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再僅僅是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而是我們培養和學習經驗的地方。”
2021上海車展開幕前夕,沒來成上海的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CEO吉姆·法利早晨六點趕到辦公室,接受了包括《汽車公社》在內的幾家中國主流媒體的線上采訪,對很多內容做了坦誠的回答。這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句話。
而在上海車展上,福特端出了自己的“純電”大菜Mustang Mach-E。這是福特中國2019年4月發布“福特中國2.0”戰略之后,在純電動領域真正的落地動作。
Mustang Mach-E能不能賣好?記者之前曾經跟業內的媒體老師們交流過,并不是太看好。為什么?福特趕了個“晚集”。而且,對于中國市場的認知,福特是有點“懵圈”的,之前所有的重心都在美國本土市場。Mach-E也不是在中國市場率先上市。
不過,改變自吉姆·法利(Jim Farley)接任福特全球CEO后,已經悄然發生,實際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地高。從這次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調來一位“鐵人三項”選手馬克·考夫曼(Mark Kaufman)來說,就是準備在中國“扎硬寨、打硬仗”的,完全可以體會到那種變化。
而上海車展之后,我們再來回顧吉姆·法利的受訪,福特未來的打法,對于中國市場的認知和布局,以及應對競爭之策,也日漸清晰。
兩大“支柱”市場
作為祖孫三代都是“福特人”的現任掌門人,吉姆·法利自然很懂福特。
所以,面對汽車行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吉姆·法利擔任福特CEO后,第一個重點工作,是啟動實施了公司業務全面轉型計劃。而且,這不是“吉姆·法利的個人計劃”,是“和安寧總(福特汽車公司集團副總裁、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CEO陳安寧)及所有福特高級領導層一起對公司的未來規劃達成的共識。”
吉姆·法利表示,這個全面轉型的計劃,分為三個同步推進的重要目標:重振汽車業務,實現企業現代化,自我顛覆。
說到重振汽車業務,那么,無論是中國還是北美,福特的汽車業務必須重振,“這是我們的立身之本,也是我們能夠拓展新興業務領域競爭的基礎。”以記者的了解,這要比韓愷特時期要高明得多。雖然韓愷特在任時做了很多重要工作,但是,確切地說,他還是太在意華爾街,忽略了車企的造車本質。
吉姆·法利在美國總部,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最大挑戰”。作為福特全球CEO,吉姆·法利說自己要確保北美和歐洲能借鑒中國的經驗,把來自中國的經驗和優勢轉化為福特全球的競爭優勢,將中國的成功經驗輸出到全球市場,這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巨大的機遇。
“福特未來的核心產品組合,一定是來自中國和北美。”而且,這就是“新福特”。未來,只有在北美和中國這兩個市場,福特才會保持完整的產品系列,這也是福特未來全球運營的兩大“支柱”市場。自中國市場上升為獨立單元后,福特汽車第一次通過吉姆·法利清晰表述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在轉型的過程中,福特中國在重振汽車業務、實現企業現代化、自我顛覆三個目標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一家百年車企,福特終于認識到中、西方市場對于客戶需求的理解和客戶體驗的管理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我們必須用以中國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業務模式,來參與未來的市場競爭。”
吉姆·法利是這樣表達的,福特需要推出一系列全新的、更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讓福特在中國的業務能夠跟上市場的形勢。他很明白,中國的消費者對于日常生活中的數字化技術和產品的接受程度,要領先于世界其他地方。“我們看到,無論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數字化服務等,中國已經走在了這些數字化技術發展的前列,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會領先世界。”
