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WEY摩卡在北京上市,意味著WEY品牌煥新后的首款車型正式落地。發布會后,WEY品牌營銷副總經理喬心昱、WEY品牌用戶運營高級總監顧華軍、WEY摩卡產品總監劉鵬凱接受了媒體采訪,針對品牌、產品和技術等層面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提問:今年是摩卡WEY品牌成立第五周年,品牌定位從“中國豪華SUV領導者”變成了“新一代智能汽車”。在品牌方面是怎么考慮的?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做品牌煥新,意味著什么?未來會給大家帶來什么樣不同的體驗?
喬心昱:關于這個問題,準確來講是2016年年底誕生到現在,大概走過了四年多的歷程。作為自主品牌,WEY是第一個向合資品牌發起挑戰的。2016年所有的自主品牌基本上都是在15萬這條線之下,而WEY到來后就突破了15萬元的天花板。現在,確實時代發生了變化,變在哪兒了呢,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在行業里的觀察。
*喬心昱 WEY品牌營銷副總經理
變化一:國家名片發生變化了。過去國家名片是,中國的車在全球范圍內,比的是性價比。但是從2018年開始,國家發改委明確了未來的國家名片是智能汽車,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變化二:這次上海車展,所有新發的車都圍繞“智能”。“智能”這個詞也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風口。因為未來WEY品牌是要出海的,我們要順應國家名片,同時也要順應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變化三: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消費者的購車行為也會發生變化。過去消費者說,我買一個大的車,我買一個舒服的車,我買一個豪華的車。Z時代的年輕消費者要什么?要一個可炫耀的、懂他的,并且能夠做到實時交互的。這樣的需求在智能化這條路上已經非常明確了。
變化四:長城汽車過去30年所有的技術儲備都搭載在了WEY上面,特別是摩卡所搭載的咖啡智能、咖啡智駕。
結合上面的四個點,把“中國豪華SUV領導者”變成了“新一代智能汽車”,這就是整個變動的由來。
提問:摩卡主打的是智能駕駛,對于新一代智能車的定位來說,之后的幾個產品是否有各自的側重點?全新的品牌叫新一代智能汽車,將來WEY品牌會不會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喬心昱:在2021上海車展的時候,我們提到了WEY在未來要做全品類的品牌。這個全品類是說,在今年上海車展發布了摩卡、瑪奇朵和拿鐵。未來我們會橫向地去突破品類,并且還要縱向地形成新的價格帶,在橫向和縱向分布的過程中會誕生出很多新的細分品類。比如未來的機甲系列,這些品類會成為WEY品牌持續向上突破核心的產品布局。
談到今年的幾款產品摩卡、瑪奇朵、拿鐵,包括明年的產品,在底層技術上都將建立在兩個核心技術上。一是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這條線是行業里面很大的一個趨勢,而且國家名片也是這樣。二是智能混動。我們是以DHT技術為代表的HEV。未來不管車型怎么變化,這兩個技術會作為我們的技術底層。
接下來的拿鐵和瑪奇朵這兩款車確實是有側重的,瑪奇朵主打的是混動,所以全系所有的產品配置都會是以DHT技術為核心。拿鐵的這款車型會兼具摩卡和瑪奇朵兩款車的優勢。比如說在整個的動力系統上有多重動力選擇,包括今天摩卡所搭載的E20N+9DCT,也會有未來的1.5TDHT混動技術。
在智能化方面,拿鐵這款產品在自動駕駛上面也做得不錯,但是沒有摩卡這么極致。在智能座艙、智能服務和智能駕駛上面確實也吸收到了摩卡的優勢,所以相對來講是一款比較均衡的產品。
顧華軍: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我是這么理解的,我講講自己的感受。
首先,車企做用戶運營,或者往用戶運營轉型,第一個點是直接建立跟用戶的連接。直接去To C,以前只是把車賣給經銷商,后面很多的事我們都不管。但現在直接To C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可能有些時候不敢想象企業直接To C會面對很多問題。直接面對用戶理念上是非常不一樣的,包括在用戶面前應該怎么去說話。
*顧華軍 WEY品牌用戶運營高級總監
