講,操控性、動力性更容易保障。
同時,后輪配備了百萬級豪車才有的后輪轉向功能,達到正負12度。智己L7的軸距是3100mm,是完全C級車的標準軸距,但它的轉向半徑較大,在城市停車時候會有點困難,后輪主動轉向就為解決這個問題,讓轉向半徑更小,架控更加靈巧。高速的時候它也可以同向轉,讓車像開游艇一樣,橫擺角速度可以降低35%左右,讓你在換道的時車的震動微乎其微。很多豪華汽車的后輪轉向是選裝配件,而在智己L7車上卻是標配,像這樣的亮點很多,所以本身從硬件上就完全撐得起一個高級豪華品牌的底盤的性能。
從軟件角度講,上汽不久前剛剛發布了SOA戰略,智己汽車是上汽SOA的應用者,上汽軟件中心零束的核心用戶。SOA平臺對消費者來講具有非常顛覆性的價值,它將幫助智己品牌要打造智能時代汽車該有的樣子。
我們的目標人群有三類,叫科技發燒友、自我至上者和時尚追風人,這些消費群體是在市場中購買力較強,知識水準很高,又比較年輕的高知消費者,他們有共同的特點,就是我們品牌的slogan “我自 由我”,因為年輕消費者對自我價值觀和知識的判斷非常有信心。基于這個判斷, SOA靈活的軟硬件一體化的可定制,才能給消費者帶來我自由我的個性價值。
原本,車身上的空調、座椅、車門、天窗、智能駕駛等都被核心供應商分別掌握,不同的供應商都是“信息的孤島”。今天有了SOA平臺,就有了對軟件底層架構的原子化的封裝能力,用戶就可以進行隨意組合。90個控制器可以開發出的SOA的能力有數千種之多,理論上就可創造無限種組合,根據需求定制所需的功能,而不是被所謂的OEM限制想象,這就是我們對客戶的解讀,這也是我們SOA真正能夠賦能的點。
所以無論從軟的還是硬的能力方面,還是從上汽制造能力、保障能力、供應鏈能力、質量控制能力方面,都完全撐得起智己這樣一個中國自己的豪華品牌。
汽車19世紀就進入了中國,汽車這么多年以來,一直是舶來的西洋品牌。但現在這個產業正在迅速升級,往電動智能方面,尤其是智能方面升級,我覺得以中國人對于智能化的深度理解,對于互聯網設施的投入,未來中國的智能電動車將改變世界。
媒體:智己未來投資的重點會放在哪里?
智己:首先,上汽為智己項目投資了Momenta。Momenta是自動駕駛軟件和算法方面的頭部企業之一,被評為硅谷的創新企業50強,在自動駕駛領域是非常資深的一家科創型公司。上汽是Momenta的黃金席位客戶,與他們有非常深入的合作,所以智己汽車今天才能夠給大家提供IMAD的超凡客戶體驗。
過去幾年,上汽在軟件層面加大投資,比如像Momenta這樣的算法、軟件、數據工廠等方面的公司;同時也會去做關鍵硬件領域的投資,像地平線。
另外,上汽投資了一些軟硬結合的公司,他們會成為我們賦能的原點,比如歐洲奧地利的一家公司——做飛機飛控RTOS的頭部企業TTTech。在自動駕駛控制方面,實時操作系統是不可繞開的一個技術壁壘。上汽很早就與TTTech成立了合資公司,智己汽車也將會運用TTTech最先進的RTOS的技術。
除此之外,在電池方面,上汽不僅是寧德時代的業務合作伙伴,也是早期CATL的投資人。智己汽車可以應用到CATL最高端的技術。
媒體:Door to Door Pilot智能駕駛系統,目前情況怎么樣?智能駕駛會有很多硬件成本的上升,智己怎么平衡硬件成本上升轉嫁給用戶,或者怎么用用戶這種數據來反哺自己硬件成本這塊的問題。
