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遭遇20年罕見危機,大多數汽車行業的高管們這半年,尤其是最近兩個月,面臨最難過的一段時間。一家汽車公司的高管最近一直在吃安眠藥,因為晚上睡不著覺。
愉觀車市不完全統計,按照前兩季度產能超過1100萬輛計算,受5月份大規模停產、減產影響,整個二季度將減產25%以上,按照每輛車10萬元計算,損失即達 1300億以上。而黑市的芯片價格已經上漲了二三十倍。
“就看今天晚上能不能調到1000個芯片,否則從18日起,我們一個品牌就要完全停產了。”某汽車企業高管說,自從去年以來,生產一直都是斷斷續續,誰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停產,采購部派出了所有的人員去掃貨,去供應商處24小時蹲點“搶資源”。
自從愉觀車市去年12月份報道了《南北大眾今起停產!“缺芯”將影響百萬產能!》一文后,缺芯,愈演愈烈,已經成為席卷全球的,阻礙汽車產能的“絆腳石”,且呈現越來越嚴重的趨勢,短期內仍將延續。
愉觀車市連線多家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供應商,了解到,因為供應商無法按計劃供應相應的零部件,5月份國內整車廠大面積減產停產,涉及的企業多達上百家,其中包括40多家為主流的已經在所難免。有業內人士統計:5月份,車企總產量能夠達到規劃產量70%的,已經很不錯了,有些企業的產量僅為規劃產量的40%。算上供應鏈較為穩定的日系車企,5月份和第二季度的產量保守估計降幅25%。
5月16日,博世中國區總裁陳玉東,在其朋友圈寫道:真的好累!配文是一篇題為《寫給處于壓力之下的汽車行業高管的一封信》。
這封信中寫道:大多數汽車行業的高管們這半年,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應該是最難過的一段時間。一家汽車公司的高管最近一直在吃安眠藥,因為晚上睡不著覺。
而此焦慮因為缺芯導致的停產帶來的。無論是上游的供應商供應不出零部件,還是下游的整車企業“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缺芯,使得汽車行業陷入普遍減產和停產的危機中。
上述這篇文章中提到:某位汽車高管說這是“從業20年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在愉觀車市的專訪中,發現這樣的說法毫不為過。
某大型零部件供應商高管告訴愉觀車市:“我的嗓子已經啞了四周了。”因為供不出貨,還要不停向客戶去解釋,接電話,客戶來訪接待各種解釋。
而一位整車廠的高管透露:為了獲取有限的資源,他們非常痛苦,拿著現金,24小時,蹲點掃貨,去黑市采購高價的芯片,而所有的努力,都只為一個目的:讓生產線繼續轉動。
另一位整車企業高管透露:“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他甚至親自給供應商的總部寫信,給供應商的中國區總裁寫信函。”
甚至為了獲得更多的零部件供應保障,還有些企業,甚至通過地方政府去協調。但是,供應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一位大型零部件供應商中國區總裁感概:他也希望每家提出的要求,都可以滿足,都是客戶,都一視同仁,皆大歡喜,但是,事情是,供不應求,而他們只能制定更加合理公平的供應方案。
“誰都不想得罪,但最后把誰都被動得罪了。”這是一家零部件供應商高管的內心世界寫照。而整車廠的高管們,同樣生活在高壓之下。一位整車廠高管對愉觀車市表示:“他做夢都在想著停下的生產線,又開始轉動了。”
據愉觀車市不完全統計,即便是情況較好的車企,5月的產能也僅僅能維持原計劃的70%。“雖然現在還沒有停,但沒有人承諾我們還能生產多少天。”某車企高管感慨。愉觀車市了解到,這次的產能告急,是全行業的,無論自主品牌還是合資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疫情、地震火災等因為,使得全球芯片減產,今年3月19日凌晨,發生在日本茨城縣日本汽車芯片廠商瑞薩電子(Renesas)的一場火災,更是使得全球缺芯雪上加霜。