剛才我在臺上也分享了,過去的幾個月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比如在臺上分享的APP注冊用戶數超過了70萬,注冊車主用戶大概30萬出頭。也就是說,現在APP的潛客將近40萬,這已經是一個比較大的基盤數據了。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建立大量的跟用戶的連接,用戶包括車主也包括潛客。
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舉例來說,針對WEY的用戶問題,比如說投訴或者是咨詢,我們要求在半個小時之內完成回復,完成閉環。每天我都看日報數據,只要上面投訴我們或者是有問題咨詢,@管家賬號會在半個小時回復。大家看起來是一個很小的事,但其實做起來是很復雜的。為什么?因為用戶的問題五花八門,我可以問產品、問車機、問終端服務,投訴這個投訴那個,通過APP這個入口要連接整個集團、整個公司的能力。這就是我剛才拿一個比較值直觀的例子說清楚企業車企直接To C有非常大的改變。
另外,我個人覺得是要形成更多閉環的能力,長城除了營銷上的創新之外,底層的變革是來自于組織的變革。內部形成作戰單元,這都是非常大的組織變革,組織變革是圍繞戰略變革去做的底層設計。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用戶,可能在APP里面他吐槽說WEY的車鑰匙太丑了,長長的,像LOGO一樣。我不去評價,因為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因為聽到用戶聲音的人解決不了,幫忙設計鑰匙的人可能在別的部門,跟我們根本不是一個營銷平臺,但現在組織變革之后,就能快速成立一個項目組,建立一個小的項目組的方式去解決這個事,我們可以重新幫他設計一個鑰匙,讓他可以自由選擇。
基于用戶的需求,我們會更多的聽到用戶的聲音,并且把用戶的需求實實在在的解決掉,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更多的是基于場景的變化。包括內部在溝通的時候也講到了這個點。相對來說我自己的感受是,我覺得摩卡代表了長城汽車最尖端技術的集成,特別是摩卡。現在我們也接觸到很多新的場景。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們應該怎么給用戶賣一些智能駕駛的數據包,類似于虛擬的產品。包括車機上的虛擬產品等等。因為摩卡是基于“三智融合”技術(智能駕駛、智能服務、智能座艙),有很多功能。
基于新的場景,也會觸發組織做新的變革,用戶運營的工作范圍要延展得更多,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挑戰。以前在傳統的模式或者傳統的汽車場景下根本接觸不到,這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新的挑戰。我們要建立一個更加豐富的,聯動整個集團更加龐大的朋友圈。
提問:作為現在的年輕用戶也好,或者中國喜歡智能汽車的用戶來說,已經被刷新的概念,叫只有重建才能實現智能,才能實現智能駕駛,但是摩卡這款車是最高水準的車,把所有的一切智能技術都放到摩卡上,是不是代表了WEY品牌也好、長城集團也好以后的技術路線,不是說要把所有的智能重建了才能實現,是不是咱們的突破或者以后的路線?
喬心昱:我覺得您這個問題特別好。大家經常說的,有一句話是“所有的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對于長城汽車,大家可以看到,從我們在今年發布的氫能,去年純電的電池,長城汽車整體的布局,特別是您剛才提到的動力布局,這塊做得是非常完備的。這種布局已經洞悉到了,比如上海車展上說混動和純電在2030年整個市場份額能占到65%,燃油車慢慢越來越少。
在長城汽車的布局來看,WEY還有沙龍,沙龍更多的是基于純電和氫能的領域。而WEY這條路線恰恰跟純電的路線要并駕齊驅的,現在全系的都要做混動。嚴格意義上來講,今天所發的摩卡48V,在行業里稱之為“輕混”,今年年底還會出一個超長續航的基于DHT架構的插混車。所以,在混動這條線上WEY品牌肯定在長城內部是作為一個長線去布局的。
剛才您提到了智能化,智能化在WEY品牌上肯定是最好的東西先拿過來用,未來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將WEY上最頂級的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一部分的功能下放在長城汽車集團其他的品牌上。
提問:這次代言人選擇的是姚安娜,咱們也跟華為進行了比較深度的合作,有些細節還沒有對外界公布出來。大家都知道華為跟特斯拉是在爭技術路線,兩個不能說相背,技術路線是不太一樣的,華為的說特斯拉的不行,特斯拉說華為的不行。長城以后跟華為的深度合作,自動駕駛會走激光雷達的路線嗎?
