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創維、美的切入汽車行業之后,家電領域的另一巨頭海爾也即將進軍汽車領域。
5月31日,有消息爆料稱海爾集團將與吉利在車聯網、智慧家庭互聯、營銷渠道與營銷創新模式、金融及物聯網支付等方面實現合作。
其中最重磅的可能消息就是吉利旗下高端智能純電品牌極氪的首款產品 極氪001將在海爾零售門店銷售。
吉利方面表示對此消息不予置評,但按照吉利以往對于類似合作消息的處理態度及結果來看,不排除吉利與海爾已經就相關合作已經進行了溝通接觸,至少可以證明吉利或極氪有了打破傳統銷售模式和合作模式的想法。
把非常火爆的極氪001放在海爾的零售門店去銷售,這乍一看跟“賽力斯SF5放在華為零售店賣”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汽車銷售方式的邊界將逐步打破,新的創新和模式會越來越多,從4S店到城市展廳,再到直營模式,未來汽車銷售還將探索出更多的商業形態。
至于海爾與吉利合作會到什么程度,從海爾與上汽集團、奇瑞汽車的合作也可以看到一些由頭,比如智能制造、車家互聯、工業互聯網、車載空調等方面皆有可能,就看吉利需要海爾的什么,海爾在面對家電增長天花板之后,究竟需要多深層次地切入汽車行業了。
其實不管吉利最后能不能與海爾談成合作,或者說未來車廠還將與哪些手機、家電等企業進行合作,是賣車還是造車,都可以看到車廠+手機/家電廠的合作模式正在逐步沖破汽車行業的邊界,伴隨著電動、智能、互聯、體驗,未來的汽車世界,豐富多彩,變幻莫測。
汽車是門好生意
沒有什么比投資汽車更有意義了,最近一段時間,在資本的鼓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跨界與汽車行業搭上關系,或與車企合作,或者下海造車。手機領域的蘋果華為、小米、OPPO,地產領域的恒大、寶能,互聯網領域的百度、阿里、騰訊、360等,家電領域的創維、美的;出行領域的滴滴;科技領域的富士康、大疆等,還有物流領域的貨拉拉、順豐等,汽車圈好生熱鬧。
所以海爾下海,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兒了,為了未來更多的機會,業務范圍的持續擴大,生態閉環的更為豐富,海爾介入汽車行業可謂是順利成章的事兒。
關于目前吉利與海爾的合作消息,已知信息不會太多,或者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如果談判得順利的話,雙方可能會發布合作信息或者簽署合作備忘錄,之后雙方會進行怎樣的動作一目了然。
其實在與吉利的合作傳言之前,海爾就已經與一些車企進行了戰略合作和溝通,比如上汽集團和奇瑞控股,并且與這兩家的合作都是在幾個月前。
關于與這兩家車企的合作,也可以找到一些共性,比如在智能制造轉型、智能汽車研發與應用、車家互聯、新能源和智能化車輛應用推廣,包括汽車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廠建設、智慧工業園區打造以及供應鏈、采購數字化等領域,都充滿著無數的合作可能。
所以吉利與海爾的攜手,也可以看到一些機會和可能,畢竟吉利作為目前自主品牌的頭部企業,而且在與企業的合作共贏方面,吉利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案例。特別是在智能化電動車時代,吉利的SEA浩瀚架構以及基于該架構上的首款產品極氪001給市場帶去的驚喜。包括吉利作為自主品牌,其研發實力和前景,包括吉利創始人李書福的價值觀和初心,都有不錯的吸引力。
其實這已經不是雙方首次合作了,去年年底,吉利就與海爾簽訂戰略協議,依托海爾的日日順物流平臺這個物聯網時代的場景生態品牌,在備件物流方面進行了合作,幫助吉利降低全鏈路物流成本,提升零部件物流服務質量。據吉利方面人士透露,吉利在物流方面的成本節省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結果,足以看出雙方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
當然對海爾來說,轉型也勢在必行,它與創維、美的遇到的問題是一致的,甚至和手機領域遇到的問題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關于未來和增長的苦惱。家電行業步入成熟期,智能家電發展速度同樣放緩,家電廠商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找到生態鏈中更大的增長點。
毫無疑問的是,汽車作為中國僅次于房地產后的第二大消費品,對意圖打開業務天花板家電、手機企業都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且當前電動、智能汽車已經到了充分發力的時刻,汽車與家電的互聯已經從入門走向下一個風口,特別是車家互聯也成為汽車軟件和體驗上的一大賣點。海爾作為家電領域、物聯網領域方面的佼佼者,優勢也相當明顯。
“代售”比直營更有優勢?