智己:我們已經開始進行大量智能駕駛路測。所謂Door to Door Pilot智能駕駛體驗,就是根據預設導航規劃,完成停車場自動泊出,經城市領航、高速領航,直至下車點用戶離車、車輛自動泊入停車位的全程智能輔助駕駛體驗。
現在大家對標的都是結構化道路,城市快速路或者是高速路,比如說NGP或NOA,實現多場景銜接的能力。智能駕駛功能是下一個賽道,或者說開啟了一個新的軍備競賽。針對這一塊,我們從去年年底開始一直在不斷進行路測,包括最挑戰的就是urban場景。
成本上,我舉個例子,原來汽車行業里頭有兩個東西,一個叫ESP,一個叫ABS,最早ESP是高端車、高端品牌專享的配置,系統硬件成本要大幾千塊錢,后來被證明可以降低嚴重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各個國家把它變成了標配后,成本下降幅度超過90%。舉這個例子的意思是說,首先,智能駕駛不應該成為任何商家牟利的工具,我相信智能駕駛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標配,因為它真的可以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是社會公益,就像當年的ESP。
如果成為標配,成本肯定會降低,目前智能駕駛感知系統,芯片系統,主要挑戰在于達到車規級,比方說車規攝像頭,它的要求主要是車規的工藝安全的要求,以及車規的高溫、高濕、高精度的要求,它本身并不一定會增加物料成本,關鍵是你對車載狀況的理解。當這個行業感知系統越來越成為標配的時候,也就是裝配量越來越大的時候,它的水準會明顯提升,價格大幅度下降,這在汽車行業當中多次被證實,只要你量足夠大,需求足夠大,價格絕對不是問題。
另外,現在最核心的是IDP,就是智能駕駛的運算控制單元,這一塊現在目前有兩個制約,芯片的價格很難議價,而且基于視覺的通用型的芯片,并不是真正的專門為自動駕駛感知而設計的,它30個tops的算力,可能40%到50%是真的用于感知的。未來真正用于自動駕駛的感知的芯片可能會被定制。
IPD芯片做成一個控制計算單元之后放在車上的,需要產能、產量和技術要求之間的平衡,目前只有高端車才配有IPD芯片。未來,無論從感知還是計劃單元本身,都將會有大量下降的空間,這樣才有可能為所有消費者帶來智能駕駛的體驗。
而且,智能駕駛最近幾年是投入密集期,成本非常大,隨著未來的技術成熟,它效率的提升,也會大幅度下降,未來消費者可以更多更高頻次,更低門檻的體驗智能駕駛能力。
媒體:目前在自動駕駛感知領域,各家企業有著不同的技術路徑。請問,未來,智己汽車自動駕駛系統會不會選用激光雷達作為技術發展方向?
智己L7選用了視覺為主的自動駕駛感知解決方案;全車搭載12顆攝像頭、5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軍工級超高精度慣導、高精度地圖以及 V2X車端技術。
在先進的視覺感知系統基礎上,智己L7還兼容激光雷達軟硬件架構冗余方案,支持英偉達Orin X(500~1000+TOPS)和2個激光雷達的升級能力。后續當激光雷達進入商業化量產成熟期,智己L7就可快速、方便的升級激光雷達系統能力。我們的第二款車智己LS7量產后,也將搭載先進的激光雷達軟硬件系統。
智己汽車智能駕駛項目高級總監脫悅
CSOP是白剽用戶數據的終結者
媒體:用戶型企業的車企,它的結構應該是什么樣?相比于蔚來這些企業有哪些獨特性?