劉鵬凱:其實,說華為是這個路線,不如說是整個中國更適合這個路線。特斯拉是一套全視覺的系統,攝像頭非常多,整車自動駕駛從源頭開始是讓車機去替代人去開車。人開車是通過眼睛去看去聽來去識別周圍的路況,用腳踩剎車,用手換擋,這是人去操作的。車現在要代替人去操作這些動作了,首先必須要擁有像人一樣的識別路況的能力、感知能力,這是自動駕駛的最初衷。特斯拉是純視覺方案,有的時候眼見并不為實。
*劉鵬凱 WEY品牌摩卡產品總監
激光雷達更進一步地為自動駕駛提供了助力。舉個例子,摩卡在今年四季度要推出的HWP版本,不管有激光雷達,還有8個毫米波雷達、智能前置攝像頭、控制器等等。智能前置攝像頭像特斯拉一樣,能看路,能讓車保持在這條車道一直往前走。毫米波雷達是什么呢?能夠通過毫米波來識別周邊的障礙物、車輛和行人。激光雷達是什么?激光雷達能夠進行立體建模,能夠更加細節的判斷車輛與周邊物體的相對位置,這樣的話就能全方位地去感知車到底應該是怎樣進行下一步操作,這是激光雷達的用處所在。
除去剛才說的這些技術之外,5G將來肯定也會用。為什么?5G是速度快,但是5G+萬物互聯,肯定也是為將來無人駕駛做準備的,只有真正的車與萬物進行互聯了,車與車之間、車與路之間、車與廠之間,甚至車與人互聯了,才能真正的把整個環境去了解,才能真正地實現無人駕駛。
提問:我想問劉總和喬總各一個問題。先問一下劉總,剛才您也基本解答了一下,關于摩卡其實是在一個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領域,它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除了您剛剛提到的激光雷達之類的,它是如何行動、思考的?
劉鵬凱:首先,從自動駕駛方面,今天上市的車已經開始正式銷售了,搭載的是HWA這套能力。這套能力是由5個毫米波雷達、1個前置智能攝像頭實現的能力。同時我們很快還會基于高清地圖升級為NOH。
HWA已經能夠實現在高速公路工況中的自動保持在車道中間巡航,實現自動變道和超車功能,這是HWA的能力。NOH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通過高精地圖實現自動上下匝道的功能。再將來的HWP,我們將有激光雷達能夠識別更細節的障礙物。
同時,我們還擁有六大安全冗余。激光雷達系統現在很多車企都在提,但是六大安全冗余除了我們敢提,我們敢量產,我沒有聽到任何一個企業提到這個方面。因為自動駕駛很多時候我們做到了,但是大家心里面在打鼓,它到底安不安全?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六大安全冗余就很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雙備份、六大冗余,包括控制器、制動、轉向、電源等等都是雙冗余的。一旦一套出現問題,另一套會無縫銜接,第一時間銜接,這也極大程度的保證了我們安全,這樣就能打消我們的安全顧慮。
提到智能駕駛,還有智能座艙,摩卡用的是全新的旗艦,上一代是820A,這一代的運行速度是上一代的3倍,是高通8155芯片。內存上現在很多車企還在拿當前的8G去吹噓,摩卡是直接用的12G,我們已經用最先進的技術實現量產了,這是我們的底氣。
除去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我們還拓展了智能服務。剛才顧總也提到了,智能服務是為了用戶,我們要把用戶所有的痛點場景都能最便捷地去解決,比如說加油、保養、停車等等場景,現在已經實現手機支付了,不下車都能支付,都為用戶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而且基礎架構能力已經搭建好了,后面通過OTA去持續迭代、升級,最終實現落地,達到全新的一套智能系統、智能生態。
提問:喬總,剛才您提到說,年底會推出一個長續航的DHT插混車型,是摩卡嗎? 瑪奇朵和拿鐵今年年內會上嗎?
