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問題仍然嚴重制約著汽車產業的正常運轉。
據中汽協日前發布的5月銷量數據顯示,2021年5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04.0萬輛和212.8萬輛,環比分別下降8.7%和5.5%。中汽協有關負責人指出,本次銷量下滑最大的問題是芯片問題,并且這種情況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持續,預計6月份的數據也不會太樂觀。
那么,面對汽車芯片的持續短缺,身處漩渦中心的半導體廠商是如何應對的呢?日前,英飛凌科技副總裁范永新在英飛凌無錫工廠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英飛凌將進一步擴大產能,以助力緩解芯片短缺問題。“為此,2021財年英飛凌的總投資額從此前規劃的14億至15億歐元追加至了16億歐元。” 范永新表示。
英飛凌科技副總裁范永新, 圖片來源:英飛凌
不僅如此,據范永新透露,英飛凌還將位于奧地利菲拉赫的300毫米晶圓廠開工日期提前到了本財年第四季度,該工廠全面投入運營后,每年生產的功率半導體將能夠滿足2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傳動系統的需求。
另外,英飛凌也在積極推進無錫工廠擴產。2020年,英飛凌在進博會上宣布在無錫擴建IGBT模塊和功率半導體生產線,未來無錫工廠將成為英飛凌最大的IGBT生產基地之一,憑借更豐富的IGBT產品線,滿足快速增長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應用需求。
“其中在汽車領域,無錫工廠正在引進用于電動汽車的HybridPACKTM雙面冷卻IGBT模塊,這個IGBT模塊能夠把電池的直流電轉換為驅動電機的交流電,并且能夠將制動產生的交流電轉換成為電池充電的直流電,并且當中的損耗很低,從而有助于提高電動車輛的續航里程。” 范永新表示。
而除了積極提升產能,范永新指出持續推動無錫工廠智能化升級,也是英飛凌保供很重要的基石。“但英飛凌不會為了加快出貨,人為調快設備速度,因為英飛凌無錫工廠已經比較早地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和智能化工業管控,目前產品的工藝流程其實非常穩定,從后道交貨周期來講,也在穩定運行。如果人為調整生產節奏,很可能會帶來質量隱患,得不償失。”
據范永新介紹,得益于自主研發的制造執行系統(MES),英飛凌無錫工廠很好地實現了制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該系統通過對人員、機器、材料、流程和方法、環境設施等五大關鍵生產要素進行智能控制,利用無紙化、數據分析及智能決策系統,實現了工廠自動化和智能化,從而大大降低工廠運營成本,提升速度和質量。
英飛凌無錫工廠內部照片,圖片來源:英飛凌
比如為滿足汽車電子的嚴苛要求,用高標準嚴控生產 ,英飛凌在MES基礎上,還引入了偏差實時探測管理系統DDM,以隨時把所有工序中與輸入跟輸出相關的信息收集起來,一旦發現問題可及時剔除。針對半導體后道封裝里的100%檢測環節,英飛凌采用了以電腦專家系統為基礎的X光檢測,通過智能化識別在節省人力的同時,提升產品質量。
“借助這樣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英飛凌無錫工廠無論是成本、速度還是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其中在生產周期上,英飛凌無錫工廠較過去縮短了50%;在沒有額外投資新設備的情況下,生產效率提升了11%,并實現了制造因素和產品工藝參數100%可追溯;自動化程度達到了80%;基于MES之上的系統,使得制程和人為錯誤降低了50%。” 范永新透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卓越的質量管理模式,英飛凌的缺陷率已經做到了2.9個DPB,即每生產十億個器件的缺陷數量不足3個。
未來,范永新表示,英飛凌將繼續推進智能工廠數字化升級,驅動卓越運營,引領數字化轉型。“縱有遲疑處,堅持質量先”——這是英飛凌一直以來堅持的質量理念,意味著全面兌現產品功能的可靠性、交期及產量、成本等方面對客戶的承諾,努力做到零缺陷。” 談及英飛凌質量方針,范永新總結道。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熊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9303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