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政府對小米汽車項目的“愛”,最近可能已經成為小米汽車的一個負擔。
3月的最后一天,小米正式宣布要進軍汽車制造領域,“截止2020年年底,小米的現金余額為1080億。”一上來就交了底,又一個不差錢的主兒,按照小米公布的規劃,首期投資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小米將投資100億美元用于汽車項目。
圖片來源:小米直播截圖
這幾年不少現實中的案例已經做了很好的注解,對新造車企業而言,扼住了咽喉的第一生存要素就是錢,在關鍵時刻有無充足的后續資金決定了你是成為“蔚小理”,還是成為拜騰、前途等。因為不差錢,所以小米汽車項目正式官宣之后,走的相當順遂,注冊“小米汽車”商標、洽談供應鏈伙伴、搭建汽車項目團隊等,當然還有最近已經成為行業焦點的小米“挖墻腳”事件,不惜成本的招兵買馬,拉開了一場新造車勢力之間的“人才保衛戰”。
此外,圍繞小米汽車的另一大關注點就是這家車企的最終落戶問題。最近幾天,有關小米汽車要落戶合肥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起因是有媒體報道了安徽省國資委正在和小米汽車接觸,有意將小米汽車引入合肥。雖然很快小米官方就進行了辟謠:“一切以官方披露信息為準”。安徽省國資委的工作人員也進行了否認,表示不知道有這回事,合肥市投促局內部人士也回應稱并沒有與小米接觸。但其透露出的口風也并沒有封死引入小米汽車的路,表示有機會是可以談的,關鍵要看條件。這就又讓業內不少人士想入非非了,未來依舊是一切皆有可能。
不止是合肥,事實上自小米造車官宣以來,小米在哪落戶的猜想一直沒有斷過,武漢、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都曾先后與小米汽車傳過“緋聞”,只不過至今還沒有“正主”出現。正如上文工作人員所言,關鍵還是要看條件,城市要看小米開出的條件,小米也要看城市開出的條件。
地方政府為何希望引入小米汽車項目呢?首先當然是看到了合肥市與蔚來汽車的互相成全,二者結合之后,蔚來汽車轉危為安,合肥也獲得了風投之城的稱號,儼然已經成為當前國內新能源產業的領軍城市,而引入小米汽車項目,可以復制出另外一個“合肥”,甚至是超越合肥。其次,對地方政府而言,引入小米汽車盤活的不僅是當地整車制造產業,而是一條上下游產業鏈,稅收、就業等都將獲益。
對小米汽車而言,同時與多個城市接觸是明智之舉,一方面本來就不應該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談的越多機會就越多;另一方面對小米汽車而言,未來采用多地布局的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其實,把總部、研發和工廠安置在不同城市,不少新造車企業已經這么做了。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苗雨竹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268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