喬心昱:是的,摩卡年底會推出長續航的DHT插混車型。瑪奇朵和拿鐵今年年內肯定會上。摩卡上市之后,瑪奇朵大概在7月份上,拿鐵在三季度也會發布出來。
提問:品牌創新以后,全新的品牌定位是什么?用戶消費群體是哪些人?今年的銷售目標是多少?
喬心昱:先說WEY的定位,新一代智能汽車,從名字上來看確實相比于過去的,或者在市面上主要以合資為主,這兩者其實有些區別。對于我們來講,現在代表的是新的,從大的趨勢也能夠看到,像自動駕駛,包括像人一樣去做交互,這些都是WEY在智能化上面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布局。
談到用戶,因為今天顧總也介紹到了之前摩卡累積的粉絲們,我們現在有兩個特別大的人群,第一個人群就是Z時代的年輕人,他們特別喜歡追求除了駕駛本身之外的價值,比如他希望找一個可炫耀的車,比如自動泊車等等功能。比如吃飯先發朋友圈一樣,啟動功能之前可能更多的是炫耀。另外一個人群,我們觀察到越來越多一線城市的高知中產對摩卡特別青睞,在智能領域有些研究。他們知道8155芯片跟820A到底有什么區別,其實這個不需要我們教育他,他自己就會明白,這兩個人群是將來我們非常重要的要鎖定的人群。
談到銷售目標,我們肯定是要比去年的量要做出比較大的突破,因為今年三款產品都是全新的車型,再加上明年也會有全新的車型。明年的車展也會擇機對車型的量產進行釋放。但您說具體的目標,要看全球整體的供應情況,但我相信這款車卓越的競爭力,我們相信跟合資品牌正面競爭肯定是有機會的。
提問: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競爭力了,有的品牌可能做的比較激進,像特斯拉。還有一些國產品牌宣稱量產L3級自動駕駛。就目前這個階段來看,無論是技術還是法規政策的允許上,現在還不是一個合規或者是成熟的技術。對于這個方面,摩卡也是要主推自動駕駛,咱們是怎么定位的?
劉鵬凱:HWA系統,在前段時間可能大家有關注到,我們放了一個36分鐘的駕駛視頻,完全沒有用手操作,36分鐘實現了單一車道自動駕駛、換道超車等等。技術方面現在已經達到了。但法規并不完善,為什么?尤其在中國,路況太復雜了,包括交通標志,現在的情況也是非常不統一,每個地區都不一樣,甚至在一個地區都有好幾種,這種是非常復雜的。
再有,為什么說特斯拉不行?中國的自動駕駛路線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是因為我們有高清地圖,包括在這條路上有多少條車道線、多少個箭頭都知道,非常清晰。特斯拉做不到。HWA的版本,已經能夠實現完全脫手駕駛了,但是基于法規不能這么說,技術上已經準備好了。
喬心昱:這個問題我稍微補一點。剛才您提到,自動駕駛事故頻發的事,我們是這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首先,我們作為廠商是不鼓勵大家把手離開方向盤的。因為在我們看來,我們經常去考慮用戶的使用場景,其實自動駕駛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實際上是雙重保障。對于WEY品牌來講是三重保障。
第一,自己開車應該實時地關注路況,這是你自己作為駕駛員的保障。第二,本身車輛在計算和感知層面,能夠幫你去判別,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因為大家開車時難免會有特殊的情況,容易犯困,比如說出現了緊急的情況,自動駕駛可以幫助你快速反應、快速判斷。第三,在六大冗余上我們做得不錯,在自動駕駛的各個場景、各個環節上都有備選方案。
始終一句話,自動駕駛一定是保障行人安全的一個雙保險。
提問:摩卡的標簽是新一代智能汽車人,新一代智能汽車很好理解,后面加人是如何解讀的?另外,前段時間透露過關于長城轎車的消息,關于這塊請您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喬心昱:首先,汽車人不是變形金剛。為什么叫智能汽車?首先回到什么是智能汽車?智能汽車在行業里是有定位的,在這個領域上,能夠代替人腦進行判斷和決策的自動駕駛汽車,中國對于智能汽車的定義就是這個,只不過發展的方向不一樣,有人能做到駕駛輔助,有人能做到自動駕駛。
