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長安汽車包括其他自主品牌,最大的挑戰還是合資品牌,與合資品牌相比,同類型產品的差價達到30%,甚至是40%。所以他認為不應只盯著月銷多少的一時的成績,而應該有更遠大的目標。
毫無疑問的是,更遠大的目標都是由每一個階段的小目標完成而來。長安汽車能夠在現階段開始將矛頭指向合資品牌,就很好地說明了目前的長安汽車已經不是在銷售數據,而是在產品力、品牌力上開始叫板合資品牌。
當然,長安汽車有這一底氣,還是來自于其不斷擴大的市場份額。7月8日,長安汽車公布了最新銷售數據。數據顯示,長安汽車6月整體銷售17.3萬輛,至此,長安汽車1—6月累計銷量來到了120.08萬輛,與此同時實現了44.5%的同比增長。
120萬、96萬、65萬
長安汽車上半年度累計銷售超過120萬輛的銷量數據,離不開企業自主板塊的出色表現。從長安汽車披露的銷量數據來看,6月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售13.09萬輛,1—6月累計銷量達到96.56萬輛,同比增長高達53.5%。
銷售質量的成色最重要的還是在乘用車市場,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1—6月累計銷量達到65.96萬輛,半年累計銷量突破65萬輛,且實現了68.3%的同比增長。乘聯會數據顯示,1—6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28.9%,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跑贏大盤。
而在日漸蓬勃的新能源市場,1—6月長安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達到3.72萬輛,同比增長321.4%。其中“奔奔E-Star”系列功不可沒,在上個月排名微型轎車細分市場第2名。而根據當下的出行公司環境,T3出行對于逸動EV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強。
整體銷量的穩健增長,離不開主力產品的持續熱銷。1—6月,搭載藍鯨NE系列發動機的“藍鯨家族”陣營,累計銷量突破了55萬輛大關。與此同時,在上半年度長安汽車的多款主力車型都延續了自身的“爆款表現”。
長安CS75系列6月銷量再度突破2萬輛,而憑借連續十五個月月銷量超過2萬輛的穩定領跑表現,長安CS75系列1—6月累計銷售17.4萬輛,同比增長58.9%,上半年度繼續保持自身在SUV市場的領先身位。
在長安CS75系列銷量持續領先的同時,長安CS55系列同樣交出了不俗的銷量表現,CS55系列1—6月累計銷售6.04萬輛,月均銷量突破萬輛大關,并以46%的同比增長驗證了自身的產品力。
另外,長安逸動系列6月銷量再破萬輛,在連續十六個月單月銷量破萬輛的基礎上,長安逸動系列1—6月交出了累計銷售9.9萬輛、同比增長56.4%的銷量成績,進一步穩固了長安轎車與SUV協同發展的產品格局。
隨著長安UNI-K的推出,長安高端UNI序列也迎來了新的突破。1—6月,長安UNI序列交出6.37萬輛的銷售數據,以月均銷量持續破萬輛的穩定表現,不斷擴大中國品牌汽車在中高端市場的影響力。
面對長安汽車持續的增長態勢,朱華榮曾表示,核心便在于深化戰略轉型基礎上的產品、服務、技術與營銷的四大創新。當然,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長安汽車長久以來厚積薄發的結果。
多個業務單元迎來集體增長
在整體銷量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長安汽車各業務單元在上半年度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其中,長安第二乘用品牌歐尚在6月交出1.7萬輛、同比增長32.5%的銷量數據后,其1—6月累計銷量已達12.64萬輛,月均銷量突破2萬輛的同時迎來了72%的同比增長。
從歐尚X7到X5,在從X7 PLUS到X5青春版,在激烈的競爭中,中國汽車品牌憑借優質的產品力正穩步崛起。而長安歐尚在10萬級SUV市場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品牌銷量頻創新高,用戶口碑好評不斷。
此外,長安凱程憑借1—6月累計銷售10.47萬輛的市場表現,在上半年度實現了33.6%的同比增長,持續領跑國內商用車市場。
長安系合資品牌汽車在6月售出4.21萬輛,上半年銷量達到23.52萬輛,以16.6%的同比增長態勢繼續邁出屬于自己的向上步伐。其中,長安福特在上半年的市場表現尤為搶眼,1—6月,長安福特累計銷售12.09萬輛,同比增長24.2%。
其中,以福特探險者、福特銳界PLUS和福特銳際為代表的福特品牌SUV家族銷量繼續保持勁增,上半年銷量實現同比增長35.7%。福特蒙迪歐和福特金牛座,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4.1%和41.2%。
而長安馬自達在1—6月也憑借6.03萬輛的累計銷量,同比增長7.7%。在長安福特與長安馬自達的推動下,長安汽車“自主與合資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步伐正不斷開拓出新的發展道路。
隨著上半年的結束,各大車企均交出了自身的半年銷售數據。在這場“期中考”里,累計銷量突破120萬輛、同比增長44.5%的長安汽車,其交出的無疑是一張高分答卷。
雖然成績單漂亮,但長安汽車始終保持著居安思危的心態。在6月12日開幕的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我認為,在整個汽車市場,排名數一數二的企業都會面臨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問題,都有可能會活不下去。”
在他看來,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傳統車企的優勢在于有完整的上下游鏈和成熟的生產體系能力,特別是對于汽車產業多年的經驗和積累,以及對于汽車的理解和深刻的認知。
但是在新汽車產業格局下,傳統車企又面臨挑戰,比如在高科技上的積淀和人才結構不占據優勢。因此,傳統車企需要切準時代脈搏,必須要有革命性的轉型,構建新技術能力,加速融合高科技的生態要素。
所以,步入7月,不僅僅是長安汽車,而是整個中國汽車市場拉開了“下半場”的競爭序幕。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122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