智己:我們拒絕做用戶數據的白剽者。
用戶數據很重要,它將驅動企業慢慢向前,成為迭代服務體驗的核心驅動力,因此,我們在率先推出了CSOP用戶數據權益計劃,在公司初創的基因里面就有一定的革命性的變化,跟其他的企業不太一樣。
我們劃出了4.9%的股權收益,通過3億枚“原石”,回饋們用戶數據貢獻。就拿智能駕駛來講,智能駕駛需要不斷迭代升級,而這就需要不斷有用戶數據的積累,解決10%的長尾問題。用戶可以通過“里程式開采”或“養成式開采”獲得原石,原石可以對應他的數據貢獻。這樣,用戶成為我們智能汽車時代的共創的伙伴,會有更多的深度的參與感,我們也會對用戶的一些回饋,提出的一些建議、問題去做相應的一些改變、轉變,回饋給他好的產品和相應的權益。
“智己與我”這家公司就是4.9%股份收益的運營方,這家公司目前由焦樵負責,真正做到站在一線,跟客戶站在一起。同時他又在智己汽車負責用戶主理跟用戶的交流,包括我們未來用戶運營的網絡社區,包括內容生產等等。
從組織架構上來說,跟原來的汽車公司也完全不一樣,我們的營銷不會有ATL、BTL, 原本的空中投放,中間斷層,4S店接不住,運營面臨困難,營銷價值大幅度縮水。現在真正的話語權掌握在KOC和KOL,我們大部分精力在做數據驅動內容共享。整個組織架構都是以私域運營、超級用戶的運營為主,我們將打破原來的規則,重新建立全新的渠道。
汽車是一個高價值低頻的,而互聯網是一個低價值高頻的,這就決定了汽車企業很難運營客戶,而我們CSOP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讓企業和客戶黏度變得非常高,甚至比餓了么還要高。客戶運營的機會和頻度會跟原來完全不同,讓我們有機會去做真正的深度運營,這是我們營銷能夠轉成以數據驅動運營的一種基石。
媒體:原石、水晶很有意思,但是感覺玩法很復雜,用戶的核心的利益點究竟在哪里?數據安全問題近期關注度很高,我們怎么保證這個數據的安全,怎么保證用戶的隱私?
智己:其實玩法很簡單,我們有兩種獲得原石的玩法。第一種是“養成式開采”,用戶只要下載我們官方APP,參與品牌共創活動或互動,比如藝術的限定特展活動,討論數字藝術如何和智能座艙做結合,比如在APP上發布對智己汽車有什么樣的建議,類似這樣的活動就可以獲得水晶。然后通過盲盒形式抽取原石,等到真正交付的時候,原石就會激活,跟我們公司的價值共同成長。
第二種是“里程式開采”,針對未來真正的智己車主,在擁有智己汽車之后,每年都會跑一定的里程,在開智己汽車的時候,原石按照一定的幾率掉落,而且開的越多,獲得原石概率越大。
我們還會在社區里定期發布任務,比如在研究智能駕駛的時候,需要一些特定區域的數據,車主周末就可以開車去打卡。積累一定的數據量,通過數據回流,仿真模擬,算法,然后會去迭代我們的智能駕駛的技術,給用戶更好的產品,同時我們會給用戶更多的回饋。所以說玩起來很簡單,兩種方式,買車也好,沒買車也好,都可以參與到我們這個CSOP的玩法當中。
當時選擇做CSOP用戶數據權益計劃多時候。我們就非常清晰的知道數據是兩面性的。
首先,從策略開始,我們車內有兩個攝像頭,一個DMS,一個CMS,但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我們承諾決不采用Face ID的技術,而且,我們在技術上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你困了,眼皮打架,我們只需要抽取你的面部的核心信息,比如說眉毛,眼皮就好了。在系統中,哪怕黑客來反向攻擊,也絕對找不到一張完整的face。
第二,我們建立了IDPP數據隱私保護委員會,由客戶隱私方面的專家成立的,是獨立的,在很多新功能開發過程當中的一些可能會觸犯到消費者隱私的功能都會他們來決策評估。
第三,我們采用一些先進的技術,比如說零知識證明、差分隱私、數據庫防火墻等來保護數據的安全。
基于以上三方面,用戶可以放心,我們既可以利用數據為用戶創造體驗,同時也不會侵犯到用戶隱私。
媒體:極氪001發布會上也提出4.9%股權共創的概念;對此,智己汽車怎么看?
