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燃油版的公交巴士電動化,被認為是減少交通運輸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快方法之一。相關數據顯示,交通運輸占美國排放量的29%。
而關于“節能減排”的支持,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華盛頓將流出數十億美元資金,以實現公交車輛電氣化。但是,由于2019年制定的一項法律,比亞迪北美工廠沒有獲得其中資金的資格。
據悉,這家大約擁有500名已加入工會工人的比亞迪北美工廠,通過組裝電池組、焊接車架、安裝座椅、方向盤和票箱,以制造出實現零排放的公共交通工具,比亞迪北美工廠的規模有9個美國足球場那么大。
比亞迪北美發言人弗蘭克·吉拉爾多(Frank Girardot)表示,比亞迪將反對這一決定,因為它沒有通過其中國母公司獲得國家資金。“將我們排除在利潤豐厚的運輸市場之外,對美國消費者、納稅人和工人來說都是一件壞事。”
中國企業困局
交通專家警告稱,即使其他公交車廠商預計將提高產量,但將電動巴士領域的兩個主要參與者之一的比亞迪淘汰,意味著拜登將很難迅速給美國的公交巴士車隊實現電動化,這也直接危及到總統氣候議程的一個關鍵部分。
追蹤聯邦運輸資金的埃諾交通中心高級研究員杰夫?戴維斯(Jeff Davis)表示:“在這個國家目前的制造業基礎設施和比亞迪退出的情況下,很難想象在短期內實現如此大規模的電動公交車更換。”
一位白宮官員表示,美國有信心提高汽車產量,他認為聯邦政府為零排放汽車提供強有力的資金,再加上對汽車和電池制造商的支持,將“建立足夠的國內產能,以支持加速向電動汽車的過渡”。
此前有消息顯示,拜登和一批兩黨議員同意,在未來8年內,將投入史無前例的75億美元,用電動巴士取代約5萬輛柴油巴士,約占美國運輸車隊的70%,因為奧巴馬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美國的排放量減少一半。
2019年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詳細說明了比亞迪如何從中國國有投資基金和國家補貼中受益,在建設屬于比亞迪供應鏈一部分的電池廠后,比亞迪和中國鐵路公司中車在《國防授權法》修正案中成為被打壓的目標。
修正案稱,從2022年開始,聯邦資金不能用于從中國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購買鐵路客車或公共汽車。報告稱:“自2012年以來,中國向電動汽車電池行業投入了100多億美元,相當于每輛電動汽車獲得1萬美元左右的補貼,電動公交車的補貼更高。”
比亞迪北美公司否認該報道,并表示,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部門,它沒有直接獲得中國補貼,而是向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公司提供補貼。
雖然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這點上幾乎沒有達成一致,但他們在針對中國的法案上走到了一起,試圖限制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上個月,民主黨眾議員、眾議院交通委員會主席皮特·德法齊奧(Pete DeFazio)在眾議院大肆宣揚基礎設施法案的重要性,并利用一些時間攻擊比亞迪,但沒有提及這些法案的名字。“我們將讓這兩家中國公司,掠奪性的中國公司離開這里。”德法齊奧表示。
比亞迪的反擊
比亞迪及其北美管理層正在宣傳其支持工會的地位,準備爭取被排除在修正案之外。根據聯邦游說記錄,比亞迪比爾誒聘請了一家與民主黨和拜登關系密切的知名游說公司Capital Counsel,以說服議員和白宮對2019年法律進行修改。
記錄顯示,負責拜登紐約總統競選活動的羅伯特·戴蒙德(Robert Diamond)和與眾議院民主黨人關系密切的林登·布澤爾(Lyndon Boozer)正在代表比亞迪工作。比亞迪還聘請了O'Melveny & Myers律師事務所來解決議員們的擔憂,并撰寫了一份報告,稱其不是2019年法律所設想的中國國有實體類型。
“大家都說中國在偷工作,但是(比亞迪)在創造就業機會,他們在為人們提供崗位。人們已經過上了成功的生活,有些人現在正在買房,整個社區都受益匪淺,”工會當地分會的組織者威利·索羅扎諾(Willy Solorzano)表示。他指出,參加工會的比亞迪員工平均每小時掙20美元。
一些當地交通機構表示,把比亞迪排除在外也不能順利的將“建設美國”進行下去。
比亞迪北美公司主要與總部位于加州的Proterra公司(PTRA.O)在美國電動客車市場展開競爭。到目前為止,兩家公司在美國已經售出了大約1000輛電動巴士。Proterra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建立一個國內電池制造工廠。
據交通與環境中心執行董事丹?勞德堡(Dan Raudebaugh)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預計其他巴士制造商也將幫助填補這一空白,其中包括總部位于美國的GILLIG、加拿大NFI集團(NFI.to)的新Flyer子公司,以及總部位于加拿大的Novabus,一家沃爾沃(VOLVb.ST)子公司。
GILLIG、NFI和Novabus是歷史悠久的柴油公交車制造商,近年來開始銷售混合動力、電動和氫動力車型。其他公司,包括加拿大的Lion Electric Co(LEV.TO)和綠色動力汽車公司(GreenPower Motor),美國REV集團(REV Group)的ENC和英國的Arrival,也剛剛開始增加他們的運輸業務。
但在目前的電動客車產能上,它們都落后于比亞迪。
“如果將最具競爭力的供應商趕出市場,這為其他剩余參與者提高價格創造了一個合謀的環境,”羚羊谷交通管理局首席執行官梅西·內沙蒂(Macy Neshati)表示,該機構為洛杉磯縣地區提供服務,幾乎將其擁有85輛左右公交車的整個公交車隊都換成了電池供電的比亞迪。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1591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