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麻省理工學院成立的A123系統公司是美國一家專業開發和生產鋰離子電池和能量存儲系統的公司,在新能源領域日新月異的今天,其曾經甚至被看做是美國新能源企業的旗幟。
然而,由于受一次大規模的有缺陷電池組召回的影響,A123陷入了財務困境,該公司宣布其第一季度虧損1.25億美元,第二季度虧損8290萬美元,并預計今年剩余時間將持續虧損。此外該公司還警告稱,如果不能獲得更多融資,可能無法維持運營。
中國成美國新能源公司救濟地
天無絕人之路。A123日前宣布,與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萬向集團達成戰略投資意向。根據戰略投資協議,萬向集團將對A123最多注資4.5億美元,這對一度處于破產邊緣的A123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據媒體報道,萬向集團在伊利諾依州埃爾金的美國子公司目前由其創始人的女婿掌管。在近10年的時間內,該子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收購美國陷入困境的汽車零部件產商,它的一家合資公司已經收購了伊利諾依州拉夫斯帕克(Loves Park)的汽車軸承生產商Driveline Systems LLC,并成功使其扭虧為盈。
萬向公司美國總裁倪頻表示對這筆投資的潛力感到樂觀,”萬向希望能成為美國和中國市場上綠色能源產品的有力競爭者。”A123公司也表示,與萬向集團的交易將幫助其維持運營,并擴大其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A123并非首個覬覦中國市場公司。早在2010年4月,致力于開發電動汽車充(換)電相關技術及服務體系并投資電動汽車發展所需基礎設施的Better Place就與奇瑞簽訂合作協議,標志其正式踏足中國市場。2011年4月,Better Place又宣布與南方電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廣州建立一個電池換電站及體驗中心。
由于美歐市場的萎縮,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必將在企業和政府投資選擇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國目前正為實現新能源目標而大規模上馬新項目,一位分析人士甚至指出,由此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能源市場,并使中國有能力以無可比擬的價格向世界其他地區出售新能源。
我國政策利好是國外新能源企業投奔動力
有企業家指出,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如此龐大的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機。
一直致力于轉型清潔能源的新奧能源相關負責人認為,我國把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等產業作為新型戰略性產業和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加以鼓勵和支持,”十二五”規劃也把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舉措,對企業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我國對海外原油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因此政府一直鼓勵企業投資電動汽車及相關基礎設施。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我國還會出臺其它一些措施,比如采取更嚴厲的汽車百公里油耗標準等來鼓勵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已出臺了包括補貼在內的幾項激勵措施,來促進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產業的發展。據悉,類似措施還將繼續跟進,其中包括要求地方省市減免電動汽車車主停車費、充電費和過路費等。此外我國去年底出臺新規,其中改變了對部分公務員的購車要求,鼓勵其購買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
盡管如此,美國大選之年也給萬向集團和A123的交易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克里夫-斯特恩斯稱:”我們要確保美國聯邦政府不會通過向外資控股公司提供百萬美元的政府撥款和貸款這一渠道,從而成為盜竊本國國家機密的元兇。”此外分析人士表示,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電動車產業也不是一帆風順,美國新能源產業正在遭受的風波,也許能帶給中國一些啟示。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騰訊科技
作者:喬紅康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62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