為什么加上人呢?在雙重保障上,摩卡多了一點點主動性。大家知道平常開車的時候,對一個車發出指令,這個指令是單項的。摩卡能做到什么呢?根據你的使用習慣、使用場景主動地給你提供服務。比如,在高速路駕駛的時候,它先判斷表情、操作習慣之后,它會主動問你要不要由我來替你接管駕駛。這個就像出去兩個人一起駕車,你累了嗎?我來替你開一會兒。智能化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像人一樣,有更好的思考能力,有更準確的判斷能力。
關于您剛才提到的轎車,也可以稍微給大家透露一點點。轎車明年肯定是要上的,WEY品牌要做全品類的車型,但這款轎車一定要做不一樣的。在價格區間上依然是在主流價格區間(15-20萬),但是我們不想去做目前市場上像雅閣、帕薩特等這種車型,因為太常見了。作為自主品牌,如果做轎車一定要做出讓年輕的消費者非常驚艷,而且能搭載咖啡智能和混動DHT技術的車型。具體的,在今年6月份也會做WEY品牌全新的品類發布,我們也會把這幾款全新的車型介紹給大家。
提問:現在經常提到Z時代的年輕消費者,市面上有很多品牌都會說主打年輕消費者,那么WEY品牌如果在營銷層面打年輕消費者,和其他品牌相比有哪些不同?
喬心昱:現在好多人說,打動年輕人,80%以上都是停留在口號上。在我看來,作為一個營銷行業,首先,我們想把一個車賣給年輕人,特別是90后、95后,想要賣給他們,一定要吸引他們。產品力是不是他關注的?肯定是他關注的,但是不是吸引他的?恐怕不是,因為先跟他講一些能夠吸引他的點。比如,在行業里面網紅的產品,可能會傳遞一個文化,比如現在有國潮興起,先被吸引住之后再跟他講產品。
第二,想讓年輕人接受你的品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參與進來。我們不要小看這些年輕人的潛力,他有很多的想象力,他有很多的技能。我認識一個車主,他就是玩智能編碼的這一套。他能夠隨時結合產品的使用過程中的點來編輯和創造出一些新的功能,這也是WEY智能汽車可成長的給大家賦能的。
第三,跟年輕人接觸不要喊口號,盡可能地跟他們長久的,不叫種草,應該叫種樹,首先這個車要自己年輕,自己要多跟他們接觸,要說他們聽得懂的話,這樣才能爭取一點點機會。
提問:WEY品牌在產品化方面未來還有那些新意?
劉鵬凱:剛才說的是智能服務其中的一項,把車開到加油站,通過我們的WEY APP能夠綁定自己的支付賬號,包括微信和支付寶。目前是車的油量在一半以下會提示,主動彈出加油站,加多少油直接輸入,輸入以后免密支付。現在有一個非常火的,是給用戶推薦有折扣的,也是為了總體的實用性。
除去加油還有維保,一般是基于里程、時間等固定的模式,而且還要把車開過去,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合適,也不知道時間是不是浪費,非常麻煩。現在智能維保,車可以自己去進行體檢,到底是不是保養車自己知道,而且還可以一鍵預約,預約完之后還可以在線支付,甚至可以上門取送車,完全不需要用戶擔心保養時間預約的事。
除去這個還有停車。像ECT,類似于高速公路的上下都能實現,非常的方便。其實在車上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功能,就是“我要吐槽”這個功能。不僅能反饋問題,在APP里提的很多建議包括意見,我們都會采納,非常有意義的軟件我們都會考慮加進去,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二個問題是激光雷達。價格,喬總4月19日在上海車展預售的時候已經說過,我們的激光雷達版本車型絕不會比同類產品貴。大家可能也聽過,目前來說,激光雷達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們目前六大安全冗余,其實六大安全冗余比激光雷達的價格更高。我們今年年底實現激光雷達版的上市,可以說在全球真正能實現今年四季度上市的只有WEY和小鵬說過這句話,別人我是沒有聽說過的。
六大冗余是硬件。其實,我剛才在下面在想怎么給大家解釋一下六大冗余。舉個稍微悲傷點的例子,前段時間在新聞上看到,一個公交車司機突發腦出血去世了,他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個動作剎車、靠邊,保證了整車所有乘員的安全。目前,激光雷達版是在車里一直住著一個司機。當有問題之后,另一個司機會第一時間靠邊停車,能做到靠邊停車的自動駕駛。出了故障靠邊停車,目前沒有六大冗余是做不到的。
提問:現在時代變化很快,下一步WEY的營銷會有什么吸引人的方式?