盡管大火很快被撲滅了,但瑞薩 12 英寸線遭遇臨時停產。愉觀車市了解到,受到瑞薩大火影響,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博世汽車成為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某整車廠透露:“今年5月份,其向博世采購的4.9萬套零部件,實際只供應了2.4萬套。”
愉觀車市了解到:博世包括自動轉向、ABS、ESP、Airbag、ECU等幾大零部件板塊,都受到瑞薩大火的影響,導致產能受到影響。
而另一供應商巨頭大陸集團,在缺芯壓力影響下,一直在備受停產、產能不足之困。
博世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為了緩解供貨壓力,博世對待所有的整車企業,都一視同仁的公平的全球分貨制度。”
愉觀車市從整車企業了解到:長安汽車原計劃5月產量超過10萬,如今產量只有5萬輛不到;吉利汽車5月份6萬多套零部件需求,也被減少供應到2萬左右,供貨率不足40%。而沃爾沃、坦克早就被曝出停產。
愉觀車市不完全統計,按照前兩季度產能超過1100萬輛計算,受5月份大規模停產、減產影響,整個二季度將減產25%到40%之間,按照每輛車10萬元計算,損失即達2500億到4000億之間。
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首席執行官柴田英利(Hidetoshi Shibata)4月19日在東京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表示計劃在5月底前全面恢復起火工廠的產能。預計到6月中左右才能恢復以前的發貨量。
屆時,博世眾多的零部件業務有望恢復,但即便如此,缺芯問題何時真正解決,也仍然是未知數,沒有人可以準確判斷。
“整車廠目前還是通過生產線調節來盡量減少影響程度。”某整車廠高管透露。對整車廠來說,利益最大化,是生產附加值更高,售價更高的車,但現實的難題在于,往往售價更高的車,使用的芯片數量也越多,在芯片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平衡好產量和產值的關系,也成為整車廠家不小的挑戰。
而對于整車廠家來說,某車企高管感概,缺芯雖然因為疫情加劇,但實際上,將成為汽車行業,兩三年內都難以真正解決的問題。
從表面上看,因為疫情、因為消費類芯片需求增加,因為華為囤貨導致的行業跟風,是影響此次大規模缺芯的主要原因,但實際上,真正的源頭是產業層面的。
芯片行業單價并不高,但投資額大、投資時間長、見效慢,芯片應用到整車層面,更是要經過大量、長期的試驗試制,所以,對整車廠來說,即便有替代方案,短期內也難以成行。
“我們的工作量大量增加,我們在尋找替代方案,但是,汽車的芯片有1000多種。”某整車企業研究院負責人對愉觀車市表示。而他同時表示,實際上困擾他的不僅是實驗過程的煩雜,還有最終替代方案是否能成行的問題。
“芯片本身價格并不高,但是卻直接影響到產品的穩定性,如果我們替換了,而其他企業沒有替換,實際上,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而這個風險在于,一旦你因為替換了芯片產品問題,最終影響的還是整車廠家的品牌和口碑。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即便找到替代方案,也不敢冒然去替代。而這也意味著,即便有新的公司,愿意在芯片行業投資,有沒有企業敢率先使用,做“吃螃蟹”的那個人,也很難說。
而正是因為這樣的現實難題,“缺芯”某種程度也成為芯片企業抬高價格的籌碼。實際上,就算沒有疫情,往年,“缺芯”也是常有的事,芯片企業常常因為火災等因素交不出貨,導致終端芯片緊張,價格上漲,芯片企業的代理商的存貨跟著水漲船高,有知情人士認為:“缺芯”已經成為芯片企業惜售變相漲價的噱頭,而汽車廠家為了獲得資源,幾十元的芯片,甚至花20倍、30倍的價格去購得。這已經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缺芯”問題難解決,但也并非不能解決。而從源頭上,真正緩解“缺芯”問題,愉觀車市認為需要“無形的手”,重視這個問題,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去支持、調劑和推動。
來源:愉觀車市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6990
以上內容轉載自愉觀車市,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