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米官方
作者丨丁唯一
編輯丨王妍
官宣造車100天,雖然沒有實質性進展,但小米汽車的任何風吹草動始終吸引著行業的關注度。
從小米董事長雷軍不斷出現在各大車企,各地方政府爭搶小米汽車落地、到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買買買”,在各種虛實傳聞里,小米造車的進度也變得愈發神秘。除了雷軍繁忙的行程,外界幾乎對造車進度一無所知。
曾經接受央視采訪時,雷軍評價自己是在“極度保守下的極度冒進”。如今,在他創業造車的這件事上,仍能看出其行事風格。
在官宣造車后,雷軍跟汽車圈的交集也瞬間變得多了起來。
4月1日,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紅杉資本沈南鵬出現在小米科技園內。作為第一時間抵達小米公司的創始人,一時間,有關小米將找比亞迪代工的傳言甚囂塵上。彼時也有業內人士猜測,小米將采用比亞迪的電池電控。
之后,雖然尚未有明確的合作消息傳出,但在6月13日的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王傳福明確表示,比亞迪不僅支持小米造車,甚至正在和小米洽談一些汽車項目。
緊接著,一張雷軍站在C位,與何小鵬、李斌、王傳福、李想并肩齊齊豎起大拇指的合影在車圈迅速流傳開來。因為合影里幾乎囊括了中國新能源企業的一眾領軍人物,并且恰逢小米官宣造車剛剛過去3天,讓不少人誤以為是雷軍為造車而專門組織的聚會。
之后被證實,這只是一場由雷軍做東的CEO同學例行聚會。除了上述人士,臺下還坐著一眾互聯網企業的掌門人。在一位投資人士看來,雷軍是希望借著這場同學會,證明自己親自下車的決心,也是對資本的一種發聲。
隨后,對于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勞模”雷軍開始為小米造車四處奔走,大范圍地取經。
想較于低調神秘的造車進度,雷軍的行程就顯得透明得多。幾乎隔三差五,在各大車企和供應鏈企業,都能看到雷軍的身影,其路線遍布全國各地。
先是在4月9日,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一級供應商,雷軍一行造訪博世位于上海的總部。隨后不久,雷軍又前往寧德時代總部參觀。
在業內人士周行看來,先去供應鏈企業考察十分符合小米的作風。當年小米開始造手機之時,也是從0開始搭建供應鏈,而破局的方法就是核心高管親自掛帥并優先拿下核心零部件供應商。
看完供應鏈企業,雷軍則開始挨家挨戶環游車企。
4月,雷軍先是來到了重慶,現身長安汽車工廠,在網上流出的照片中,雷軍此行考察了兩江工廠二廠區,涉及沖壓、焊裝及總裝二車間。
來源:網絡
5月,雷軍現身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產基地。據上汽通用五菱員工透露,當天雷軍從新能源生產車間到試驗場地,“幾乎都去了個遍。”
來源:網絡
緊接著,回到家鄉湖北后,雷軍又前往位于武漢的東風汽車。而彼時武漢也正在積極爭取小米汽車的落地,在造訪東風汽車當天,武漢市長程用文也全程陪同。
6月初的一個晚上,雷軍出現在位于保定的長城汽車研發中心。雖然早在官宣造車之前,雙方就否定了小米將與長城汽車聯手造車的消息,但顯然這并不影響雙方保持開放學習的態度。
最近一次,則是雷軍出現在上汽乘用車嘉定總部,照片中的雷軍在一輛上汽榮威iMAX8車型一旁看得很認真。縱觀雷軍的考察之行,從微型車到MPV,幾乎全都看了一遍。不過截至目前,小米仍未公布其首款車型的定位。
汽車行業內人士劉昭分析稱,雷軍此行或將在為小米的首款車型的定型做最終考察,并且也在學習不同造車模式經驗之余,找到適合小米的造車模式。
當雷軍為造車而奔走,小米造車團隊的搭建進度也沒落下。
剛進入6月,小米就在官網放出一批自動駕駛的崗位招聘需求,涵蓋了感知、定位、控制、決策規劃、算法、數據、仿真、車輛工程、傳感器硬件等領域,幾乎囊括了自動駕駛的全棧環節。
一位新造車自動駕駛員工向未來汽車日報透露,目前行業內的獵頭也正在幫小米大范圍招人,不過由于小米的自動駕駛還在“起步階段”,身邊愿意去的同事并不多。
此外,一名車企內部人士向未來汽車日報透露,小米正在全球挖無人駕駛領域的大佬“鎮場子”,“百萬美元年薪起步。”
緊接著,7月,據汽車之心報道,小米已經在近期收購了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后者最多將有20余人的團隊加入小米。
此前曾在小米任職的徐亮也轉行進入了汽車行業,在他看來,未來汽車的競爭力是駕乘體驗、 安全性以及自動駕駛的算力。顯然,傳統車企已經立起了駕乘體驗和安全性的高墻,像小米這樣的科技企業也只能從自動駕駛領域切入。
劉昭認為,對于小米來說,“它能夠把現有軟件技術積累遷移到汽車領域”,自動駕駛的本質仍離不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這些小米均有積累。
與此同時,小米也在近期接連投資自動駕駛公司,涉及ADAS和激光雷達領域。6月3日,縱目科技成為小米宣布造車后投資的首個汽車領域的企業。5天之后,小米再次參與了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的融資。
劉昭認為,投資和收購自動駕駛公司,也是小米補充自動駕駛技術和人才彈藥庫的方式。“近兩年自動駕駛確實沒有太多跨越式的發展,小米雖然起步晚,但在這里是有機會跟上的。”
不過,目前宣布造車100天過去,除了自動駕駛崗位的公開招聘,其高層團隊也發生了變動。據媒體公開報道顯示,原小米大家電部總經理李肖爽已經轉崗負責小米汽車業務,原參謀部副參謀長于鍇也已經參與籌備造車。5月初,雷軍前往廣汽埃安調研考察時,這二人也在陪同之列。
小米手機部門員工向未來汽車日報透露,目前內部有不少產品崗位調至汽車組,不過團隊總人數仍是未知數。
相比之下,同樣造車100余天,集度汽車在成立后迅速搭建團隊。據未來汽車日報了解,現階段,集度汽車團隊規模達到200余人,首席設計師、IT總監、產品負責人、商業分析總監等核心職位已經陸續到位。
劉昭分析稱,集度汽車在成立之初就有來自百度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方面的支持和吉利汽車平臺作保障,所以進展起來非常快。不過,“小米汽車的發展戰略和造車模式目前來看基本是從0開始,兩者起跑線不同。”
不過,據36氪獨家報道,小米汽車整車部分也即將開放招聘。并且,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小米汽車將授予員工獨立的汽車公司期權,分5年發放完畢。
請關注未來汽車日報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丁唯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2189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