喬心昱:分享一些經驗。大家知道坦克300那個車特別火,不用做太多營銷。為什么這樣呢?其實這里就談到細分市場再細分的概念。其實大家干營銷時間都很長,尤其是行業經營了很多年,我們都明白,要想讓哪個產品火,這個產品力必須得強,必須得有自己的特點。坦克300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產品,在這個市場里沒有競爭對手。
首先,在談營銷之前,在商品力達到的時候,洞悉到未來2-3年里能不能有一款車出來成為爆款,一看很喜歡,一開起來更喜歡,在市場上是有空間的。比如說A級和A0級的越野車可能是一個,未來很多車企也在研究。還是回到這個問題,必須先有一款車。現在營銷的玩法更多的是什么呢?我們叫漣漪式的,核心的觀點不是以訂單和線索作為最終的目標,是以用戶增長和活躍度作為最終目標,這種思路跟現在很多互聯網企業是非常相似的。
我做一個事情,可能不求今天一定能夠促成多少個單。今天顧總所講的,魔術師的一系列動作都在驗證這個方法。蓄水池里面積攢了一部分用戶之后,持續地運營他們,讓他推薦周圍的人,同樣地拉到蓄水池里面。最后用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進行變現,愿意下單下單,愿意買我的周邊可以買我的周邊。這種方式,我相信在未來智能汽車時代會有越來越多的場景選擇漣漪式的營銷方式。
顧華軍:我簡單補充一下,我以前做媒體,傳統的汽車行業一幫五六十歲的人在決策想把車賣給一幫二十幾歲的人。這個思維可以倒過來,同時也可以回答媒體老師的問題。
一方面,我們可能對于產品本身是有定義的,圈層和目標用戶是誰?跟傳統思維有一個非常大的不一樣,我們經常思考的是,不要老是說你想干嗎,我想賣給誰,我覺得用戶要怎么樣,我覺得我是賣給誰的。倒過來想思維就變了。舉個例子來說,以用戶運營的思維來考慮,我們企業很多決策,甚至我跟李總說,這個事情你也別定,讓用戶定。很簡單,現在觸達用戶,在用戶里做一個調研投票,叫什么名字,用戶喜歡去哪里。以前是我拍板,現在是用戶定,用戶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當然,每個企業都對產品有定位,我想賣給Z時代,但是Z時代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Z時代是哪些年輕人?你的認知需要不斷地把它圈層化。這是跟之前非常大的一個營銷策略的不同,根據用戶自己是誰,來反向地修正營銷策略,這是思維上非常大的一種改變。
提問:講到用戶運營,魔術師創造營、摩卡學院,這塊是針對摩卡來做的,用戶運營怎么運營?對于WEY品牌,精品是針對WEY品牌還是針對每一個產品開發?
顧華軍:我們自己也在思考,首先產品和產品是有差異的,我們的用戶群就是要有差異的,我盡量讓他們感受是不同的。剛才喬總也說了,接下來第二款車會推瑪奇朵,瑪奇朵是一個什么樣的體系呢?我們也在構思怎么建造這套體系。學院也好,聯盟也好,在我的腦子里本質上是一個殼而已,我今天沒有講枯燥的底層架構和邏輯,包括用戶的成長體系,這些偏運營的東西,都是涵蓋這個的。
無論是摩卡也好,瑪奇朵也好,拿鐵也好,最后構成的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體系。中間有個性化的東西,但同時也要聚合到一個體系里面來。
來源:AutoR智駕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7484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R智駕,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