新能源汽車或者智能電動車不僅從駕駛和體驗方面與傳統車企有明顯的區別,就連在銷售模式上也實現了新的進化。傳統的4S店已經不能滿足現在消費者對購車的體驗和需求,城市展廳、汽車商超、直營店等,也成為越來越多車企在汽車銷售上的新選擇。
當下的諸多新造車勢力基本上模仿了特斯拉的直營模式,在人流量大的商城建立展示和體驗中心,實現更多消費者的觸達。但是問題在于,這種高資金消耗和相對較低轉化率的模式只適合品牌力強的新造車勢力,比如特斯拉和“蔚小理”等,而那些一兩年前在商圈開設展廳的低知名度新勢力反而陷入高資金投入和低銷量回報的怪圈,最后不得不關閉部分城市展廳。
作為新成立的品牌極氪,之前在上市發布會上也公布了其商業模式,2021年,極氪將在全國范圍內開設2家極氪中心、60家極氪空間、36家交付中心以及60家服務中心。雖然極氪沒有具體細化到如何去構建不一樣的直營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極氪一定會充分利用合作共贏的關系,在自己掌握品牌形象傳遞和與用戶面對面核心的同時,引入一些外部的資源和資金。
這就不難理解,要快速取得聲和量上的突破,比如借助一些外力,甚至是跨界,比重金投入到完全的直營會更加有優勢,這方面吉利已經在領克品牌上有了充分的實踐。而這次跨界的合作,就有可能是海爾。別人用車與手機相連,而吉利與海爾選擇了車與家電和智能家居相連。
商業上的相互賦能,越來越成為可能。
前段時間,因為華為的助攻,重慶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新勢力品牌賽力斯開始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旗下首款產品放在華為智選商城以及線下門店進行銷售,收獲了不錯的訂單。也因為華為的賦能,讓賽力斯的母公司小康股份成為近段時間來A股汽車整車股漲幅最高的企業。
資本嗅覺是靈敏的,即便是華為澄清不會投資小康股份,但小康股份的股價依然在下跌之后實現了快速反彈,這也足以證明資本市場非常看好華為幫賽力斯賣車的這種模式。試想一下,華為手機業務受挫,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執掌汽車BU,勢必希望從汽車上填補其他業務的虧空。
所以華為也將盡可能發揮出自己在零售上的優勢。過去商品的零售出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一個發展過程,但是現在零售已經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模式,當代消費者更加注重消費體驗,手機等科技產品如此,汽車更是如此。
而華為終端售車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其網點眾多,在全球有12家旗艦店、超過5000家高端體驗店、6萬家零售與服務網點。如今來看,這種優勢確實對銷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賽力斯華為智選SF5上市2天,訂單就破了3000輛。
作為家電領域的龍頭,海爾在線上、線下也都有完整的布局。海爾智家2020年財報顯示,海爾智家推出了場景品牌三翼鳥以及布局了300多家體驗店,海爾智家自建和自運營的眾播平臺——智家App,2020年該App平均日活120.6萬,月活2480萬,用戶粘性相當不錯,這也是為什么吉利看重海爾的重要原因。
伴隨著更多的跨界合作進入到汽車行業,未來的汽車銷售和汽車生態會發生怎樣的改變,這確實需要想象力,車與手機、車與家電、車與房屋、車與出行、車與物流,這些邊界正在被打破,跨界融合、合作共贏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旋律。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798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