他希望,中國消費者能對福特這個品牌刮目相看,“我們要圍繞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利用福特全球產品和技術的優勢,結合中國市場的團隊和資源優勢,開發針對中國的、獨一無二的產品,很快大家就會看到我們的產品。”
吉姆·法利表示,“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安寧總之下有了新的領導團隊,不僅是要實現扭虧為盈,更重要的是為福特公司打造新的‘DNA’,一個擁有中國基因的‘DNA’, 因為這個團隊深諳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可以真正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推出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當然,福特要努力的,不光是推出新產品,更重要的是要拿出對中國消費者需求的誠意,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第二局的答案
我們看到,一個打造新的“DNA”、擁有中國基因“DNA”的福特汽車,太需要“放下包袱,開動機器。”所以,除了重振汽車業務,吉姆·法利也表示,福特三個目標中的“實現企業現代化”,不僅僅是做純電動的汽車,而且還要引入人工智能等其他高科技手段,將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現代化。
這其中,包括將以往傳統的廠商客戶關系進行提升,“以往將車賣給您,將零部件賣給您,然后就結束了,幾年之后再見。這樣的關系必須以現代化的手段進行革新,圍繞消費者對于產品、服務和體驗的需求的變化,進行全面創新。”
就供應端的供應鏈管理來說,吉姆·法利舉了一個美國棒球比賽(九局制)的例子來表述福特的電池供應現狀,他認為剛剛進入到第一或第二局。第一局,可以從寧德時代、LG、松下、SK等企業購買電池,但現在進入了第二局。從戰略上來說,供給的安全保障就變得非常重要。
“Mustang Mach-E的上市已經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福特內部一直認為,入局比較早的玩家,其整個供應鏈成本是做下不來的,而Mach-E出乎意料的上市價格,就獲益于整個供應鏈成本的下降。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COO朱江在發布會上就強調,“無疑Mach-E上市時間稍微晚一點,但是整個供應鏈價格已經下來了,我們能夠把成本降低,其實最終受益就是市場和用戶。”
在專訪中,吉姆·法利對目前“福特選擇比亞迪電池做合作伙伴”的疑問做了很官方的解釋,“未來要和誰進行更廣泛的合作?現在這個答案還沒有明確。一旦有了新的技術,比如說用了磷酸鐵鋰電池,它可能不需要(續航)特別長,但性價比很高。”
那么,為什么是比亞迪?很簡單,福特選擇跟哪些合作伙伴合作,會慎重地“了解他們產品的化學特性、專業能力。在我們自己公司內部有專門的團隊負責電池的開發業務,來掌握這些技術本身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些產品是怎么做的,如何提升質量?如何提升它的成本結構,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話音才落,4月27日,就有外媒報道,福特汽車決定在美國密歇根州東南部建立一個名為“福特離子園(Ford Ion Park)”的動力電池研發中心。而且,將在“福特離子園”部署一支由150名動力電池研發、生產領域的專家所組成的特別團隊,負責為福特的新能源車型研發動力電池。此外,福特汽車還將斥資1.85億美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建立一個合作實驗室,致力于開發、測試和制造動力電池。
此外,進入第二局,福特在投入22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戰略中,并沒有包括針對電池的投入,“我們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投入。以后在電池的投入中,我們要怎樣關注?關注這些公司的哪些標準?包括在中國的電池公司。”
基于這些探索,吉姆·法利和陳安寧以及管理團隊對很多領域正在形成自己的觀點。前瞻性的研究,包括固態電池已經開始(研制),化學技術一直在提升,科技一直在發展和變化。法利認為,福特要進入第三局,就要有更好的戰略。福特目前還在第二局,但是,“第二局對我們而言也是激動人心的變革之局。”
不但供應鏈進行現代化的變革,就在4月28日,福特中國宣布在華業務運營的管理模式進行全新的調整,將成立福特品牌乘用車、商用車事業部。未來汽車業務將聚焦福特品牌乘用車、商用車、林肯品牌及電動車業務四大核心領域。
這個內部結構和渠道的調整,其中的一個,Mach-E的渠道模式在13日的發布會上第一次由朱江做了清晰的說明。具體來說,就是福特電動車事業部以“直營模式”打造直接面對用戶的銷售服務網絡,2021年城市體驗店和服務網點將覆蓋20個城市。