智己:坦率的講,我們的心情非常復雜。幾天前我就寫過一段微信說,CSOP只是智己汽車引領了時代的必然邏輯,一定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follow。但沒有想到,僅僅幾天后,會被這樣簡單粗暴的follow。
之所以說是心情復雜,是因為CSOP很難被人輕易模仿,在這一創新的背后需要投入巨大的資源,做足功課。
一是合規壁壘,它的運營規則必須合乎法律法規。這個計劃的核心是要把4.9%股權對應的收益回饋用戶。為此,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請了十多家律所,反復推敲、逐條研究,務求既能將為用戶數據的貢獻回饋權益,又能嚴絲合縫的符合法律法規的監管,保障CSOP啟動后的順暢運營。任何追隨者,要想做到這一點,也必須把功課做足;倉促模仿、草率行事,是對用戶的不負責任。
二是技術壁壘。要想公平、公正、公開的回饋用戶權益,必須要有強大、先進的技術做支持。這里面有智能合約技術、有保護用戶數據安全的、用戶隱私安全的,非常復雜也非常必要。
我們說,智能時代,用戶提供的數據是驅動企業成長的核心動力;所以,所有的企業都想做用戶型企業。沿著這個時代邏輯,智己汽車的CSOP就是白剽用戶數據的終結者。我們還要說:沿著智能時代的邏輯,如果你繼續白剽,你就是選擇與時代為敵。
相信,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智己的追隨者。
媒體:在智能時代的賽道中,智己汽車想給自己貼一個什么樣的差異化標簽?
智己:智能時代,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Every mile counts,Every byte builds!就是智己汽車的標簽。我們讓用戶出行的每一公里都能產生價值,讓用戶提供的每一個數據都能成為推動品牌進步、產品進化的燃料,在和用戶的共生共創中,不斷提升用戶的體驗,讓用戶出行的體驗越來越好。
媒體:純電動汽車消費市場中的第一批消費者已經產生了置換需求。請問,針對這批純電動汽車的“老車主”,智己汽車有沒有推出針對性的置換方案?
智己:我感覺這是一個探討目標市場的問題。首先,智己汽車看重的是正在迅猛增長的高端純電動智能汽車細分市場。今年三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為18.9萬輛,同比增長率300%+,而且還在快速增長;其中有85%為純電動汽車,價格25萬元以上的純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從4%增長至35%,漲了近9倍,這非常清晰的表明新能源市場消費趨勢正在往高端、高續航的方向傾斜;智己汽車的目標首先是從這個增量市場中拿到我們應有的份額。
但這不是故事的全部。智己汽車更重要的目標是在豪華車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的乘用車市場在連漲28年后,從2018年開始負增長;但另一方面2018年至2020年,以BBA為代表的豪華車品牌在中國市場以兩位數的幅度保持正增長,年銷量大約為350萬輛。所以智己汽車不僅要盯住月銷量18.9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還要放眼年銷量約350萬輛并且正在高歌猛進的豪華車市場;而且后者更重要。因為在豪華車市場用戶群體中,85后、90后的占比在迅速提升,他們是智己汽車的“黃金用戶”。
中國的年輕用戶有這樣幾個特點:其一,他們并不認為BBA是神話。有點年齡的用戶,在傳統的價值觀里有著傳統的選車升級路徑,比如,從別克入門,事業有所小成后升級到奔馳,再有能力就升級到保時捷……在這個路徑中BBA是一種豪華車品牌的代表。但這個升級路線正在被中國的年輕人逐步打破,他并不認為BBA是升級路線中唯一的路標。
其二,中國年輕人的內心是真正的“小粉紅”,有更強大的價值觀自信。他們對于自己的知識,對于自身價值觀的判斷非常的強。在快消、服裝等行業中,這個觀點一再被證實,而且在汽車行業中也一定會發生。所以,生自中國、真正有實力的智電汽車新物種,對于中國年輕人的號召力一定很強。
總而言之,智己汽車的核心市場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85%(純電動汽車細分市場),加上350萬輛豪華車市場中年輕的中國高知用戶,這個市場至少也是年銷量兩百萬的規模。
因此,智己汽車增長的想象空間非常大。
碼上入群 搶先試駕智己L7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512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