這也是吉姆·法利在專訪中提到的,“在中國,我們是外資OEM廠商中,第一家把電動車與燃油車區分單獨建立直營+直銷混合銷售模式,直接面對消費者,這個對于我們傳統的經銷商網絡模式來說,非常顛覆。”
當然,福特未來的業務不僅僅是賣車,吉姆·法利表示,“還要在人們出行的每個領域都尋找新的業務增長機會,關注客戶在每一公里使用過程中的滿意度和舒適度,突破以往依賴汽車生產銷售的傳統業務模式,這對于擁有百年歷史的福特汽車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挑戰者”的姿態
面對中國市場的天翻地覆,面對像蔚來和特斯拉這樣的新的競爭對手,福特在吉姆·法利的帶領下,也開始了最重要的自我顛覆。福特也正在變得更加謙遜,拋棄傳統的束縛,以“挑戰者”的姿態看待自己,“以自己和自己競爭的方式來進行顛覆。”
這其中,最重要的心態變化就是,福特的新定位是“挑戰者”,不再沉醉于一家擁有118年歷史的傳統公司的定位,而且不僅是在產品電氣化方面發起挑戰,也要在數字化、智能化和客戶體驗方面發起挑戰。
這也體現在,Mach-E發布的當天,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總經理Mark Kaufman上場“秀”的第一句漢語,就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透著一種絕地反擊的狠勁。而且,發布會的開始,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COO朱江就把自家Diss到底,“今天發布會就是講故事,先砸自己場子,再把場子給撈回來。”完全是一副“不打碎自己,怎么重生?”的架勢。
記者說過,經過這么多年,我們終于有機會看到百年福特展現一把“狠勁”了。福特汽車是有種狠勁的,做事情、做決定的決絕性,能夠經歷百年行業變遷而不倒,骨子里的這種特質是非常強的。我們在吉姆·法利這位“老福特人”以及福特中國團隊身上看到了。
而從吉姆·法利的角度來看,Mustang Mach-E就是福特公司“自我顛覆”的產品,“只有福特做得出Mustang Mach-E,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還能做得出。它有著底特律的風范、態度及底特律的氣場,這是只有福特才能做到的。”
吉姆·法利還表示,為了在中國實現重振汽車業務、實現企業現代化、自我顛覆這三個目標,首先要快速擴大電動車產品的市場規模。而要克服這個挑戰有兩個障礙,一個是要有出色的產品,另一個是創新的數字化客戶體驗,“實現差異化的客戶體驗。Mustang Mach-E就是我們做出的第一個答案。”
其次,要實現林肯品牌在豪華市場的差異化優勢。過去幾年,林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三年三款國產車”的成功落地成為亮點,可以說,“林肯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引領林肯全球的發展。” 比如,在中國的“林肯之道”要比美國的“林肯之道”先進得多。在中國銷售的林肯車輛,今年一月份的銷量已經比美國的銷量要高。
但林肯要保證未來繼續增長的勢頭,形成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林肯之道”的升級等。吉姆·法利認為,“未來我們還要通過加速林肯的電氣化,再加上數字化的林肯客戶體驗,打造一個全新的數字化的‘林肯之道’。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林肯品牌在全球的競爭力。”
吉姆·法利還表示,福特重新研究了中國市場,也改變了很多傳統的做法。比如,不再像從前,只是引進歐洲開發的福克斯,然后本土化改造一下就生產上市,還能成功。“我們一季度長安福特的銷量中有一半以上都是SUV和中大型轎車,這都是根據中國消費者高端化和家庭化的趨勢所做出的產品轉變。”
而對于福特中國團隊的表現,吉姆·法利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表示,過去連續幾年中國市場出現虧損,陳安寧就任以來很重要的使命,就是重振福特汽車的業務。而陳安寧帶領的中國團隊兩年前提出的“福特中國2.0”計劃對在華業務進行了重新布局,為聚焦電氣化、智能化、并升級消費者體驗打下了業務基礎。而且,“福特中國2.0”計劃實施以來,福特的品牌、產品體系、營銷體系等綜合實力得到改善和提升。
“過去幾年我們學到了很多,不僅只是體現在業績扭虧為盈,而且讓我們理解了怎樣在中國更好地競爭。”吉姆·法利在福特內部有句有名的話,“你不打碎自己,別人會。”他說他相信,中國領導團隊一定會盡自己所能,在中國市場上,像一個“挑戰者”一樣進行充分競爭。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597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